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全顺 《海洋科学》1987,11(1):31-33
本文研究了1983年5月—1984年2月天津新港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体内Hg和As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Hg含量在秋季与冬季略高,夏季偏低;而As含量以春末和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在牡蛎体内Hg的含量范围为0.118—0.235mg╱kg(干重),年平均值为O.183mg╱kg。As的含量范围为1.20—25.98mg/kg(干重),年平均值为19.46mg╱kg。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深圳沿岸海域7种贝类的重金属、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了解其食用安全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和贝类毒素在样品中均有检出,汞污染状况良好;铜含量范围为0.52~109.65 mg/kg,超标率为13.67%;铅含量范围为0.01~3.60 mg/kg,超标率为68.35%;镉含量范围为0.015~7.807 mg/kg,超标率为53.96%.PSP和DSP检出率为100%,PSP含量范围为0.30~34.23 ug/100 g;DSP含量范围为1.88~38.41 ug/100 g.总体看来,样品铅、镉超标严重,不同种类贝类重金属含量具有差异且贝类毒素检出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该海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根据 2006 年 5 月对东海沿岸 9 个区域贝类的监测结果,探讨分析了调查海域的6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按照海洋生物质量 ( GB 18421 - 2001 ) 评价标准评价了监测海域贝类的石油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东海沿岸的9 个海域的 6 种受测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分布范围1.28 ~ 37.6 mg / kg ( 湿重 ),平均含量10.78 mg / kg,总体上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 ( 15.0 mg / kg );6 种贝类体内种间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是:牡蛎>毛蚶>四角蛤蜊>文蛤>贻贝>泥蚶,其中牡蛎平均含量达到 15.62 mg / kg,超出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从区域分布看,长江口和江苏如东沿岸海域的牡蛎石油烃的平均污染指数较高,分别为 1.91 和 1.19,受到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硕良 《海洋通报》2005,24(6):33-40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g.wet其受测样品石油烃总量水平的频率分布,含量在5.00mg/kg~15.0mg/kg范围的样品占81.3%;其石油烃污染指数范围在0.2~4.0之间,总平均0.7,总体属轻度污染.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种间分布,缢蛏〉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泥蚶〉菲律宾蛤子.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空间分布,由闽南海区向闽中海区和闽东海区呈明显递减之势;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时空分布,在2002-2004年间总体呈微弱上升之势,但缢蛏和僧帽牡蛎体石油烃含量的年际升幅比其它4种养殖贝类体的升幅大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 mg/(g·h)和2.64~10.01μ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T)对幼鱼耗氧率R O[mg/(g·h)]和排氨率R N[μ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 O=-2.00×10-5T4+1.50×10-3T3-3.69×10-2T2+0.397 8T-1.537 6,R2=0.988和R N=3.00×10-5T6-4.00×10-3T5+0.199 6T4-5.111 1T3+70.817T2-501.10T+141 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6.
5-羟色胺刺激长牡蛎排放精卵在四倍体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 5 羟色胺催产出的长牡蛎精、卵 ,人工授精后诱导四倍体的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 :在 2 6℃水温条件下 ,受精后 7min ,用 0 .5mg/dm3细胞松弛素B处理2 5min ,获得长牡蛎的胚胎四倍体 ,其诱导率为 1 6.7%,D形幼虫孵化率为 2 7.0 %;诱导效果优于采用常规解剖法 .注射 5 羟色胺刺激长牡蛎亲贝排放精、卵的有效浓度分别为 1× 1 0 -6 ~ 1× 1 0 -2 mol/dm3和 1× 1 0 -5 ~ 1× 1 0 -3mol/dm3.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海水温度和不同精子密度条件下对四倍体(4n)与二倍体(2n)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离体精子的存活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精子的存活时间均随水温的升高和密度的降低而缩短,四倍体牡蛎精子的存活能力低于二倍体.四倍体牡蛎精子在海水温度10℃可存活8 h,在28℃仅存活2 h;二倍体牡蛎精子在10℃可存活12 h,在28℃仅存活4 h.四倍体牡蛎精子在较高密度(6.4×10<'7>个/Ml)下可存活8 h,较低密度(2.0×106个/Ml)下低于1 h;在与四倍体牡蛎精子相同的高、低密度下,二倍体存活时间分别超过10 h和1 h.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_(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_(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8月福建东山湾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含量调查,探讨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含量变化范围在5.53~22.40 mg/kg之间,平均值为15.10 mg/kg;Pb含量变化范围在28.9~42.6 mg/kg之间,平均值为35.0 mg/kg;Zn含量变化范围在34.8~133.9 mg/kg之间,平均值为95.9 mg/kg;Cd含量变化范围在0.031~0.078 mg/kg之间,平均值为0.059 mg/kg;Cr含量变化范围在19.2~91.8 mg/kg之间,平均值为62.5 mg/kg.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呈现湾顶(3、11号站)高、湾外(7号站)低的格局;沉积物中有机质对重金属含量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重金属Cu、Zn和Cr的含量随着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2 000μm)含量的增大而降低,成负相关关系(p〈0.05);Cr的含量随着粘土组分(〈1μm)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成正相关关系(p〈0.05).除了湾顶3号站Cr(含量为91.8 mg/kg)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 r大小顺序为Cd〉Pb〉Cu〉Cr〉Zn,所有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远小于90,属低度生态风险,表明东山湾沉积环境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金长牡蛎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不同盐度(20、25、30、35和40)和4个不同温度(20、25、30和35℃),定期测量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存活率,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温度实验表明,高温条件(30~35℃)下,幼虫死亡率较高,适宜幼虫存活的温度为20~25℃;升温能促进幼虫的生长,适宜幼虫快速生长的温度为25~35℃;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幼虫人工培育的温度为25℃。盐度实验表明,高盐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幼虫存活和生长的盐度均为20~30;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合幼虫人工培育的盐度为25。研究结果表明,壳金长牡蛎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5℃,适宜盐度为25。本研究结果将为壳金长牡蛎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我国近海贝类中腹泻性贝毒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采自北黄海大连附近海域的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含有25~41μg/kg的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在虾夷扇贝体内还含有37.2μg/kg的45-OH-YTX,并在5种贝中发现微量的Homo-YTX毒素组分,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贝中检出此类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是一类含有2个磺酰基的脂溶性多环聚醚类化合物,对小鼠的腹腔注射急性致死毒性很高,毒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我国贝类体内生物毒素成分复杂,亟需进行毒素成分结构、来源生物、生态毒理效应、分布规律及安全限定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三维视觉系统中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 DSP)对三维视觉信息进行实时处理 ,可以提高处理三维视觉信息的运算速度。