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发育典型的海底扇沉积,且已获得工业油气发现。该文利用现有地震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总结出丽水凹陷的海底扇沉积模式。海底扇沉积相标志包括:岩心主要表现为滑塌揉皱、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块状砂岩、黑色泥岩撕裂屑、漂砾、砂注等构造;C-M图主要表现为重力流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差。扇体地震反射结构主要为顺物源方向双向下超,垂直物源方向丘状反射特征,平面地震属性显示为典型扇形。丽水凹陷明月峰组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其中海底扇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在扇体近端发育多个下切谷,下切谷下切规模较大;坡折主要划分为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其中断坡坡度较大,坡度7.2°左右,沉积坡折坡度较小,一般在5°左右,与下切谷相对应在谷口形成一系列的扇体,沟–坡–扇耦合关系良好。扇体规模较大,单个扇体面积最大124 km2,整个低位域由6个扇体组成,展示了丽水凹陷良好的岩性圈闭勘探前景。本次研究根据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明月峰组低位域时期沟–坡–扇沉积模式,对指导勘探寻找出岩性圈闭和开创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山组海底扇作为中央峡谷水道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储集体,是琼东南盆地尤其是深水区常规碎屑岩领域下一步最为重要的勘探对象。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钻井资料所揭示的梅山组海底扇差异分布现象,通过研究区大陆架发育特征、陆架坡折带发育特征,结合物源供给与优势海流方向,首次从宏观格局解释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凹陷海底扇发育地质背景的差异及成因,提出乐东凹陷梅山组大型海底扇主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海南隆起。通过细化中中新世大海退内部次级海平面旋回特征,首次建立了本区梅山组层序充填与海平面旋回的精确对应关系,从层序成因角度厘清了梅山组各期次海底扇发育演化特征与凹陷级别的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勘探建议,指出乐东凹陷梅山组中-晚期海底扇储层风险低,是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陵水凹陷早期海底扇圈闭有效性较好,是梅山组海底扇大规模成藏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为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为1个长期、5个中期旋回层序,深凹带5个中期旋回层序发育齐全,中-外坡逐渐减少至2个,明确了泰州凸起是戴一段的主物源方向,戴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基准面升降共同控制。沉积-层序综合研究表明纵向上戴一段MSC1、MSC2、MSC3时期泥岩隔层发育、储盖组合有利,是岩性勘探最有利层段;平面上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岩性勘探的有利区带,西斜坡的蔡家堡-陈家舍、帅西、帅垛及帅北地区处于多期扇体前缘砂岩尖灭区,是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调研南海深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油气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旨在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发育在非典型边缘海大陆边缘,其石油地质条件具有特殊性,油气分布特征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海北部深水的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以构造圈闭型油气藏为主;南海中南部深水的曾母盆地南部和文莱-沙巴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油气藏,曾母盆地北部以岩性油气藏(生物礁滩型油气藏)为主,万安盆地主要为构造圈闭型和基岩潜山型油气藏。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和中南部深水盆地的烃源岩、储盖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表明,南海深水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南海深水的有利勘探方向为:①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的中央峡谷、陵南斜坡带,松南-宝岛凹陷的反转构造带,宝岛凹陷北坡海底扇,长昌凹陷的环A洼圈闭带(海底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主洼深水扇、主洼两翼、西南断阶带,荔湾凹陷的深水扇。②南海中南部深水盆地的文莱-沙巴、曾母和万安盆地。  相似文献   

5.
LS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断陷盆地,古新统MYF组低位沉积时期,西斜坡上形成了“沟+坡+扇”沉积格局,岩性圈闭发育其中。从岩性圈闭沉积背景出发,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和描述等关键技术,发现了一组有利油气聚集的低位扇,揭示了一个具有相同沉积背景、相同成藏机理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多属性融合技术、方差体切片、三维地貌砂体镂空等综合技术手段,精细刻画了海底扇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是由陆架区的砂体滑塌并二次搬运形成,形成过程具有多期次性。受不同物源的影响,海底扇岩性和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海底扇岩性及沉积构造具有砂质滑塌、碎屑流、浊流和深水底流改造的特征。海底扇的沉积微相、厚度、砂泥比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直接控制了地震振幅反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并被后期泥质水道切割分块形成多个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深水区海底扇砂体发育区烃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关系和圈闭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有利成藏组合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所获得的穿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主体的地震剖面,并结合邻区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的油气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有利的成藏组合带,这些成藏组合带不仅有构造圈闭,而且还有大型的地层和岩性圈闭。这5个主要的有利成藏组合带包括:①重力滑动前缘背斜带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带,储层层位多,圈闭构造不仅面积大,而且横向上延伸规模大,砂岩储层巨厚;②同沉积背斜圈闭带储层层位物性好,封堵条件良好,断裂构造和岩性组合非常有利;③纵向水道泥质充填封堵地层圈闭带规模大,封堵条件好,属于岩性圈闭;④反向屋脊断块圈闭带储层层位多,油源断裂发育,与上述3种成藏组合相比较圈闭面积较小;⑤低位海底扇大中型岩性圈闭带是多处发育且非常有利的圈闭带。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古城东南部地区构造圈闭具有规模小、幅度低的特点,其油气分布不仅受构造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岩性组合等因素的控制。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提供钻探目标,查清古城东南部地区岩性圈闭的空间展布特征是十分关键的。以研究区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小层沉积微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时切片等技术手段对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识别和描述。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泌阳凹陷古城东南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10.
