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域使用后评估是近年来海洋发达国家在海洋工程管理方面应用较成熟的管理手段,其对海洋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总体评价,进而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对于海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此领域已有初步研究但刚刚起步,尚未结合实践建立起可遵循的海域使用后评估的完整工作流程,在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方面未能得到很好的验证。文章构建包括围填海海域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海域空间开发利用情况、生态环境效益和管理要求执行情况5项指标在内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基于对各项指标的评估,建立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综合评估方法,使后评估指标方法体系更具全面性、合理性、生态性和数据可获取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促进海域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建立围填海用海承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江苏13个县级行政区的围填海用海承载指数及其监测预警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围填海用海承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禀赋、开发利用强度、发展潜力和区域约束4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江苏13个县级行政区的围填海用海承载指数为-0.46~9.63,呈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中部辐射沙洲区的大丰区、东台市和如东县围填海用海承载条件良好,北部连云港市辖区以及南部南通市的通州区和启东市围填海用海承载条件较差;未来应建立围填海用海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严格实行围填海管控制度、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以及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协同监督。  相似文献   

3.
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是落实海域法的重要保证,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自实施以来,在指导填海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填海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存在着验收管理办法不完善、缺乏技术规范等问题,文章对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为国家海域使用管理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围填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开展围填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于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烟台芝罘湾海域生态系统服务特点,采用功能价值法,构建并优化涵盖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项服务功能的近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和价值评估模型,选择烟台芝罘...  相似文献   

5.
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生物效应、生态系统功能效应和环境效应三方面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提出了各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与赋值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模型,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该方法实例评价大连市庄河海域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围填海造成生态环境效应影响严重,应该严格控制该海域围填海工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围填海项目用海管理中凸显的实质“无力控制”的严重不正常现象,文章通过对海域使用论证现行操作模式的剖析,指出其中致命弊端及由此导致海域管理的“无力控制”。在查因探源的基础上,文章从改进海域使用论证机制的角度,探讨了引入“不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海域使用论证的改进操作模式,提出了“两个论证同步进行、同场答辩评审、全局权衡审批决策”的新思路。希望有助于解决当前国家及地方海洋主管部门迫切需求的围填海等用海管理之困境。除围填海项目之外,此改进模式对于对海洋资源与环境或对毗邻海域使用影响较大的其他用海类型项目的严格控制,以及对于投资巨大的项目避免错误决策、盲目投资等方面也具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围填海项目用海管理中凸显的实质“无力控制”的严重不正常现象,文章通过对海域使用论证现行操作模式的剖析,指出其中致命弊端及由此导致海域管理的“无力控制”。在查因探源的基础上,文章从改进海域使用论证机制的角度,探讨了引入“不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海域使用论证的改进操作模式.提出了“两个论证同步进行、同场答辩评审、全局权衡审批决策”的新思路。希望有助于解决当前国家及地方海洋主管部门迫切需求的围填海等用海管理之困境。除围填海项目之外,此改进模式对于对海洋资源与环境或对毗邻海域使用影响较大的其他用海类型项目的严格控制,以及对于投资巨大的项目避免错误决策、盲目投资等方面也具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填海项目竣工验收是由海域管理向土地管理转变的法定程序,同时也是海洋管理部门对填海造地活动进行海域使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当前填海项目竣工验收测量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工作的实施、评审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围填海建设项目后评价既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应作为强化项目用海事后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围填海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在借鉴其他行业领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围填海管理实践,从建设过程后评价、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后评价体系,明确了指标含义与评价标准,优化了评价技术方法,为重大围填海项目和集中连片围填海区域的后评价提供了有参照价值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围填海强度与潜力定量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全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遥感数据,分析了我国围填海在1990—2008年间的历史发展趋势,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围填海强度等级划分方案,建立了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并针对辽宁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两个重点区域,进行了围填海潜力的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海域使用项目后评估是海域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不仅能全面检验前期海域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更能进一步验证海域使用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影响,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弥补前期工作的不足。