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永一井”位于我国广东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是石油工业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组织钻探的。钻井揭示的地层有第四系、上新统和中新统。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主要是一套生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层段夹有白垩。含有丰富的有孔虫、腹足类、钙藻及珊瑚等化石,总厚度为1200多米,覆盖在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之上。 在分析有孔虫化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介形类化石,经张锡南、梁名胜和陆秀芳等同志研究,并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德琼同志和地质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关绍曾同志的审定,共有8科13属24种。其中一个未定属(可能为新属)、5个新种和7个未定种。介形类化石主要产在上新统,其次是第四系,中新统少见。 第四系见有:  相似文献   

2.
西沙基底形成时代的商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的南海是世界著名的边缘海之一,也是地质上争执最大的弧后盆地,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研究程度又低,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澄清,西沙礁灰岩之下基底的时代和成因问题就是其中之一.1973年12月-1974年4月石油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施工的西永1井孔深1384.60m,是西沙地区到目前为止唯-钻透礁灰岩达到基底的钻井.该井上部1251m为礁灰岩,1251-1384.60m为风化层及基底岩石.用Rb-Sr法测得基底片麻岩  相似文献   

3.
珊瑚礁地层中的暴露面是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 对地层层序的划分和研究珊瑚礁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手标本观察与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组成分析, 识别了南沙美济岛南科1井第四纪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典型暴露面, 剖析了主要暴露面与海平面变化及珊瑚礁发育演化的关系。在南科1井(NK-1)第四纪地层中典型暴露面附近以出现大量溶蚀孔穴和红褐色或锈黄色钙质结核为特征, 其碳氧同位素偏负, 并富集Al、Th、Fe和稀土元素, 具有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的特征。南科1井全新世礁体发育在晚更新世暴露面之上, AMS14C和U-Th年龄数据证实美济岛全新世珊瑚礁生长时段与南海其他珊瑚岛礁一致, 主要发育在8.2~4.7ka时期, 该时段海平面的缓慢上升为珊瑚礁连续垂向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Sr同位素和古地磁年龄标定的南科1井更新世地层中的主要暴露面时代与南沙永暑礁和西沙群岛珊瑚礁地层中的暴露面时代基本一致, 主要暴露面对应于全球第四纪低海平面时期。  相似文献   

4.
新近纪以来,在南海海域陆架边缘、陆坡隆起和深海火山岩隆等构造背景上,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滩沉积体。受沉积环境和基底的控制,不同地区的生物礁发育时间与沉积特征有所不同。中建礁位于西沙群岛西侧,与西沙群岛区生物礁不同,是在南海北部陆坡隆起背景上发育形成的孤立生物礁。在前人现代生物礁调查的基础上,首次对中建礁开展了船载重磁、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勘查,并采用地震层序地层和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对中建礁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中建礁区识别出5个地震层序界面,明确了中建礁基底的岩性特征及形成时间;并通过对礁前斜坡扇的研究,认为中建礁经历了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等3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曾母盆地析生代地层的沉积特征,认为该盆地以南海退型碎屑沉积和台地型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相类型丰富、生、储、盖层配置良好,是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6.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距海南岛约180浬(图1),它共由35个珊瑚礁岛、砂洲、暗滩组成,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巨厚的珊瑚礁,它们是南海西北陆坡海平面变化及地壳运动有力的见证.石岛是西沙群岛中海拔最高的海岛,最高点海拔15米,岛上裸露已岩化的珊瑚碎屑灰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14)C实验室测定过11块样品,它们的~14C年龄范围为距今8,000—19,000多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曾向我们提供过一个完整的剖面,共11块样品,它们的测定结果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年青,亦即年龄与地层层序出现倒转关系.对于石岛的放射性碳剖面,目前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及地质解释.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金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4月9日在广州不幸逝世,享年54岁.黄金森副研究员的主要著作有:“我国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特征”、“中国海岸的主要特点”、“南海珊瑚礁和红树林研究”、“我国南海诸岛”、“南海中北部岛礁地貌与沉积特征”、“中沙环礁特征”、“西沙群岛现代海滩岩岩石学初见”、“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泻湖的初步分析”、“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区的地貌特征”、“珊瑚礁环境变迁及其自然生态系保护”、“广东南澳岛地貌及其开发利用”、“我国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战略问题”、“蒸发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新近纪以来广泛发育生物礁白云岩,在西永2井白云岩层段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关于该区的铁白云石研究较少。笔者主要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西永2井407~570 m白云岩-铁白云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沙群岛西永2井中新统铁白云岩主要集中在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其黄流组二段主要发育含铁白云岩。白云岩孔隙度分布与其铁白云石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孔隙度高的层位铁白云石分布更密集。从中新统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的晶胞参数可以得知,该区铁白云石和白云石的晶胞参数都较大,呈现出富钙铁的特征。西永2井白云岩-铁白云岩有序度受Fe~(2+)的影响较大,Fe~(2+)的加入使其有序度降低,因此有序度低的现象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结晶速度快的准同生作用造成。西沙群岛晚中新世有大量火山活动的现象,岩浆热液提供了铁白云石形成所需要的Fe~(2+)和热量来源。在成岩后期,孔隙性较好的黄流组一段受火山活动影响大,其热源及富Fe~(2+)离子促使白云石向铁白云石转变,形成了大量的铁白云石;而孔隙性较差的黄流二组仅仅形成大量的含铁白云岩。  相似文献   