西洼沙河街组沉积位于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从Es3m到Es1,沙南凹陷经历四期裂陷幕,其间发育的不整合面T5使区域古地貌隆升,形成四期的三级层序变化旋回,并在西洼东—西向中央断裂带的控制下形成南、北物源和北部断裂坡折。双向物源和断裂坡折控制沙河街组沉积,形成多类型沉积,其中Es3m以半深湖—深湖、富泥质的湖底扇为特征,形成弱水动力沉积环境;Es3u以半深湖—深湖、富砂质的湖底扇和火山岩为特征,形成局部动荡的水动力沉积环境;Es12沉积较薄,形成独具特色的多样式、多类型沉积,包括半深湖—深湖、扇三角洲前缘、前缘斜坡扇、滑塌体、湖底扇及火山岩沉积,以及牵引流与重力流并存,以重力流为沉积主导。层段内的沉积序列及演化特征决定该区域形成南、北物源控制的4种成因砂体,南物源的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扇三角洲前缘砂、前缘斜坡扇砂,北物源的中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滑塌体砂和湖底扇砂。因此,西洼区域勘探以寻找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断裂与砂体的空间匹配关系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成为深水区研究的热点。利用钻井地质、地震勘探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构造解析方法,认识了陵水凹陷的构造动力学机制和构造变形;探讨了陵水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深水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陵水凹陷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坳—断、早中新世断—坳和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深水盆地)4期构造演化阶段的新认识,并认为构造演化控制了深水大气田的形成。(1)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坳—断作用分别控制了湖相、海陆过渡相—海相烃源岩分布,中中新世—第四纪坳陷作用拓宽了烃源岩生气时窗;(2)渐新世坳—断作用控制发育了扇三角洲储层,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作用控制发育了深水限制型、非限制型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3)渐新世坳—断演化阶段以走滑—伸展构造变形为主,控制发育了断鼻、断背斜圈闭,中中新世—更新世坳陷作用控制发育了深水限制型重力流水道砂岩性圈闭群、非限制型盆底扇岩性圈闭和生物礁地层圈闭;(4)渐新统、中中新统地层超压产生断裂/裂隙,构成了良好的天然气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
轴向重力流沉积是一种重要的深水储层,其形成的岩性油气藏也是目前莺歌海盆地重点勘探领域。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和区域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莺歌海盆地中新统轴向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探讨轴向重力流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中新统储层为重力流沉积成因的厚层细砂岩,主水道和朵叶复合体是重力流沉积有利的沉积微相;中新世海南物源供给充足、断裂坡折带发育以及盆地轴向负向地形是该区形成轴向重力流沉积的宏观地质条件,在中新世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沿盆地轴向分布、具有前积反射结构特征的轴向重力流沉积。研究区中新统轴向重力流储层厚度大、沉积规模广、临近烃源岩、构造脊微裂隙发育、圈闭保存好,具备优越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是盆地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生气凹陷,存在石炭-二叠系和古近系沙河街组两套生气层系,凹陷东北环紧邻歧口凹陷主洼,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田的物质基础。在古近纪沉积时期受三个方向物源的影响,储盖组合较发育,沙河街组的超压又较好的保存了储层物性。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运移条件分析,认为凹陷东北环深层构造圈闭、沙垒田凸起西翼倾没端地层圈闭和深层岩性圈闭是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梅山组浊积扇是该地区天然气最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沉积机理、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该区天然气增储上产。本文根据大量的岩心及井壁取心等实测资料,对该区钻井揭示的海底扇储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浊积扇类型及其内部组成、底流改造是影响和制约储层预测成功率的关键,其中断控陡坡根部盆底扇、深洼盆底扇和峡谷切割深洼盆底扇是储层相对发育的浊积扇类型,底流改造对处于敞流环境的中扇、外扇储层品质改善至关重要。对于深水环境的浊积扇储层而言,沉积因素,如岩性侧封、储层上倾尖灭构成这类岩性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对于峡谷切割型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岩性侧封,对于深洼盆底扇需要重点考虑上倾尖灭。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深水浊积扇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新近系类型丰富的砂体,在古珠江三角洲演化及相带迁移的控制下形成了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近年来,凹陷内发现的多个构造-岩性圈闭均与河道砂体相关。但在已有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中,河道砂体的成因、分类和展布特征与体系域的耦合关系差,砂体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岩性圈闭的勘探效果。基于沉积层序理论,利用大范围井震资料,系统厘定了恩平凹陷珠江组一段-韩江组六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精细的三维地震沉积学解剖。