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贵州省从江县1981--2005—05—08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日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并结合槛柑果树发生黄龙病的资料分析表明:当日平均气温在22~28℃、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黄龙病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当日平均气温≥25℃时,黄龙病的病源就开始存在;当日平均气温≥27℃、相对湿度≥80%时,有利于黄龙病的发生和传播;当连续5d平均气温≥27℃时,就能导致大面积的黄龙病病害发生、蔓延和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利用柴达木地区16a的气象资料和1a枸杞虫害观测资料,得到虫害不同时期的气象指标,并对2015年枸杞虫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温度达到4~6℃之间时,虫卵开始孵化,6—9月的旬平均温度≥15℃、平均相对湿度≥33%时,虫害繁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密度增大;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平均气温≤5.0℃,虫害进入越冬期。2015年虫害发生程度较重主要是4—5月份平均气温偏高,6月份相对湿度偏大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综合科研基地(平均海拔1 100 m),于2016—2017年开展秋种马铃薯气候试验。基于马铃薯晚疫病监测资料,结合2016—2017年的8月15日至12月31日逐日平均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等资料,对秋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为现蕾—开花期。在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当连续3 d及以上日平均温度≤18℃,且相对湿度75%时,3 d之后,当日平均温度18℃、相对湿度75%时,有利于晚疫病发生。建议以此气象条件作为秋种马铃薯晚疫病防御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积极组织预防,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年1月1日—7月31日陕西省十地市空气质量资料和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1—7月陕西省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较差,1—3月全省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25和PM10),5—7月为臭氧。1—3月各市平均风速均在30 m/s以下且小风频率较高;全省冷空气活动较上年同期减少3次且强度偏弱;全省平均混合层高度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22 m。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增多,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且强度偏弱,混合层高度偏低,是颗粒物污染过程增多的主要因素。5—7月臭氧质量浓度与高温显著正相关,当日平均气温≥30 ℃或日最高气温≥35 ℃时,臭氧显著超标;臭氧质量浓度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升高,日照时数≥6 h时,各市臭氧平均质量浓度均较高,日照时数≥10 h时臭氧超标率最高;臭氧质量浓度随日平均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相对湿度<600%时,臭氧平均质量浓度超过140 μg/m3,当相对湿度≥700%时,臭氧超标率明显降低。与上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湿度减小是造成臭氧超标日增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丁国香  刘安平  杨彬  姚叶青 《气象科技》2018,46(6):1287-1290
利用2004—2016年黄山气象站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雾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黄山年平均雾凇日61.6d,年份之间差异明显;雾凇初日主要在11月,终日主要在3—4月;连续雾凇日数多在3~4d,占40%,各年均出现了连续雾凇日数≥10d的情况。(2)雾凇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其中12月至次年3月雾凇日数占89.8%;月平均雾凇日数与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雾凇还存在一定的日变化,08:00—09:00最多,18:00最少。(3)逐日资料统计表明,适宜雾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雾日且日平均气温在-8~2℃之间、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风速2~9m/s。(4)逐时资料统计表明,雾凇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雾凇形成前需7h以上的累计低温(≤0℃),适宜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有雾且气温在-6~1℃之间,湿度≥95%,风速2~11m/s,较好地反映了雾凇形成的临界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翠华 《干旱气象》2015,(1):180-184
利用石家庄地区1990~2013年电力污闪事故发生的详细资料,归纳整理出污闪发生的一般规律,结合诱发污闪发生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综合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污闪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其进行分级,给出污闪发生级别的综合预测标准,从而判定预测电力污闪发生的气象指数,并提出必要安全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当气温15.6℃,相对湿度45%,风速4.8 m/s时天气晴朗,不会发生污闪;在相对湿度≥80%,风速≤2.0 m/s时,气温在-7.5~7.5℃时出现雾,气温在-4.5~4.5℃时出现积雪或结冰,极易发生污闪;在相对湿度≥80%,风速≤2.0 m/s,气温在-4.5~4.5℃时出现液态、混合或固态降水、轻雾,容易发生污闪。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分析山东省各地市气象局棉花监测站1981—2006年中熟棉生长发育期资料,查询相邻两发育期间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生长积温及所需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值,根据80%保证率概念,计算得到了山东省中熟棉播种—停止生长各相邻发育期间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生长积温、平均相对湿度及所需日照时数各气象要素的上、下限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冬季弱降雪过程的预报是否准确是目前影响伊春市冬季晴雨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预报的难点所在。本文利用2006-2010年冬季相对湿度资料、高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分析相对湿度和弱降雪的关系,发现相对湿度对冬季弱降雪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高空为弱形势时,当850 hPa相对湿度≥80%,同时700hPa相对湿度≥70%时会产生0.1 mm以上降雪,当850 hPa相对湿度在70%-80%,700 hPa相对湿度在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西咸机场高速公路)段交通气象站及其10km范围内区(县)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研究了西咸机场高速公路雾的变化特征、典型环流形势和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雾主要发生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越小的雾生成的时间越集中,2月、4月和10—12月出现的雾可持续较长的时间;典型雾日,500hPa陕西关中地区为一致的西北或偏西气流,850hPa陕西关中及其以南地区受弱暖脊控制且处于反气旋环流的底部,西咸机场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近地面层有逆温形成,且风速小,湿度大;有利于雾发生的气象条件包括相对湿度≥80%、地面风速≤3m/s和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3℃等,14时相对湿度、14时气温与未来时刻气温的差都与相应时刻能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舟山海域1962—2015年的4个气象观测站资料、2014—2015年2 a的逐时自动气象数据和浮标站数据,统计分析了舟山海雾特征,结果表明:海雾总是在大尺度背景条件和一定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发生;海雾春季最多,秋季最少,一天中多发生在夜间和早晨,又以下半夜到早晨最多,雾散一般在11∶00以后;海雾按天气形势可分4型,不同类型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存在差异;浓雾发生的要素特征为,气温5~27℃,海温9~27℃,气温露点差0~4℃,90%的浓雾发生在2 m相对湿度≥95%、气海温差-3.7~3.2℃时,浓雾风向主要落在东南风和偏南风之间,平均风力一般在1~5级;利用要素阈值对WRF能见度模式进行订正检验,发现对提高浓雾的定性预报准确率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慧华  王华  黄珍珠 《广东气象》2011,33(1):43-44,56
