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1998,22(6):849-857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指出中高纬和低纬环流不同季节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期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与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02年北半球500 hPa高度上的月平均格点资料,对前期(1~5月)中高纬大气环流的异常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1~2月)500hPa环流的时空演变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春季(3~5月)是转换季节,与雨带类型分布的关系不如冬季密切.尽管不同的雨带类型对应不同的高度距平合成场,但各雨型的高度距平之间只存在三个显著性差异区,且各雨带类型的西风指数显著性差异区与同期高度距平合成场的显著性差异区的经度范围一致.1、2月第一与第二显著  相似文献   

3.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应用NCEP/NCAR 500 hPa逐日资料对影响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给出了盛夏旱涝分别与“西高东低”和“东高西低”流型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初夏与盛夏的环流演变特征,得知若在6月500 hPa华北出现异常增高过程时,则盛夏多出现“西高东低”流型,华北少雨;反之,6月华北出现异常低压过程时,盛夏多出现“东高西低”流型,华北多雨。6月华北高压区环流特征与盛夏的环流型相关系数达0.597,与华北中部盛夏降水相关系数为0.562,为初夏进行盛夏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以此为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天津盛夏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经验方法,在2002—2004年的业务应用中预报趋势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热带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给出我国夏季雨带分型的定量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三种典型雨型。文章分析了夏季不同雨型年的热带环流特征,讨论了热带风场与前三个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之间的相关场分布。结果表明:夏季南方类雨型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850 hPa(200 hPa)纬向风成正(负)相关;北方类雨型与澳大利亚附近高低空纬向风密切相关;中间类雨型则对印度洋地区的环流异常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杨杰  封国林  赵俊虎  张志森 《气象学报》2012,70(5):1032-1044
基于动力统计相似预报原理,将模式误差动力统计预报方案应用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客观定量化预测,通过交叉检验距平相关系数,筛选出对副热带高压区域的500 hPa高度场模式预报结果订正较好的因子作为前期关键因子集.对2003-2010年的副热带高压区域的500 hPa高度场进行了回报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在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水平.在此基础上,从高度场预测结果中提取出与中国降水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典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脊线指数与西伸脊点指数),将其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副热带高压特征下对应的雨型分类特征得到预报年副热带高压所属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多年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的投影类型所对应的降水合成分布与实况的降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此种副热带高压与雨型分类的合理性,达到通过副热带高压的定量化预测对夏季的旱涝分布形式进行预测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提供一种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南半球西风指数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NCEP/NCAR提供的1950~2007年南半球12~2月、6~8月500 hPa位势高度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与中国夏季3类雨型相对应的南半球500 hPa距平高度场的分布特征;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确定12~2月和6~8月与3类雨型相对应的南半球西风指数波动关键区A;分析关键区A的西风波动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寻找南、北半球西风相互作用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可能途径。分析表明,6~8月与3类雨型相对应的南半球500 hPa距平高度场显示出不同的距平分布形式,并存在显著差异区在(35°N~50°N,35°E~80°E)。12~2月南半球的西风指数变化关键区A在22.5°W~2.5°W,6~8月关键区A在10°E~55°E。南半球关键区A的西风指数强弱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密切,且12~2月南半球的西风波动对北半球夏季关键区的西风环流的变化有预测意义,而前期南半球关键区A的平均西风指数与北半球夏季高度场的显著负相关区在贝加尔湖。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经向传播是两半球西风相互作用的可能途径,前期南半球的异常西风使夏季贝加尔湖的平均槽强度变化,进而造成北半球关键区的西风环流异常,从而影响中国夏季雨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华北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月降水量、500hPa、1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在对50a华北夏季旱涝等级重新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与华北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涝年,对应整个北半球上各层都存在显著的环流异常变化。旱年500hPa环流异常使得极涡偏心,相应乌拉尔山和北美的气候槽偏强;中纬度位于华北的平均槽东移到朝鲜日本一带,而西部脊东移控制华北;低纬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印度低压槽偏弱。涝年则相反。在海平面气压场上,除了在与高层对应的显著异常区有相应变化外,在我国东部大陆大部及赤道中东太平洋上也有一显著的异常区,证实夏季风和KNSO与华北旱涝存在密切的联系。在100hPa高度场旱涝年环流差异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南北界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来夏季西风指数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华生  胡娟  范可 《大气科学》2007,31(4):717-726
使用1951~2002年夏季500 hPa高度月平均格点资料,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找到夏季不同雨带类型对应的西风指数变化关键区,再对关键区西风指数与夏季160个站的降水进行相关分析,找到降水显著高相关区。最后,采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风场检验的方法,找到高低西风指数年对应的风场显著差异区以及不同雨带类型对应的风场显著差异区,对高低西风指数和正常年西风指数各自对应的环流场以及三种类型雨带对应的环流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夏季西风指数差异最大的关键区在(35?N~55?N, 110?E~140?E)。在关键区内,I 类雨带对应高指数环流,II 类雨带对应多年平均环流形式,III 类雨带对应低指数环流。而降水场上的高相关区在长江和江南一带,为负相关。高低指数年的u、v风场显著性关键区和 I、III 类雨带的u、v风场的显著性关键区基本相同,经度在100?E~130?E, 纬度分别位于35?N~55?N(A关键区)和25?N~30?N(B关键区)。高指数年对应 I 类雨带,在关键区A南风加强,在关键区B东风加强。低指数年对应 III 类雨带,在关键区A东北风加强,在关键区B西风加强。而多年平均环流形式对应 II 类雨带,A、B两个关键区主要是西风控制。归结原因是由于西风带的南进北退导致冷空气南下北上的路径、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夏季雨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巴中市夏季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61年以来巴中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做了详细分析,并利用NCEP月平均环流资料分析了旱涝成因,从500hPa环流、ENSO、高原积雪以及太阳黑子等因子入手,总结出了巴中地区夏季旱涝趋势预测的主要参考因子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61年以来巴中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做了详细分析,并利用NCEP月平均环流资料分析了旱涝成因,从500hPa环流、ENSO、高原积雪以及太阳黑子等因子入手,总结出了巴中地区夏季旱涝趋势预测的主要参考因子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林海  何敏 《气象学报》2004,62(3):355-364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可以为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宗海锋  张庆云  陈烈庭 《大气科学》2006,30(6):1189-1197
利用1961~2000年中国台站降水资料、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扩展重建海平面温度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ERSST) 资料, 采用EOF、小波变换、合成及相关方法探讨中国东部梅雨期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水汽输送和海温异常特征.分析指出中国东部梅雨期 (6月11日~7月10日) 降水存在三种主要空间型: 江南北部多雨型、长江流域多雨型和江淮平原多雨型.三种降水型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 由于年际和年代际振荡的周期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有不同表现, 三种雨型旱涝年出现的年份有所不同.三种雨型对应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各子系统的强度、位置、水汽输送等也存在明显差异.梅雨期三种雨型与冬季海温的研究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出现江南北部降水型; 赤道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黑潮海温偏高有利于出现长江流域降水型; 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偏高则有利于出现江淮平原降水型.  相似文献   