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层发育的大型辫状河道、小型曲流河道和中型曲流河道,分别与低位、海侵和高位等特定体系域具有密切的耦合发育关系,进而建立了层序格架对河道砂体的有效预测模式,系统指明了凹陷不同区域、不同体系域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潜力及有利区。本文相关认识对其他海相三角洲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西部在早中新世珠江组沉积时期地势平坦、物源充足,基于岩石组合、旋回地层和地震反射特征等分析,认为在18.5 Ma大规模海侵之后,珠江组一段时期主要发育浅海背景下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沉积。同时盆地具有多源供砂的特点,其中海南岛和广东沿岸河流对其影响最为广泛,代表了NW方向的物源,呈现出自西向东的多期砂体进积过程。其中,在三角洲前端与浅海泥岩指状交互处,自下而上可发育多套优质的储盖组合。由于受到神狐隆起早期古高地的影响,易形成基底隆起上的披覆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岩性透镜体)以及构造-岩性圈闭(岩性边界与构造脊线叠合圈闭)等多种圈闭组合样式,且与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的生烃峰期、新构造运动和构造脊线等同步耦合,是该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胜顺油田位于渤海海域渤东凹陷东部斜坡带,近10年勘探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勘探潜力及勘探方向不明,如何打开勘探局面成为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区主要发育元古界、沙四段—孔店组、东营组及馆下段4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断裂、圈闭、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落实了不同层系的勘探潜力。其中,元古界构造圈闭面积大,但储层非均质性强,内部构造复杂,可作为兼探层系;沙四段—孔店组具典型残留地层特征,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勘探难度大;东营组和馆下段是本区主力勘探层系,受走滑断裂发育程度和规模的影响,构造圈闭表现为面积小、含油高度低的特点,地层超覆圈闭和断裂岩性圈闭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东营组底部不整合对油气大范围横向运移有重要作用;不同走向断层控制了油气富集差异。NNE向主油源断层+东营组底部不整合+NWW向次级油源断层构成了本区油气自西向东阶梯式运移的立体输导网络。依据油气运聚规律认识,近期突破应优先考虑近源勘探。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三台凸起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J3q1)沉积相类型一直较难确定,制约了油气勘探。充分运用地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属冲积扇沉积,主要为扇中—扇缘沉积,并对扇中—扇缘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河道砂体。对齐古组一段储层砂体属冲积扇扇中—扇缘沉积成因的新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预测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确定潜在的勘探评价目标。在研究区周缘齐古组内以冲积扇扇中或扇缘为勘探和评价目标,有望发现岩性、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圈闭。  相似文献   

19.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超深水区发现了L18气田上新统地层圈闭气田,但在聚气背景、烃源岩、储层沉积成因及天然气输导体系等气田形成条件和成藏模式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对该气田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上新世轴向古洼槽内地层圈闭、陵水凹陷东洼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上新统限制型重力流砂岩储层和渐新统-中新统断裂垂向沟源通道是形成上新统地层圈闭气田的4个基本条件。中中新世以来盆地中央继承性发育轴向古洼槽和限制型重力流沉积,随着后期地层沉积迁移、差异压实作用,上新统莺歌海组砂岩顶面在轴向洼槽内起伏,并被周边泥岩封盖、封堵,形成了地层圈闭;约3.4 Ma BP,陵水凹陷东洼下渐新统崖城组浅海相烃源岩生成了成熟天然气,沿渐新统-中新统断裂向上运移到上新统莺歌海组重力流沉积砂岩中,再侧向运移至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具有"烃源岩、圈闭、断裂+砂岩输导层"三要素控藏的上新统地层圈闭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黄流组物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物源分析作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物源体系决定了砂体的展布和储集性能。为明确中央峡谷体系黄流组储集体展布规律及下一步勘探方向,本文应用中央峡谷最新钻井资料,采用重矿物组合、锆石U-Pb测年等分析方法,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对中央峡谷黄流组物源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地震反射特征表明来自海南隆起和昆嵩隆起物源的三角洲体系,通过二次搬运沉积了陆架斜坡区和盆底的低位海底扇,为中央峡谷的沉积充填提供了充足的粗碎屑沉积物;新钻井黄流组样品中重矿物组合以白钛矿、石榴石、磁铁矿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与莺歌海盆地受蓝江物源影响和琼东南盆地受丽水-秋滨河物源影响的地层重矿物组合相似;锆石U-Pb测年分析表明,中央峡谷黄流组地层中样品年龄图谱具有30~2 000Ma变化范围,与莺歌海盆地受昆嵩隆起物源影响的钻井以及越南现代河流采集的沙样具有非常一致的年龄段和丰度。综上所述,中央峡谷受多物源的影响,越南昆嵩隆起为主的琼东南盆地西部物源体系,是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晚中新世深水扇以及中央峡谷粗碎屑物质的主要沉积物供给来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