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气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黄建斌  闻新宇 《气象》2012,38(3):257-265
回顾了近20~30年古气候的研究进展,包括下列问题:雪球和热力极大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古季风、D/O循环和H事件、全新世季风、全新世气候突变、气候变化与古文明、近2000年的气候。研究表明,第四纪前的气候变化中CO_2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O_2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这说明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是温室气体和气候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面临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可能推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21世纪全球变暖仍将继续,人们可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变暖的速率,以及可能达到的变暖峰值。  相似文献   

2.
冰期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会军  曾庆存 《气象学报》1992,50(3):279-289
应用CLIMAP重建的18000年以前的地表条件,作者用大气所两层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冰极盛期7月份的气候。结果表明:全球气温明显低于模拟的现在7月份的气温,降水和总云量减少了,海平面气压升高了,而这些变化尤其是气温的变化以北半球高纬陆地区域和南极区为甚;CO_2含量改变到现代值以后,引起的气候反响很小,说明必须用联合模式来研究。作者还指出,冰期边条件引起的气候反响与CO_2含量加倍引起的气候反响有某种一致,这对我们理解气候系统如何响应外界的强迫是一个启发。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及其预测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要研究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必须首先了解全球气候因子中较活跃的部分其变化是缓慢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有明显的“气候信号”的话,它们首先发生在全球范围的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4.
1.引言就气候变化或气候振动发生的时间特征尺度来说,包括几千年、几百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就是了解某一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分别考虑以下几种气候:纪元气候(epoch-long climate)、世纪气候和“局地瞬时”气候。每种气候都有它自身的时间和空间的平均气象特征、统计波动和相关。对纪元气候而言,世纪气候就是它统计上的波动;对世纪气候而言,则相应的波动就是“局地瞬时”变化;对局地瞬时气候就是年和季的天气变化。为了确定气候的变化,首先要找出“局地瞬时”气候的变化,这对全球各大区域和一代人生命这样长期间内的气候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不但有以万年计算的地质时代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也有几千年来历史时期的变化。但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周期为几十年到百年左右的气候振动。对于几年到十几年时间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称为气候变动。这种气候变动往往是长期气候振动的一个片断,因此从气候振动角度来研究气候变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多数气象台站是在解放后建立的,一般只有二十几年的资料,因此就要求我们从较长时期的气候振动来了解这二十几年的气候特点,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二十几年的资料,来作长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全球变暖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的年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的现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的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气温、降水、气候转型以及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1 气候变化背景及辽北千年气候变化 地球形成至今曾发生过震旦、上古生代两大冰期和第四纪冰期。中国从1万年前始处在间冰期.以6000~3000年前气候最温和。到2500年前雪线从1400m降至500~600m,气候转冷而潮湿。商周时代夏季雨量较丰沛,温度可  相似文献   

8.
3.社会对气候变化和变迁的影响 3.1 引言自从人类进入文明世界以来,已经历了气候的变化,而且非大范围的由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由资料所证实。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增大,现在人类有可能非故意地改变地球气候,而且,在以后几个世纪,其改变程度可同重大的自然气候变化相比。现在,人类有可能抓住机会运用知识和合理的活动以防止这种变化的不利影响。我们能够有系统地了解气候的现状,但不可能过于自信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的预报,也不能估价这种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的速度,然而,对气候现状的系统了解是足以反映出一些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目前急需进一步了解最近一次冰期以来发生的气候波动现象与原因。世界面临着人口增长以及能源、水、粮食等资源越来越快的消耗,对未来几十年的气候波动进行预测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我们对过去的气候过程和起因的知识十分有限,上述要求无法满足。二十世纪初期以前,像温度、气压、雨量这类气候仪器记录,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是稀少的。用仪器观测的历史还可上推二、三百年,但仅限于个别地点。为了对时间尺度为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做些了解,需要几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记录。因此,只有用历史气候记录或其它的代  相似文献   

10.
总结回顾了二十年来古气候研究的进展,着重揭示古气候变化的事实.共分析了10个问题:(1)威尔逊旋回,(2)冰河时代,(3)生物大灭绝,(4)人类走出非洲,(5)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旋回,(6)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7)末次冰期冰盛期,(8)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9)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10)全新世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球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的方法研究了末次盛冰期海陆分布、植被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对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与现代相比,末次盛冰期东亚地区海陆分布发生的变化造成这一地区冬季减温,夏季增温,这个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降水的影响。它使得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由此造成的降水减少占末次盛冰期降水减少的25%—50%。海陆分布的变化对内陆和中国西部地区影响很小。末次盛冰期中国东部地区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温带和寒带植物南移,热带植物的覆盖范围减少。中国东部地区植被的巨大变化对温度产生了影响,使该地区冬季增温,夏季减温,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它使得中国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显著变化,这个变化造成中国地区温度降低,并且决定了温度变化的主要分布和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是中国末次盛冰期降温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降温超过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等。同时,大尺度背景场的变化还控制着降水的变化,末次盛冰期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几乎完全是背景场变化引起的,其对华北和华东地区降水的影响大约为50%—75%。综合我们研究的影响末次盛冰期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海陆分布变化、植被变化、CO2浓度变化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位于中低纬度的敦德冰帽顶部得到的冰芯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它地区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表明敦德冰芯记录将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汇 《气象》1989,15(5):3-9
本文简述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和中国气候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量的影响。对于用模式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的方法,也进行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气象》1999,25(1):3-8
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主要由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支持,重点资助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率,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土地利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4个领域。当前,水汽与云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因而受到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检测以及成因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气候模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卫星资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近期美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气候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地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尺度估计,卫星资料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级评估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位于中高纬度的内蒙古地区为响应最为积极区域之一。内蒙古地区处于东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区.气候要素的年际间变化较大.易发生某些异常突变和出现极值,成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较高地区之一。通过对2007年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探讨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异常特征.旨在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区是中亚干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的热点地区.本文利用CCM3模式,做了D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F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改善)和CTL共3个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大气层顶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平衡、气温变化、降水变化以及植被生理过程的CO2收支变化等,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气候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或改善,将对全球的能量平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分布状态.这在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区域变化上表现比较明显.西北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其意义深远.通过分析认为,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北干旱区的研究必须纳入全球气候环境研究之中,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干旱区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响应.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应与经济系统的特征时空尺度相匹配的观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途径.认为:气候变化是年代际尺度的气温变化,直接影响的是冰冻圈、海平面、水资源、陆面状况、生态系统、微生物、人体健康等七个领域;觉察不到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而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的事物才是受全球变暖影响的事物;由于时间尺度不匹配,经济系统几乎不会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就间接影响而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加剧和人类为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18.
1989年4月25日国务委员宋健在国家气候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能否在这世纪之交,特别是下世纪初,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体科学界的严重关注.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研究和深刻了解全球气候、中国气候及局部气候变化规律,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增强气候意识,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研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预测气候变化和预防气候灾害,保护气候环境和气候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气象》2016,(2)
正《中亚气候变化调查研究》何清等编著该书介绍了中亚区域概况和中亚区域气候特征,中亚大气环流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基于树木年轮资料的中亚区域百年气候变化,中亚地区未来50年气候变化预估等。书中内容有助于科学地认识中亚干旱区的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气候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是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涉及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质学考察材料分析,西北地质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是非常寒冷的大冰期与温暖的大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以温暖气候为主。第一次大冰期为震旦纪大冰期,第二次为第四纪大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