文章对海域使用后评估的内涵、目的、作用、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从建立法规体系,制定技术规范,开展典型试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建设用海是海域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以土地与海域集约利用评价为参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解译方法从2017年高分影像中提取并计算了江苏省12个区域建设用海的主要评价指标值,应用TOPSIS模型评价了江苏省沿海已建项目的集约用海现状。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3.2%的土地处于未利用状态,农渔业为面积占比最小的用地类型,江苏省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②已有的开发活动中,人工设施面积较小,建筑与道路等面积占比远小于生态面积,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良好。③根据指标计算,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集约利用评价得分集中在0.4~0.6,集约利用程度整体较低,不同项目集约化利用程度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在于项目投资强度两极分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④从不同用海类型来看,交通运输用海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其用海结构布局最适宜,效率最高。文章所建指标具有指向性,应用TOPSIS模型进行无须赋予权重,因此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的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温州市海域市场现状,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监测范围、划分均质区片、选取监测点、采集监测数据、测算监测指标和发布监测信息的技术路线,提出温州市海域价格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思路,并对海域价格水平值、海域价格变化量、海域价格增长率和海域价格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算和应用,以充分发挥海域基准价的调控作用,促进海域价格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海域定级是海域评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完善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统筹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海域定级指标体系构建是海域定级工作的核心环节。文章从指标体系评价因子自身属性特性、数据获取及处理难易程度、评价单元赋值合理性角度出发,对海域定级指标体系构建涉及的指标数据进行分类,按类型梳理各类指标数据的处理及赋值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期为海域定级指标体系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域分等定级是制定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和开展海域资产价格评估的前提和依据。借鉴《海域定级技术指引(试行)》,遵循资源禀赋差异、收益差异、节约利用和生态用海的原则选取海域自然条件和海域区位条件2个定级因素及海水质量、海洋自然灾害等10个评价因子,构建深圳市浴场用海定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出207个评价单元的得分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CV)来校核级别,最终将浴场用海的海域划分为Ⅰ级(22.22%)、Ⅱ级(33.82%)和Ⅲ级(43.96%)3个级别。研究成果为海洋管理部门制定浴场用海不同级别的基准价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域空间是各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载体,掌握真实有效、系统完整的海域权属数据,是科学配置海域资源及强化海域综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文章通过对2015年全国重点海域权属核查工作的介绍和分析,总结了我国海域权属核查工作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技术单位未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部分地区依法用海意识薄弱3个主要问题,并从明确核查成果应用、完善动态监测系统、推进填海竣工验收、开展全国范围核查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论证是取得海域使用权的一项基础工作,现行的《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主要适用于以行政配置方式申请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对于市场化配置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因为委托业主的不同和对海域利用方案的不确定性,对海域使用论证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文章讨论对市场化配置方式出让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内容进行适当优化,主要从项目用海基本情况、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和用海合理性分析等方面优化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完善海域市场化配置制度和相关的技术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洋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采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综合指数法划定海洋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海洋管理分区体系现状,提出海洋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是海洋生态红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压力-承压-调节力为框架,建立海洋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给出指标标准值、权重、选择性与空间属性的确定原则,以盘锦市管辖海域为案例区,划定了海洋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结果表明,具有调节系数的资源环境承载综合指数法较为科学地划定了案例区的资源环境超载红线区,盘锦海域超载红线区的面积占盘锦管辖海域面积的58.3%,主要分布在盘锦港口航运区、辽滨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辽东湾农渔业区等海洋功能区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上新能源用海、油气用海、交通运输用海等需求显著提高,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刚性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尤其是海上风电用海,受国家宏观战略影响,呈现跨越式发展,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对海洋空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既保障海上风电用海需求,又协调海上风电与其他行业的用海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树立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理念能够良好解决上述问题,集约利用理念既是全面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要求以及协调保护与利用显著矛盾的需要,更是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系统分析现有海上风电场外缘边线包络海域面积、确权海域面积等数据,采用集约化的空间资源开发理念,从项目选址与海缆路由、风电场设计与技术要求、用海范围及确权面积控制等方面完善海上风电用海面积控制指标体系,以期提高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集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