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南海西南部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西南部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走滑-周缘前陆盆地-曾母盆地发育了渐新-中中新统层系,晚中新统层系和上新-第四系层系第三套地层,曾母盆地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拉张剪切盆地-万安盆地发育下第三系-下渐新统层系,上渐新统一中中新统层系和上中新统一第四系层系三套地层,万安盆地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水6井第四纪有孔虫复合分异度与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水6井有孔虫复合分异度H(S)、优势种、特殊属种生态及介形、孢粉等化石综合分析,确定7个海进层位,对上海地区古环境变迁提出新的看法,并为我国东部第四系划分和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南部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各种类型的盆地上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在走滑-周缘前陆盆地--曾母盆地发育了渐新-中中新统层系、晚中新统层系和上新统一第四第层系第三套地层曾母盆地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拉张剪切盆地--万安盆地发育了下第三系一下渐新统层系、上渐新统一中新统层系和上中新统一第四系层系三套地怪。万安盆地经历了卤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1985年〈地震地质〉第七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强祖基、叶士忠合写的“1668年山东莒县一郯城81/2级大震区的活动断裂特征”一文,文中报道了沂、沭河下游的第四系,建立了第四系层组,描述了各层的岩性和化石,并指出了它们的标准出露地点.文中所建立的下更新统“马陵山组”、上更新统“戚嘴组”上段及下全新统“归义组”,均以含海相化石为特征.有关的更详细的化石名单,曾由叶士忠在〈地球科学〉1984年第3期,以“沂沭河中下游地区第四纪海相地层的确定”为题,作过报道这对该区,首次发现“海相层”的报道,颇为引人注目.近十几年来,对渤海周边地区的海侵层位及黄海海州湾附近的海侵层位中的微体化石组合,作过很多研究,发表过不少论文,已为研究黄、淮、海平原第四纪地质的专家们所熟知.但是,强、叶二人所报道的化石组合中,有不少有孔虫和介形类的新的种  相似文献   

5.
前言介形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生活的水域很广,从深海、浅海、泻湖、湖泊、河流、水沟、沼泽至水坑中均有分布,特别是在浅海、湖泊及水池水沟中最为丰富.介形类种属繁多,不同的环境出现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种类.新生代有许多介形类科属延续至现代.因此浅海海底沉积物柱状样品中的介形类化石,对于恢复古环境,了解全新世浅海近岸带海水的涨落,是一类重要的化石.本文研究的材料系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地貌研究室分析,于1965年6月寄给笔者鉴定研究的介形类化石.介形类样品取自渤海北部海底沉积物柱状岩芯中.取样钻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介形类是一种微小的水生甲壳动物。它是鱼类的优良饵料,且对水域环境变化反映也较灵敏。研究现代湖泊沉积物中的介形类化石,不仅为研究现代介形类提供可靠的线索,而且对研究古代沉积环境也提供有力的生物依据。因此,开展现代湖泊沉积物中介形类化石的研究,不论在生物学上或沉积学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巴基斯坦海域油气勘探方向,对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最新采集的柱状样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巴基斯坦海域烃源岩普遍存在,而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的生物礁和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巴基斯坦海域北部的马克兰增生楔物源可能主要为细碎屑岩,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分布局限,油气勘探前景差;而在巴基斯坦海域东部的印度扇,中新统河道砂岩分布广,储集性能好。因此,巴基斯坦海域的油气勘探应以东部印度扇为勘探靶区,其主要的勘探层位应以陆架区中新统的河道砂岩和深水区始新统的礁灰岩为主。  相似文献   

8.
