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赵玉颖  孙军  魏玉秋 《海洋科学》2020,44(10):121-132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循环等过程,通过不同功能群对海洋生源要素循环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全球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生理生态的响应使得我们对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际气候研究计划(WCRP)最近计划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组织实施国际冰厚监测项目,该项目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联(ICSU)组织实施。 海冰在气候变化中对控制高纬度地区大气和海洋中的热交换,驱动海洋中的温盐环流起着重要作用。海冰作为巨大的冷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全球海洋学界和气候学界的极大关注。对海冰范围,密集度和厚度的长期观测是发展和试验全球大气-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的重要基础。 海冰范围和密集度的观测,自1972年美国NOAA系列卫星和Nimbus系列卫星装载了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和微波辐射仪以来,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外缘线的监测问题。但冰厚观测必须现场进行。冰厚也是确定热量收支和流变学重要的参数。所以是当今关于研究海冰自身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难题之一。目前仅有一些分散的零星海冰厚度观测资料,不能满足在全球冰-气-海耦合模式中的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的实施,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由于海洋特别是海洋次表层具有巨大的热损性,海洋环流在年代际气候变率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海洋以什么方式参与到年代际气候变化中,海洋次表层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与海洋环流有关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建立一种完备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近10a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研究进展的回顾,提出了一个关于太平洋年际变化(如ENSO循环)和年代际变化(如PDO循环)相互作用的猜想,为今后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基于IPCC-CMIP5的中国东部近海表层水温未来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翠  魏皓  宋贵生  谢川 《海洋与湖沼》2020,51(6):1288-1300
近海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变化对我国沿岸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其变化规律尤其是预估其未来变化一直是物理海洋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AR5)对全球及部分典型区域的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式(ACCESS1.3、BCC-CSM1.1、CCSM4、GFDL-ESM2G、MPI-ESM-MR),对未来80年(2030、2060、2090年)相对于2010年中国东部近海(渤海、黄海、东海)表层水温的年代际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在RCP4.5气候情景下进行了预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东部近海表层水温在未来80年内有明显升温趋势:从年代际上看,到2090年表层水温升温幅度达1.18—1.71℃,其中2030—2060年升温最快,2060—2090年升温速度减缓;从季节上看,不同海域不同季节表层水温升温幅度达1.16—2.04℃,中国东部近海各海区在夏季升温幅度较大,冬季较小。  相似文献   

5.
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50年代始,我国的气象工作者就已指出: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对我国讯期降水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著名黑潮区域的海温变化,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讯期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在许多文章中均有论述。近年来,人们开始应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进一步分析研究海洋加热场与大气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长期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尤其是在黑湖区域海一气热量交换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以实际资料分析海—气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汛期降水的影响,试图为青岛汛期降水的预报,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冬春南海海气热量交换对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早在50年代初,我国从事气象工作的研究人员,就已提出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对我国汛期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不少的论述。近年来,随着海洋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海洋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研究人员的注意,尤其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海洋作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对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研究中,大  相似文献   

7.
石莉 《海洋信息》2006,(1):32-32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Ruth Curry、英国洛斯托夫特渔业和水产养殖科学所环境中心的Bob Dickson以及加拿大贝德福海洋研究所的IgorYashayaev在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最近40年来,热带海域海水更咸,而靠近地球两极海域的海水更淡。这种大范围较迅速的海洋变化表明,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可能正在改变调节着全球蒸发和降水及淡水循环的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温度、CO2浓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病原生物传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海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极地海洋生物过程中碳和其它生源物质的转换、其流程和通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海冰对海洋生态系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极地海洋生物产物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生源气体与极地气候的直接联系,从而阐明了极地海洋生物学过程在地极海洋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 ,种类组成繁杂、数量大、分布广 ,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1]。过去 ,这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主要在物种多样性的丰度和数量表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 ,积累了大量资料 ,但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资料则十分匮乏。我国海洋南北地理跨度较大 ,各海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 ,不仅有着各自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和特征 ,其共有种在各自栖息的环境条件中经自然选择以及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常出现遗传趋异 ,有的种群可能已完全适应其生态环境 ,产生了独特的基因型和遗传结…  相似文献   

12.
鱼类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支柱品种 ,其良种培育对提高鱼类产量至关重要。我国是鱼类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向来重视应用生物技术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创造鱼类优良品种。即使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鱼类新品种培育方面仍是一项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特别是把细胞核移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有望创造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鱼类新品种。1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的成果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应用精细的显微操作 ,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  相似文献   

13.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沉积物中脱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脱氮作用是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之一 ,它是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异氧菌在呼吸中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者 ,将硝酸盐还原为气体。由于脱氮作用的气体产物 (N2 或N2O)最终扩散进入大气层中 ,从而减小了海岸带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可利用氮的数量。另一方面 ,脱氮作用也可转移人类活动向海岸带输送的过量氮 ,这有助于缓解这些环境中的富营养化趋势 ,对氮浓度升高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自1976年Nixon发现美国Narragansett湾存在微生物脱氮作用以来 ,海岸带沉积物中活跃的脱氮作用已成为海洋…  相似文献   

16.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苏平  刘飞  孔扬 《海洋与湖沼》2014,45(2):341-352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自然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已被广泛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另外,近些年来,有些学者也把油菜素甾醇类看作植物激素(Mandava,1988)。这些激素协同作用,调节着植物体各部位的生长速率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化;还可保持植物整体生长的协调一致;控制着生殖过程;同时也使植物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对陆生高等植物中的激素,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报道(Davis,1987)。然而,无论是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人们都在探讨这些激素是否也存在于藻类中?如果存在,它们是否仍具有激素的功能?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Davidson,1950),以后经过众多研究者多年的努力,对植物激素在藻类中的分布及功能等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藻类中究竟存在哪些激素?它们又是怎样调节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迄今为止,仍没有肯定的结论。本文结合作者的相关工作,综合当前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资料,对藻类中激素的研究现状作一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舟山冬季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海洋预报》2004,21(3):70-75
文章分析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一定的相关。同时,分析了单站要素的变化,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滨海高速公路径流作为沿海城市金属污染源之一受到国内外关注。青岛市青银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金属Cr、Cu、Zn、Hg及Pb分析表明,青岛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国家V类水质标准。初期径流水质中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突然增大,出现"二次冲刷"现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推知径流中Cr、Cu、Zn及Cd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而Hg与Pb主要来源于大气的道路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