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MM5模式对2002年8月10~11日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 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中心位于低层正螺旋度中心附近。而且雨强的变 化与正螺旋度的变化近于一致.在M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本次过程的基础上,对地 形和风场做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对暴雨有较强的增幅作用;风速垂直廓 线的线性和非线性分布激发产生的中尺度重力惯性波和涡旋Rossby波,在切变基流 中有可能发生不稳定而导致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2000年汛期暴雨时除了对大尺度环流背景作了分析外,还应用了螺旋度对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在中小尺度分析中主要应用于本站资料,这些方法对暴雨分析和预报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韩芙蓉  鹿翔  梁亮 《海洋预报》2020,37(1):67-74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降水资料对1614号台风"莫兰蒂"进行了非地转湿Q矢量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对比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和垂直螺旋度的三维结构可见,低层正垂直螺旋度与台风移动和强度变化相对应,可作为台风演变的动力因子。而综合考虑了动力和热力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在台风暴雨预报中作用更突出,其中低层700 hPa上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值大于20×10^-16/(hPa·s^3)可作为台风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的重要参考量,其所对应的辐合区变化与台风暴雨落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湿Q矢量散度的三维结构反映了台风内部存在明显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生消使得台风暴雨维持。  相似文献   

4.
李生艳  丁治英  周能 《台湾海峡》2007,26(2):204-212
本文用MM5模式模拟了0307号台风“伊布都”影响广西的暴雨过程.其结果表明:副高西侧偏南风急流的加强为广西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台风环境风场的不对称结构导致其暴雨的不对称分布.盂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一带维持强盛的西南风急流,为台风南部维持强的涡度中心提供了大尺度的背景场.涡度空间分布的不对称是造成台风南部暴雨的主要原因.本次桂南暴雨的水汽源来自盂加拉湾,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通道明显;过程前期螺旋度高低空负、正垂直螺旋度配置十分有利于系统自身的发展及暴雨的维持;对流不稳定度的增强和湿斜压涡度的发展,导致中低层湿位涡的增强,有利于降水加剧.  相似文献   

5.
两次气旋暴雨过程风廓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高时空分辨风场数据,对2008年8月17日、30~31日分别从东西两个不同路径经过青岛的气旋暴雨过程,计算了高中低不同层次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最大风速及其高度等.经过分析和对比,得出中低层SRH对气旋的移近和降水的开始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越接近气旋中心低层暖平流越强.中低层SRH在两次气旋暴...  相似文献   

6.
“黑格比”和“莎莉”两个相似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814"黑格比"和9615"莎莉",这两个路径相似的台风给防城港造成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造成"黑格比"台风降水较强的主要原因是:有冷空气侵入台风外围;水汽辐合上升到摩擦层以上;高空辐散有利于台风强度维持。另外还发现螺旋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在NCEP和JMA两种初始场方案下,对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15号台风Khanun的登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与观测的比较表明:台风对初始场十分敏感,JMA初始场方案在台风路径、强度和暴雨预报上较NCEP初始场方案都有显著改善。利用JMA方案高分辨模拟结果,对台风暴雨过程的螺旋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高层负值区,低层正中心分布,低层700hPa和850hPa螺旋度高值中心位置和强度演变对未来6h暴雨落区与强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1 983~ 2 0 0 0年 6~ 8月青岛地区的 4 0次暴雨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 3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 ,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 ,建立 0 -1权重回归方程 ,用于预报青岛地区未来 2 4 h的暴雨。对于台风暴雨 ,认为来自低纬度洋面的东南 (或西南 )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 ,它向台风提供了形成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 ,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及冷空气活动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 :台风类暴雨方程的预报准确率为 96%。用该方程对1 975年 6~ 8月进行试报 ,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25-26日青岛市发生了一场较大暴雨,其中即墨市为特大暴雨。即墨市王村雨量站最大6 h降雨量为434.0 mm,为山东省有降水纪录以来的最大值。这次暴雨涉及范围广,强度大,局部分点地区雨量暴雨频率比较稀遇,为当地工农业生产、交通、沿岸养殖业及海岸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暴雨成因、时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本次特大暴雨的变化规律,对暴雨频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暴雨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统计,对重新认识我省暴雨区域分布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青岛地区暴雨的中长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用45a的资料对青岛地区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青岛暴雨日的年际波动较大,最多17d/a,最少1 d/a,平均 8 d/a,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暴雨出现时段高度集中,6 月下旬至9月上旬占全年的82.4%,旬分布为双峰型;大暴雨和区域性暴雨多数集中在8月,分布均为单峰型.地形对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分布等有一定影响.青岛7月、8月两月暴雨特征有一定差异:7月多局部性暴雨,8月多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过滤作用。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71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0属。其中,暴雨期前共记录24属55种;暴雨期后共记录26属58种。底栖硅藻丰度、优势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出暴雨期前高于暴雨期后的规律。单因素交叉相似性分析(One-way crossed ANOSIM)指出,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279,P=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指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是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库里泡水体由暴雨期前的中度富营养状态转变为中营养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H和总氮(TN)是影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P0.01),此外浊度(Tur.)以及水温(WT)也是底栖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能量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99年8月11日--12日发生在鲁东南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能量锋区产生在高低空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的交汇处。特大暴雨产生在能量锋区的右侧高能舌附近,此处是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大值区,由云图和雷达回波可以看出也是水汽聚集和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且位势不稳定能量中心的移动对未来12小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3.
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对1983-2000年6-8月青岛地区的40次暴雨进行分型,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预报青岛地区未来24h的暴雨,对于冷锋类暴雨,本文认为来自低纬度西南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它向暴雨区提供了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冷锋类暴雨方程的准确率为13/14(92.9%)。用此方法对1980年6-8月进行试报。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青岛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与本次暴雨过程有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三个:一是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二是冷空气与高空槽的作用;三是热带气旋水汽对暴雨的影响。本次降水过程是西风带弱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边缘和热带气旋倒槽向北发展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是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 1 989-1 998年 0 8:0 0高空和地面实时资料 ,用指标法对样本进行消空 ,再用判别法制作全市暴雨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各县区历史资料重建预报方程 ,制作 7月份暴雨分县预报 ,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