9.
黄海晚更新统表层与全新统底层的沉积相及其界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界面特征对划分晚更新统与全新统地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界面埋深的变化是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等沉积环境要素的反映.黄海晚更新统与全新统地层有两种接触关系: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在黄海深水区以整合接触居多.黄海晚更新统与全新统地层界面存在若干分区,这些界面分区的特征,全面反映黄海从晚更新世末期过渡到全新世初期时,古地理环境变化的多种信息和各种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东南部陆缘发育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构造—沉积响应记录了南海形成演化的丰富地质信息。中中新世末S3界面是南海东南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热沉降期的重要地质界面,但目前研究尚不充分,且对其地质属性也存在较大争议。在钻井资料约束下,通过对礼乐盆地和西南、西北巴拉望盆地二维地震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岩性资料,从地震相—沉积相、构造沉降速率以及沉积中心迁移等变化角度,系统总结了S3界面的特征。该界面是区域性不整合面,可全区域追踪解释,但在研究区不同构造位置界面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盆地边缘和岛礁发育区界面具有显著的"下削上超"不整合现象,而凹陷内多表现为整合接触,但局部伴生水道下切现象;在西北、西南巴拉望陆架和陆坡区,界面上下存在岩性和沉积相突变现象,局部由半深水—深水相突变为滨—浅海相。构造沉降分析显示,中中新世研究区以区域快速沉降为主,中中新世末(S3界面时期)沉降速率开始普遍减小,可能与南海扩张结束后深部动力机制有关。厘定S3界面的形成时间约为12Ma,认为其可能与菲律宾岛弧与巴拉望岛碰撞造成的大规模抬升事件有关。另外,研究区S3界面之上发育的富砂和富碳酸盐岩的重力流沉积体系则可能是12.5Ma以来全球海平面相对下降的直接响应,期间多次区域性的海退有利于砂质和碳酸盐岩沉积物向深水区的搬运。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多毛类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群岛是我们伟大祖国南海诸岛的一部分,位于广东省海南岛的东南面,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渔民的渔捞基地.为了进一步查清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生物资源,1956年-197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曾进行过多次调查,本文是根据1975-1976年在西沙群岛潮问带及潮下带采集的标本,以及1959年在西沙群岛西北水域,水深200米以内采到的标本进行研究,鉴定了68种多毛类,均系西沙群岛第一次发现,其中有47种在我国是新记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有孔虫是一类原生动物,除极少数种类生活于淡水环境、少数种类生活于与海有联系的半咸水环境外,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环境;其生活方式,大多数种类营底栖生活,少数种类营浮游生活。由于有孔虫具有个体小、种类多、数量大、对环境因子的反应较敏感、地理分布广泛、地质历程长久、其遗壳能在地层中长期保存等特点,因此,它不仅是研究现代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海洋生态学、恢复古海洋沉积环境及古气候、识别海相地层、进行地层对比等的重要微体化石之一。“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随着石油等沉积矿藏的勘探、开发,有孔虫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地层对比、岩相识别、恢复古地理和古气候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西沙群岛的有孔虫,过去尚无报道。本文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沙群岛生物考察队于1957年采自赵述岛、北岛和中岛的三份珊瑚砂样品进行研究的。对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在我国有孔虫区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开展南海及南海诸岛地层中的有孔虫动物群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西沙群岛的有孔虫区系极其丰富多采,种类当远远超过本文所记录的种数。本文研究所依据的样品数太少,只能是一个极其初步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东为东沙隆起,西邻海南岛,北临万山隆起,南至神弧暗沙.盆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内部划分为珠一、珠二、珠三三个第三系沉积坳陷(图1).我队在珠江口盆地北部斜坡打了七口井.除珠三、六井因台风或卡钻而中途终孔外,其余各井均钻遇基底(花岗岩或变质岩)而完井.钻探揭示出巨厚的沉积岩层,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新发现了第三系,初步建立了地层层序.上、下第三系见到了多层油砂,经试油,于下第三系获得了工业油流,日产近3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事件造成的全球规模的等时面,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基础.自从Emiliani于五十年代中期用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曲线划分气期以来,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许多其它方法无法解决的地层学难题.1984年,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群岛石岛完成了西石-1井,孔深为200.63米.其目的是确定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底界,验证风成沉积模式,解决有关的地层学和沉积学问题.为此进行了~(14)C测年和铀系测年,并在孔深0—150米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表明,~(14)C年龄普遍都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铀系年龄则偏大.只有氧稳定同位素呈现大幅度的变化,并可与世界其它海区的资料相对比.石岛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碳、氧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地层工具的可靠性和前景,同时也为重建该区的古海洋学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现将资料讨论如下.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峡及周边海域浅地层结构及地层声速的拾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渤海海峡及周边海域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与3口钻孔的资料,将研究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T0、T1、T2、T3、T4、T5、T6、T7、T8共9个反射界面及SU11、SU12、SU13、SU2、SU3、SU41、SU42、SU43、SU5共9个声学地层单元,SU1地层单元对应全新世海相沉积,其底界为一海进侵蚀面,削蚀对应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陆相沉积的SU2地层单元。SU3地层单元对应晚更新世晚玉木间冰期的海相沉积,通过侵蚀间断面与上覆SU2呈不整合接触。SU41地层单元对应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晚期的陆相沉积,SU42地层单元对应晚更新世早玉木亚间冰期的海相沉积,与上覆SU41呈侵蚀不整合接触,SU43地层单元对应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早期的陆相沉积,其顶界面为海进侵蚀面,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SU5对应晚更新世玉木—里斯间冰期的海相沉积。对比分析浅地层剖面地层单元与钻孔沉积地层,确定了研究区海底面之下不同地层单元对应的平均声学速度,为后续的地层层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区"海侵-海退-海侵-海退-高水位"的沉积过程,决定了地层平均声速随深度自下而上呈现由高-低-高-低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第一个海上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建成投产,油田日产量达 1万桶,此油田是中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以来在南海海域投产的第一个油田.由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施工的“天外天一井”,钻至5000.3米,经测试,获工业性油气流,为目前我国海上钻探最深的一口石油普查井.地  相似文献   