宣德环礁是一个新生代的碳酸盐台地,也是永兴岛所在地。为了更好地了解台地的结构演化,我们在宣德环礁首次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试验,试验得到了高分辨率的过现代岛礁区域的地震剖面,利用这些地震剖面将岛礁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分别是SQ1(下中新统)、SQ2(中中新统)、SQ3(上中新统)、SQ4(上新统)、SQ5(第四系)。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探讨了不同时期台地发育特征和演化规律,希望能为西沙海域关于岛礁地层地震层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对渤海湾西岸39件表层沉积样中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底栖有孔虫20属41种,海相介形类26属32种。底栖有孔虫分布主要受离岸距离、河流入海、潮流与相应的水深、盐度和沉积速率影响,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区。南部组合Ⅰ区以阿卡尼圆形五玦虫和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代表了受淡水注入影响的近岸带河口沉积环境;西北部组合Ⅱ区为毕克卷转虫变种—具瘤先希望虫—阿卡尼圆形五玦虫组合,代表了近岸浅水沉积环境;组合Ⅲ区中优势种为具瘤先希望虫,主要位于10m以深水域,沉积环境更近似于正常海相环境。海相介形类分布主要受盐度、水深和沉积物的底质类型与运移规律影响,并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划分为2个介形类组合区。浅部组合Ⅰ以陈氏新单角介为绝对优势种,代表了广温、广盐的滨岸浅海河口环境;组合Ⅱ以美山双角花介为绝对优势种,生存环境少受淡水影响,离岸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0.
安徽淮河中游平原第四系研究,最早是由杨钟健、周明镇先生进行的.他们根据江苏泗洪下草湾、戚咀和泊岗村附近地层中的哺乳动物化石和瓣鳃类化石研究,将更新统自下而上划为下草湾组、泊岗组、戚咀组.六十年代初,张可迁同志根据淮北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对区内第四系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意见,将下更新统称为下草湾组,上更新统称为下蜀组,且认为中更新统可能缺失.七十年代,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近卅年来于淮北平原施工的大量第四纪钻孔资料,将更新统自下而上建立了蒙城组、潘集组、茆塘组.显而易见,本区第四纪下限的专门性工作很不深入,基本是以岩性为分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宇虹 《海洋科学》1987,11(3):46-48
本文报道了笔者对四十六枚现生和化石四组介形类标本(现生海洋、现生淡水湖泊、化石海相、化石陆相介形类)壳体的内表皮层(即钙质层)进行能谱无机成份定量分析的结果。初步研究表明:介形类钙质壳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出现频度、平均含量、钙镁比值等有关指数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海陆相第四系的生物地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我国第四系研究的典型地区,很多研究者曾对其作过较为全面的讨论.但过去仅研究陆相地层与生物群,缺乏海相化石与年代地层学控制,致使一些有关地层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未获解决.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第四纪海相层与化石的发现、为进行第四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作者及何炎对华北第四纪有孔虫做了一系列研究.安藏生及本文作者对北京平原第四系磁性地层学、海相微体与超微化石做了研究.1975年与1978年,河北省地质局七队与其它单位对河北第四系作过比较全面的总结.基于上述资料及某些磁性地层学资料,我们有可能探讨华北海、陆相第四系的划分、对比及地层界线问题.一、华北第四纪海相生物地层系统作者将华北约300万年以来的海相第四系与上上新统划分为十个海相化石组合带(以有孔虫为主,见附表.)这十个带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年代学资料为佐证.各带多有可靠的区域对比资料确定其上、下接触关系,仅有Ⅰ、Ⅱ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各带的代表性化石皆以它们在我国的首现资料为准.兹扼要分述如下:(一)Ⅰ组合带 代表化石为Ammonia tepida,Evolutononion weiheense,代表剖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东海残留沉积物的微体化石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底残留沉积约占世界陆架面积的70%[3],而残留沉积中分布最广的是残留砂.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其壳体大小与砂粒相当,而不同的属种又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因此它们在沉积过程中可以反映沉积条件,在搬运作用中又可看作指相颗粒.研究残留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属种组合、保存状况、数量和大小等特点,应能为研究陆架残留沉积的产生与变化过程提供某种依据.关于陆架残留沉积的化石资料不少,但大多局限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等大化石,而对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群的详细情况尚缺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依据冲绳海槽17个采样站位336个样品分析结果,认为介形虫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在粉砂质浊积层中介形虫化石非常丰富,富集的尸积群化石堆积成层;2.浊积层中介形虫积层富集的数量是与海槽升降速度和频率相关;3.尸积层中介形虫大部分是属滨海和浅海类型,完全不同于深海介形虫.  相似文献   

15.