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分析确定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旬最高气温低于35℃、旬平均气温24-29℃、旬平均相对湿度80%~90%,建立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指标.应用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利用此指标开展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普查了咸阳机场1991—2001年(着重于10月—翌年1月)11年的观测资料发现,在不同的天气形势下,指标△T对机场大雾的预报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成阳机场前一日18时露点温度与当日06时的温度差(△T)≤3,且相对湿度≥80%时,则未来出现大雾的概率可达90%以上;另外,还就大雾的消散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黄龙病是柑桔的主要病害之一,该文就黄龙病的病状、发病规律及气象条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防治方法,对防治病害的发生、传播、蔓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网冀北电力部门提供的2012—2015年冀北地区输电线覆冰事故资料以及电力微气象站资料,对输电线覆冰事故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同时选定输电线覆冰事故发生当日的最低、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作为因子,利用层次法构建输电线覆冰风险预报模型并进行个例验证。结果表明:冀北地区输电线覆冰事故多发于山区,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5月;不同的覆冰事故类型对应的下垫面类型也各不相同,冰闪事故56%以上发生在平原和坝上高原,舞动主要分布于山地和山谷;大多数输电线覆冰发生时,日最低气温为-8~0℃,日最高气温为-4~4℃,日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日平均风速为1~3 m·s~(-1);实际发生输电线覆冰灾害时,覆冰风险预报等级均在2级以上,无漏报,但存在较小的空报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及气象观测数据开展了两者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河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夏秋季明显多于冬春季、白天明显多于晚上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8月、10月,09:00—11:00、14:00—17:00分别是月际变化和日变化的高峰时段;石家庄藁城区和唐山丰南区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多区(县)。以石家庄地区为代表,利用Spearman秩相关和曲线拟合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与不同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发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对气温的响应存在明显阈值效应,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阈值分别为20℃、25℃和15℃。日最小相对湿度超过80%时,每上升1%,事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3. 77%;日最大小时降水量每增加10 mm,事故发生相对危险度增加18. 8%;当能见度低于1000m时,能见度每增加100 m,高速事故发生相对危险度减小4. 14%。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且平均气温≥25℃,当天08时气温≥22℃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且平均气温≥30℃,08时气温≥27℃,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可在上午发布≥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 ℃且平均气温≥25 ℃,当天08时气温≥22 ℃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 ℃且平均气温≥30 ℃,08时气温≥27 ℃,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 ℃,可在上午发布≥40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2—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温江站常规探空资料等,统计了双流机场霜、雪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双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的2018年除冰记录,统计分析双流机场霜、雪天气对运行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流机场出现霜时,气温多在04时下降至20 ℃,07、08时降至05 ℃,相对湿度多在04时达到95%并维持,天空状况为少云到多云,平均风速00时后多在 1 m/s以下;双流机场雪(含雨夹雪)出现时,700 hPa气温平均为-12 ℃,850 hPa为-5 ℃,925 hPa为0 ℃,地面平均气温24 ℃,平均露点温度04 ℃,0 ℃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00 m;07—08时出现00 ℃以下低温,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会对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候要素栅格化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爱民  王建源 《气象》2006,32(6):111-115
为便于气候资源分析和农作物、果树等农业气候区划,在分辨率为3″×3″栅格图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相应的气候要素值,利用泰安市及周围19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CityStar4·0平台上对泰安市年平均气温、积温等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通过检验,复相关系数均在0·960以上,F检验值均大于F0·05。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气温T-日≥0℃、T-日≥5℃、T-日≥10℃、T-日≥15℃的积温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冀北电力公司提供的2013—2014年冀北电网逐日最大电力负荷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重点讨论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地区最大电力负荷有2个高峰时段,分别为夏季7—8月、冬季11—12月;日最大电力负荷具有周变化特征,周五、周六、周日为周电力负荷高峰期,周六电力负荷最高,周二电力负荷最低;夏季高峰期,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闷热指数呈正相关,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当日最高气温高于26℃(或日平均气温高于20℃)时,日最高气温对日最大电力负荷的1℃效应量约为21.19×104k 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