17.
1.风驱生物礁相模式——一种新的工作假说…………………………·、………·张明书等2.珠江口盆地中新世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相研究…………………………………… 朱伟林3·中沙群岛环礁特征…………………………………………………………………_金森4.我国晚更新世风成石灰岩地层剖面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浅析……………… 张明书等5.用地震地层学方法进行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 肖桂英等6.广东海山岛晚全新世“海滩岩田”的沉积相及其海岸升降特征………………毕福志等7.西沙群岛灰砂岛的沉积特征和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南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南海中南部大洋性、上升流区域更是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商业价值.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气候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被和油气矿藏等海洋资源,其中又以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最大.在南海问题近年来显著升温的背景下,通过推动加大南海特别是西沙海域的渔业资源开发力度,妥善处理南海争议、更好地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海是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海区,而海区及沿岸第四纪沉积研究,是海上石油开发的工程地质重要背景资料.我国南海海区第四纪孢粉藻类研究较差.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中北部及沿岸地区第四纪硅藻、孢粉组合,并借助计算机运算,应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模糊聚类、对应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划带,恢复其硅藻植物群、孢粉植物群,探讨其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陆架和中部深海盆地表层沉积的硅藻、孢粉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及分区;探讨了孢粉组合、硅藻植物群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热带、南亚热带第四纪植被带移动与古气候变化幅度;对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与古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海神狐海区含天然气水合物的高孔隙度、以粉砂质黏土为主的未固结的深水沉积地层,采用Lee提出的改进的Biot-Gassmann(BGTL)模型,利用纵波速度数据估算了A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BGTL模型假设非固结沉积地层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比与地层骨架的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比与地层孔隙度有关。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与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赋存方式、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地层压差、孔隙度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参数密切相关。A井中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中赋存模式接近于颗粒骨架支撑模式。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将A井的矿物骨架简化为黏土矿物、碳酸盐、陆源碎屑3类,根据各矿物组分的理论弹性参数和体积百分比可以计算得到地层骨架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应用BGTL理论估算得到的A井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于海底以下195~220mbsf井段,饱和度多数为20%~40%,最大饱和度为47%左右,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