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地科院地质研究所合著的《东海陆架新生代古生物群——古动物分册》一书,最近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系统描述了东海陆架新生代地层,描述了孢子花粉、沟鞭藻,轮藻,硅藻、钙质超微化石、有孔虫、介形虫、软体动物等8个门类,554个属,1382个种的古生物群,并讨论了化石组合(带)的特征、分布变化规律,地质时代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中新世可以说是东北太平洋发生“深刻变化”的地史时期,许多古海洋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取自该区4个柱状样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7°~10°N,140°~150°W)仅发育下中新统地层,中中新统只有零星分布。除1个柱状样外,其余3个均为下中新统直接与上上新统或第四系相接触。在中新世,研究区CCD出现多次波动,古水深变化幅度达500m.受南极底层流的强烈影响,出现多次间断时间长短不一的沉积间断和CaCO3含量出现旋回性变化。古气候出现9次冷暖交替变化,海平面受其影响而出现频繁波动。此外,该区在中新世期间生物生产力与沉积速率出现较大变化。由于该区在中新世出现上述这些特定沉积环境与事件,形成一个对多金属结核生长特别有利的环境,从而成为分布广泛的现代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主要生长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黄海的瓣鳃类化石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资料少见,七十年代后期,在大规模的黄海沉积物调查中,取得了大量的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和柱状样品.发现许多瓣鳃类化石,经初步鉴定,瓣鳃类化石有46种.黄海瓣鳃类化石的成分复杂,有浅海种、滨海种和反映有淡水注入的河口或潮间带的半咸水环境的化石.通过瓣鳃类化石的属种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不仅恢复了黄海上更新统瓣鳃类动物群的面貌,而且为黄海晚更新世的古海流和古水温的研究,提供一些较为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多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陆续发现大中型气藏,证实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研究。基于近年来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华光凹陷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区内发育4种伸展构造样式,分别是地堑、半地堑、多米诺式半地堑和地垒;经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特征,相应发育两个期次的正断层。下构造层古近系受裂陷作用控制,断层发育,地层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上构造层新近系-第四系构造活动微弱,断层不发育,地层变形小且沉积厚度趋于稳定。华光凹陷古近系为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下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上渐新统陵水组是主要储层发育时期,新近系-第四系为浅海-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其中中新统储层发育,上中新统及以上海相泥岩是良好的盖层。因此,华光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9.
对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壳体保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有孔虫12属23种,介形类16属19种。根据优势属种的分布及部分特殊种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识别出7个有孔虫组合和3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应用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岩性变化特征,恢复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晚更新世晚期,在ZK201-2钻孔河床相砂砾沉积之上的细粒沉积物中发现海相腹足类及双壳类生物碎片,判断是受到海水影响的河口湾沉积;末次盛冰期海平面下降,原有海相沉积暴露地表风化形成杂色黏土沉积层;冰后期首先出现河漫滩至滨海河湾相沉积,未发现钙质微体生物化石;约9cal.kaBP后开始进入潮汐河口湾至前三角洲沉积阶段,沉积速率较快,有孔虫和介形类以壳体保存较好的半咸水-浅海种为主,其丰度、分异度及属种组合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输砂影响频繁;至全新世中期7cal.kaBP前后珠江三角洲中部出现最大海侵,有孔虫和介形类丰度、分异度值出现相对高值;全新世晚期海平面逐渐下降,研究区进入低速沉积阶段,依次发育河口沙坝、潮下带至滨海湿地、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期间发现多期风暴潮沉积,见大量异地分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ARC3-P31岩心(水深435m)中介形虫化石群的研究,复原了50ka以来的古水团变迁史。该岩心中介形虫化石较丰富,主要由Krithe、Polycope和Cytheropteron 3个属构成,另有Rabilimis mirabilis、Microcythere medistriatum、Cluthia australis、Pedicythere neofluitans、Pseudocythere caudata等几个种零星分布于不同层位。与MIS3-MIS2相比较,MIS1以来该岩心中的底栖有孔虫和介形虫丰度明显增加,指示了底栖生物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响应于气候的变暖。以末次冰消期为界,介形虫化石群属种构成发生了显著翻转:在末次冰消期之前以Cytheropteron-Polycope组合为主,这两个属占总个体数的81%;而从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Polycope百分含量快速减少,被更替为Cytheropteron-Krithe组合,该组合的两个属占总个体数的79%。根据现代介形虫属种在北冰洋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测,冰期里Polycope属成为绝对优势分子,是由于北冰洋中层水的顶部变浅,占据了原本属于大西洋水的空间;而全新世以来Krithe属含量增高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水深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在楚科奇海台一带温暖的大西洋水在末次冰期很可能是完全缺失的,到全新世才进入该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