在实时采集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案中 ,信号采集子系统与 DSP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 ,实时采集处理系统与 PC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 ,也是影响三维视觉系统信息处理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该系统采用双端口 RAM和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实现了信号采集子系统与 DSP、实时采集处理系统与 PC机的并行处理 ,以提高整个三维视觉系统信息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洋石油管线探测多波束剖面声纳的高速、大容量的实时信号处理任务,以及声纳系统进一步扩展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P网络互连的、以并行DSP为处理节点的多波束剖面声纳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海底石油管线探测与定位,系统中的每个处理节点与数据采集转换部分采用TCP/IP网络连接,可以通过物理上添加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成倍的提高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在软件上无须大的改动.通过电联调与水槽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该设计为高速水声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助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提升我国在海洋碳汇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文章以海洋碳汇机制为切入点,系统梳理高分辨率生物和化学检测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惰性溶解有机碳库对于海洋增汇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溶解有机碳汇资源高分辨率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具有“指纹特征”的高分辨率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流式细胞和功能基因芯片生物检测技术以及光谱和质谱化学检测技术,此外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标记技术实现生物溯源和化学检测的链接,均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中可引发赤潮的藻类约有300种,其中有毒赤潮藻为80种左右。现已知道的赤潮藻主要毒素有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记忆缺失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西加鱼度和溶血性毒素,前5种毒素的结构已经基本得到证实。有毒赤潮藻的毒素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人类误食含有藻毒素的食品时可能中毒,严重者还可能死亡。海洋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赤潮研究和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探针)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对有毒赤潮藻进行检测;可以通过生物学、物理化学检测方法和神经受体结合、免疫学检测技术对赤潮藻毒素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生境的破坏其分布面积急遽下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本研究首次将声呐探测技术应用到海草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在河北唐山乐亭-曹妃甸沿海发现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鳗草(Zostera marina)海草床,海草床面积高达29.17 km~2,绘制了鳗草分布图和水深分布图,并对鳗草生物量和茎枝高度等基本生物学指标进行了调查。该发现极大丰富了中国海草数据库,并为鳗草的深入研究及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验基地,也为周边海洋牧场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safe consumption of shellfish in the southern Benguela ecosystem. The accumulation of DSP toxins was investigated in two cultivated bivalve species,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the mussel Choromytilus meridio-nalis, suspended from a mooring located off Lambert's Bay on the west coast of South Africa. The dinoflagellate Dinophysis acuminata, a known source of polyether toxins associated with DSP, was common through most of the study period. The toxin composition of the dinoflagellate was dominated by okadaic acid (OA) (91%), with lesser quantities of the dinophysistoxin DTX-1 (6.5%) and pecteno-toxin PTX-2 (2.4%), and traces of PTX-2sa and PTX-11. The mean cell toxin quota of D. acuminata was 7.8 pg OA cell–1. The toxin profile in shellfish was characterised by a notably higher relative content of DTX-1. The study show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SP toxins in the mussels to exceed that in the oysters by approximately 20-fold. The results indicate a need to establish species-specific sampling frequencies in shellfish safety monitor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经济海藻--冈村枝管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1种新型经济海藻冈村枝管藻。阐明了引进新型经济海藻,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海藻栽培业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综述了该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和加工情况、应用价值,以及作者在这方面初步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在我国发展枝管藻栽培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海上油膜厚度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海上油膜厚度实时动态测量,针对所研制的基于差分激光三角法的油膜厚度测量系统,设计了基于DSP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相机接口电路、CPLD控制和预处理电路、DSP主处理电路、以及CPLD和DSP之间的缓存电路,并开发了软件驱动和数据处理算法.利用所设计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光学测量装置,对不同厚度的块规和石...  相似文献   

20.
An integrated biological-chemical survey of organotin compounds was carried out in Guanabara Bay,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Brazilian harbor complex. The biological survey revealed high levels of imposex in Stramonita haemastoma populations. Inside the bay values of relative penis length index from 42.7 to 107.6 and vas deferens sequence index from III to VI were found, while organisms collected outside the bay had values ranging from <0.1 to 35.2 and from 0 to II. None of the females sampled inside the bay were normal and imposex was found in all stations.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bay are contaminated by tributyltin (10-522 ng/g d.w.) and triphenyltin (<3.9-39.4 ng/g d.w.) with greater concentrations close to shipyards and marinas. The observed predominance of parent compounds (TBT and TPT) is commonly found when recent inputs occur, but may also indicate slow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the anoxic conditions of these sediment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combined imposex-sediment approach to evaluate organotin contamin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of South America, and also the first report of TPT detection in environmental matri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