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采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展开法拟合杭州降水场,并利用“埃尔—尼诺”事件对杭州降水的影响规律对理论拟合值作订正,进而作出用加年前的旱涝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2.
肖晖 《台湾海峡》1992,11(4):374-378
本文应用厦门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收集到的1952~1990年的气象资料,对厦门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天气气候分析得出厦门干旱突出,具有机率多、旱期长;暴雨成灾不及干旱频繁,但一旦发生,强度大、灾害严重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旱涝指标Z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对聊城市1962—2010年夏季单站旱涝和区域旱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旱涝程度,表明聊城地区夏季气候特征为易旱易涝,干旱灾害略重于洪涝灾害,且存在旱涝临界年,即1981年以前洪涝较多,干旱较少,1981年开始呈洪涝减少,干旱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50年来的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Z指数旱涝指标,对青岛市50年来的旱涝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旱涝指标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的50年来的旱涝演变情况;青岛市的旱涝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群发性的特征。同时通过功率谱分析。我们发现青岛市的旱涝存在着淮3年,准6年和准36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5.
山东夏季旱涝指数的振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山东旱涝变化规律的特殊性 ,利用 Z指数对山东单站旱涝等级进行了评定 ,在 Z指数的基础上构造了新的区域旱涝指标 ,对山东 1 95 1~ 2 0 0 3年区域旱涝指数进行计算和分类 ,利用Morlet和 Mexican hat小波变换对山东和邻近地区的夏季旱涝指数的振荡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夏季旱涝与华北、黄淮地区相差较大 ,山东夏季旱涝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群发性的特征和2~ 5年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青岛近百年的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00~2002年青岛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标方法确定了青岛的旱涝年份,并从季节上进行了旱涝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年降水旱年有20a,涝年有17a,出现旱或涝的概率为37.4%,至少有一个季节出现旱或涝的年份占84.5%。年降水量以10.6mm/10a的速度下降,各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夏、秋季是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则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8.
江淮旱涝时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关于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水旱的关系,我国气象学者已有过不少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初吕炯就指出,太平洋西北隅的水温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有相当关系[1],六十年代吕炯等又进一步指出,长江中下游洪水时期亲潮与黑潮同时加强,并指出旱涝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水循环[2].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近50年来的旱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旱涝指标来分析青岛市近50年来的旱涝情况。结果表明,青岛市近50年来,重旱年份为1994,1995年,重涝年份为1956,1964年,而春、夏、秋、冬四季为重旱或重涝的年份基本都不相同;青岛市近50年来,总的早涝趋势是越来越旱的,而总的来说1973年以前是涝的,1973年以后是旱的;近50年来,青岛市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干旱增强趋势的程度是不同的,秋季的干旱增强趋势的程度是不同的,秋季的干旱增强趋势最明显,而夏季的干旱增强趋势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以下简称半岛),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年总降水量的60%,且年际变化大,常常发生旱涝灾害。因此,夏季旱涝趋势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几年来,我们将北半球500毫巴月平均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水温场资料与山东半岛夏季降水量进行大量的相关普查,找出了旱与涝前期的环流和海温场的变化特征,建立了旱涝预报的思路和方法。自1980年连续使用三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旱涝巨灾长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范垂仁 《海洋预报》2005,22(3):11-16
文中从影响旱涝巨灾物理机制入手,对巨灾研究采用“立体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思路和做法,选用1951年~2003年全国受旱涝面积七大流域主要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同相应的天文、海温、环流特征量等通过微机计算,从2000多万数据中选出6%相关系数大于0.4的数据建立模型图,经分析验证可知:造成我国巨灾旱涝首位是海温,其次是环流特征量;而年月太阳黑子数,日月食是做好超长期预撒因子最理想指标;近日点、远日点、立春日期三者三年滑动平均指针是计算预测巨灾早涝定量值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气象学家就着手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1]。自70年代起,我国学者相继研究了中纬度海洋的海表水温(SST)对大气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并开始较系统地分析热带海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我国降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较迅速,特别是海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仅就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13.
福建伏旱期旱涝与海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1961—2000年7月降水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典型早涝年例,其次对比分析典型早涝年例的海温场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关系。初步结论有:(1)黑潮区海域海温偏高(偏低)、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海温偏低(偏高)时,福建伏早期易于发生干旱(洪涝);(2)ENSO冷(暖)事件影响年时福建伏早期易早(涝)。  相似文献   

14.
福建初夏(7月)旱涝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全省25个代表站1960~2000年7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资料、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典型旱涝年例,其次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最后对比分析典型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1)福建初夏发生干旱年例和洪涝年例各约“十年二遇”;2)2a、5~7a、19a和9a的周期振动较为明显;3)北半球极涡偏弱(强),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形势较为明显(不够明显),冷空气路径比较偏东(西),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偏南(北),东亚中纬度高度场偏低(高),太平洋中部槽加深(槽较浅),东亚地区高、中、低纬的距平为“ - ”(“— —”)分布特征,在这环流形势的配置下,为福建初夏发生干旱(洪涝)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4)黑潮区海温偏高(偏低),而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海温儡低(偏高)时,福建初夏易于发生干旱(洪涝)。  相似文献   

15.
ElNino事件与广东各区域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丽章 《热带海洋》1994,13(4):33-40
应用广东境内分布较均匀的20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ElNino事件与广东各区域夏季(本文指5-8月,下同)降水的关系,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海海温的变化对广东夏季降水的影响,并探讨了ElNino事件与广东各区域历史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把广东看为一个整体,ElNino事件当年,西北部旱,西南部偏涝,在ElNino事件次年,西北部偏涝,西南部偏旱,而东北部及中部在ElNino事件当年和次雨量均偏  相似文献   

16.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岛市1951 ̄19978年逐日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汛期(6 ̄9月)和年度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和总降水量的关系。得出:年度或者汛期蚶对汛期乃至年度降水多少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以相当暴雨日数来估算降水量可作为预测汛期及年度旱涝趋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2011年春夏季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发生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副热带高压由弱到强的变化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变化则为降水提供了上升运动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的原因与副热带高压加强前一候时间内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对流加强有密切的关系。急流的变化则与陆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强经向海表面温度(SST)梯度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2011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的发生,是局地大气环流变化,南北半球大气相互影响以及海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福建省47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福建后汛期典型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特征,探讨福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福建典型旱涝年份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存在明显差异;福建夏季降水的丰欠,主要取决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分布以及南侧热带辐合带活动情况;赤道附近海温距平差异以及邻近海域黑潮区的海温距平差异,也是造成福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广基 《海洋学报》1984,6(5):607-614
本文应用了长江中下游夏季发生大范围持久性洪涝和干旱时春夏季及多年平均春夏季的纬向垂直环流图,研究了副热带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涝年的春夏季,在对流层下半部西太平洋东部到中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和南海高压比其夏旱年的同期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涝年时,中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纬向垂直环流具有从春到夏明显的持续性。而且,旱涝年的春季,从南海到中太平洋的纬向垂直环流具有明显不同,这样可以应用多年平均纬向垂直环流图来订正冬季作的长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