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3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言藻碳酸盐岩石广泛分布在许多地层中,早巳引人注意。但长期以来,对其研究都偏重于生物学方面。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藻类沉积具有不少生物学标志可供划分种属,并可用于地层对比,对研究前寒武纪地层颇有价值。但从岩石学的角度研究其沉积作用并用之于环境分析,尚为时不久。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事件造成的全球规模的等时面,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基础.自从Emiliani于五十年代中期用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曲线划分气期以来,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许多其它方法无法解决的地层学难题.1984年,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群岛石岛完成了西石-1井,孔深为200.63米.其目的是确定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底界,验证风成沉积模式,解决有关的地层学和沉积学问题.为此进行了~(14)C测年和铀系测年,并在孔深0—150米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表明,~(14)C年龄普遍都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铀系年龄则偏大.只有氧稳定同位素呈现大幅度的变化,并可与世界其它海区的资料相对比.石岛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碳、氧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地层工具的可靠性和前景,同时也为重建该区的古海洋学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现将资料讨论如下.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3.
欧美国家海洋-海岸带地质调查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系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是海岸线向陆及海延伸一定宽度的地带。海岸带及相邻近海是海洋开发的重点,它的宏观区位既优于单一陆地环境,也优于单一海洋环境,是海陆区位优势的集合体。这使世界上大多数的海岸带成为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地区。另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4.
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西沙三个全取芯钻孔的纵向序列,结合部分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地层学研究,对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整个第四系称西沙群,下更新统称永兴组,中更新统称琛航组,上更新统仍沿用石岛组,全新统称为西沙洲组。这一新的系统划分,对海陆第四纪地层间的互相对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同位素 ISOTOPE 一词,源出于希腊字 is-和 topos(place),意谓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位置而质量不同的原子。换言之,也就是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量不等,或者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等的原子。同位素有两种,一种是放射性同位素或称不稳定同位素;另一种是非放射性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稳定同位素有300多种,原子量一般小于40。  相似文献   
6.
彗星冲击作用——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发生灾变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垩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界危机是业已证实的事实。当时至少有半数的动物属和估计达75%的种从地球上消声匿迹。而植物界(浮游的超微化石除外)则甚少波及。1956年,一位不甚知名的古生物学家德·劳彭菲尔斯(De Laubenfels)在他的一篇题为《恐龙的灭绝:另一种假设》的短文中指出,恐龙的绝迹,乃是天外飞来的巨大陨石冲击地球所产生的“热空气”招致的。有一段时间,这种“热空气”假说曾成为人们窃笑的材  相似文献   
7.
评沉积建造     
沉积建造是近代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它以区域岩石生共组合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到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因而应用颇广。 在苏联一向是以现代建造理论的“故乡”自诩的。从三十年代以来,讨论建造的文章,连篇累牍,令人目不暇接。1951年,苏联科学院院报在一篇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社论中说:“建造学说应当成为五年计划中的中心问题,各门地质科学的其它问题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一下子把一门学科提到如此高度,在地质学中是没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8.
<正>航海家们的首要任务是认识海洋。而就认识海洋而言,人们在当时最急于知道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海洋究竟有多深,二是海洋的深处究竟有什么。早期的航海家都曾做过测深和取样的尝试。但都没有留下可靠的历史记录。1818年,英国海洋学家J·罗斯爵士首次在格陵兰以西的巴芬湾水深1945  相似文献   
9.
谢帕德(Shepard,1954)和福克(Folk)等(1970)的沉积物结构分类是较为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分类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有很大的不同。Shepard分类是三端元等价的纯描述性分类,不反映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水动力学属性,砾质沉积物未考虑在内。Folk分类虽然也是三端元分类,但三个端元是不等价,首先按砂/泥比划分基本类型,然后再按粉砂/黏土比进一步分类,砂/泥比反映动力强度的大小,粉砂/黏土比反映介质的混浊度,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鉴于粒度分异与搬运距离的成因联系,Folk分类也是分析物源区的工具。笔者用两种分类研究了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发现按照Folk分类,南黄海的表层沉积物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沉积系列。在南黄海西部,沉积物由西向东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而在东部,由东向西依次为砂-泥质砂-砂质泥-泥组成。由岸及海随着沉积水动力由强变弱,沉积物粒度变细,大致与由东西两侧的强潮流作用区到中部的静水涡流作用区的动力学格局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实践证明,Folk分类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Shepard分类,可以较好地满足海洋地质研究的需要,应当在我国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宝琚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科学家,中国沉积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1931年生于天津.岁月如流,刘院士献身地质工作已经60年了.60年来,他为发展我国沉积地质学奋斗不息,在一系列重要的学科邻域开拓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