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毋庸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再次证实,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由此引发风险越来越明确,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证据也越来越确凿。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智库机构有力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入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深入,气候变化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及战略部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将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力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外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内更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子波变换在全球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14,他引:48  
用墨西哥帽子波变换分析南,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突变点,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不同时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冷结构和突变点,南、北半球气候变化有较大差异。说明子波变换方法是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最近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近百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大气成分和辐射强迫的变化,热带和中高纬度气候变化,台风和气候变化,全球变暗和反照率,气候模式与气候变化的预估,气候突变和极端事件等方面。通过回顾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科学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提出一些新的科学问题,国内外科学家将面临新的科学挑战。  相似文献   

4.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气象》1999,25(1):3-8
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主要由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支持,重点资助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率,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土地利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4个领域。当前,水汽与云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因而受到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检测以及成因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气候模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卫星资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近期美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气候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地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尺度估计,卫星资料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级评估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英国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强调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2008年4月,斯特恩爵士再次推出一份报告,提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基本要素,这对后续国际谈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份报告的关系和不同特点,对新报告中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全球减排的长期目标和减排义务的分担,通过资金、技术、市场、适应等国际政策措施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减少毁林排放,以及政策执行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解读,其中内涵对深入开展国际气候制度的研究和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35,自引:11,他引:235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4,52(3):261-273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而1980年代接近常年。全球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气温与降水的10年尺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1950年代及1970年代为多雨期,1980年代降水反而减少。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冷湿、暖干。1920年代及1940年代是近百年最干的时期。1871—1993年共发生厄尼诺事件28次,拉尼娜21次。气候变暖时厄尼诺强,气候较冷时拉尼娜频率高。1951—1993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的平均长度为28.7个月,比1950年代末的估计(26.3个月)要长。1951年以前的周期长度可能在29个月左右。未发现QBO与气候变化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英国推出的由著名经济学家斯特恩爵士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强调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2008年4月,斯特恩爵士再次推出一份报告,提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构建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的基本要素,这对后续国际谈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两份报告的关系和不同特点,对新报告中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全球减排的长期目标和减排义务的分担,通过资金、技术、市场、适应等国际政策措施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减少毁林排放,以及政策执行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和解读,其中内涵对深入开展国际气候制度的研究和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封国林  龚志强  支蓉 《气象学报》2008,66(6):892-90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判断当前全球的温度变化趋势,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新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以适应全球增暖的新特征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1)气候突变和转折检测技术、(2)观测数据信息的分离和提取、(3)气候系统内在复杂性、(4)气候系统动力学结构特征的识别、(5)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检测等方面的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近期气候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新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介绍。最后,就当前气候变化检测技术方面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巴黎协定》资金机制最大运营实体,绿色气候基金(GCF)不仅是发达国家兑现1000亿美元长期资金承诺的重要平台,亦是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文中系统总结了GCF在推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在当前多边合作面临挑战的复杂背景下,GCF亦面临美国退群、缺乏有效决策机制、项目质量及秘书处能力有待提高等系列问题。文章认为,一个持续有效运营的GCF是国际社会落实《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重要保障,各方应尽快凝聚政治共识,推动GCF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通过引入投票权决策机制、完善政策缺口、创新业务模式等措施提升基金治理和运营效率;其次,通过尽快完成正式增资进程、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剩余资金管理等方式确保充足及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最后,还应通过强化与现有气候基金的协调互补、加大与多边发展银行的合作等途径与各方资金形成合力,推动资金流向低碳和气候韧性发展领域。文章还提出,中国应在有效发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桥梁作用的基础上,引导GCF投票权改革以消除政治因素对GCF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下届董事席位,推进与GCF全方位合作、参与GCF正式增资进程等举措,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过,气候变化问题已从一个纯科学研究的领域变成社会公众和传媒谈论的热门话题。对于人类生产生活而言,气候变化与人们脆弱性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为人类与其生产系统只能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状态,过与不及都是不能适应的灾害。生产的稳定性与气候的多变性决定了灾害不可避免性,但是灾害的减少却是可能的。首先要弄清气候变化的原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把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很多,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种…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未来的气候:人类的干预有多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国玉 《气象》2003,29(3):3-7
对有关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可能原因的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和总结,对21世纪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对气候系统的可能影响做了扼要讨论。近20余年全球气候变化科学有明显的进步,但要对21世纪气候趋势做出可靠预测,还需要在过去气候演化历史和成因、全球碳循环、气候系统模式与模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进一步减少科学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近60a气候与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正在面临着以"变暖变湿"为主的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显著区与敏感区。基于中国气象局位于三江源地区20个地面台站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HadCRUT4(Climatic Research Unit land-surface air temperature-4 dataset and the Hadley Centr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dataset,Hadley Centre,UK)气温、PREC(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SA)降水资料,从气候要素空间格局、极端气候指标以及区域-全球平均多年变化对比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气候和极端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区域在过去近60 a里平均增暖速率为0.37℃/(10 a),是全球平均水平(0.16℃/(10 a))的2倍以上,同时大幅高于全球同纬度(0.19℃/(10 a))及中国区域(0.28℃/(10 a))。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标上升,其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0.55℃/(10 a))最为显著,且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上升,区域日温差减小、气温变化极端性增强。三江源近60 a温湿气候态的空间格局为沿西北-东南方向的正温湿梯度,其变化趋势存在自西向东速率上升的暖湿化空间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三江源地区近60 a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的时空格局,为三江源地区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气候变化敏感的高寒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对比案例。  相似文献   

13.
纵深并拓宽气候适应国际合作,是《巴黎协定》增强适应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后巴黎”时代延续全面适应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主要国家/集团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近年来开展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双、多边合作机制,国际组织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南南合作等适应气候变化合作重点工作,总结出资金缺乏、合作渠道多元化不足、国际合作模式亟待深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挑战是中国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后巴黎”时代,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深化气候适应国际合作将落脚于深度参与全球气候适应治理机制的建设、深化与全球适应中心的合作、探索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以及进一步开拓跨国对标城市间的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安全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以及国内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使用最新的观测资料凝练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关认识;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候承载力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气候风险。研究发现:1961—2015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增加了28.4%,暴雨日数增加了8.2%。21世纪以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明显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承载力将发生明显变化,未来面临的气候风险将加大。因此,保障我国气候安全,需要科学认识气候,提高气候风险意识; 主动适应气候,提高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努力保护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与当前全球增暖有关的古气候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从古气候学角度展望未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过去温室气体含量、温度、降水、海平面和突然气候变化等古资料记录及其分析加深了我们对于气候系统物理过程的理解,古气候类比方法以及古资料在气候模式校准中的应用也显示了古气候学对于未来气候预测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拟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给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气象》2012,33(3)
气候变化是人类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各国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加精准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日前,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利用其最新研制出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未来3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根据其预测结果,即使人类保持最为谨慎的活动也无法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全球气候预测方法和结果。根据相似预测方法的要求,介绍了国内外古气候重建中的相似时段与新疆气候。综述了有关新疆气候变化预测的资料、方法和结论。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推论新疆2000年和2030年左右的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自1990年到2007年的4次评估报告都进行了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唱主角的一直是全球气候模式.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到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评估研究,全球模式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关注全球气候模式预估动态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全球气候异常,多项纪录被打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6年全球变化状况的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相关的资料报道,总结了2006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6年为近百年来第5个最暖年,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包括欧洲最暖的秋天、澳大利亚的严重干旱、非洲大角地区的极端干旱和严重洪涝、菲律宾群岛的暴雨,以及北极海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