13.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 (Δu850-Δu200) 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500 hPa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强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负值时, 来自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 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热带季风偏弱, 我国夏季雨带偏南。反之, 当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弱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正值时, 我国北方降水偏多。同时, 定义了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 指出澳大利亚冬季风强年和弱年影响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异常的水汽输送型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A combination of the 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 (OSR) approach, the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f th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NCC-CGCM) a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from 160 stations over China is used to construct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forecast model for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Retroactive forecasts a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skill of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3 to 2009. The results show a poor simulation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by the NCC- CGCM for China, and the average spatial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is 0.01 in the forecast period. The forecast skill can be improved by OSR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and the OSR forecas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NCC-CGCM in most years except 2003. The spatial ACC is more than 0.2 in the years 2008 and 2009, which proves to be relatively skillful. Moreover, the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forecast performs relatively well for the main rain belt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ome years, including 2005, 2006, 2008, and 2009. However, the forecast skill of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is restricted to some extent by the relatively low skill of the NCC- CGCM.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东部夏季雨型近百年的划分资料,对夏季各类雨型前期冬季的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和海温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对雨型预报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强信号区。  相似文献   

16.
华北区域环流型与河北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Lamb-Jenkinson方法和NCEP/NCAR再分析的1951—2006年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对华北区域环流进行分型并分析了对河北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华北的主要环流型有8种(A、SW、NE、W、C、N、ANE、AN),占全部环流型的64.43%。冬季主要盛行A、NE环流型,夏季主要盛行SW、C环流型,冬季最主要的环流型A和夏季最主要的环流型SW出现次数呈反相变化。河北夏季降水量与SW出现次数呈明显的同相变化,而与A型出现次数呈非常好的反相变化,即冬季A环流型出现多,夏季SW环流型出现就少,夏季降水量就少,反之亦然。冬季的主要环流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了明显改变,夏季环流型在60年代和70年代发生了两次明显改变,之后基本维持改变后的环流型。河北气候与区域环流型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士松先生出生于1920年10月27日,系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气象教育家、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六十余载,始终面向世界气象科学前沿,立足中国天气气候实际,围绕大气环流与灾害性天气气候问题,在大气环流成因、副热带高压变动规律、平流层与对流层环流联系、南北半球环流联系、东亚夏季风体系结构和暴雨台风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成果。他提出了诸多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均具有重大学术与实践指导意义,为丰富天气学、气候学及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水平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值此黄士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文从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东亚夏季风及暴雨和台风4个方面对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进行了回顾,以此纪念和缅怀他对气象科学的重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与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俊虎  支蓉  申茜  杨杰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4,38(2):237-250
本文对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实况和预测进行简要回顾,发现2012年夏季降水大体呈北方涝、长江旱的分布,主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大部、内蒙古和环渤海湾,黄淮与江淮地区降水偏少,江汉至淮河上游一带干旱严重;预测的主雨带位于华北南部至淮河,较实况偏南。对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成因分析表明:2012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简称阻高)强盛,同时东北冷涡活动频繁,中高纬500 hPa高度场从西至东呈“+-+”的分布,这种环流形势没有造成长江洪涝是因为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冷暖空气对峙于我国北方地区,导致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分析还表明阻高、东北冷涡、东亚夏季风和副高这四个系统的不同配置影响着冷暖气流的对峙位置,进而形成我国夏季的主雨带。最后通过定量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似年和最佳相反年,对比分析了2012年夏季降水与其最佳相似年和最佳相反年的海温演变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主要成员的差异:1959年夏季降水作为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似年,虽然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系统关键成员异常不明显,但是和2012年也呈近似相反的特征;而1980年夏季降水作为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反年,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关键成员和2012年呈显著的反向特征,这些观测事实反映了我国夏季降水与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关键成员这些主要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9~1995年的NOAA/NCAR高空再分析格点资料, 及同期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 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海面温度资料、进行北京夏季旱涝对比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夏季旱涝的平均大气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 且夏季涝年的平均大气环流距平场和夏季相当暴雨日数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场都具有暴雨过程平均环流的主要特征; 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和大气环流场都与赤道西太平洋 (暖池) 的春季SST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春季暖池SST的异常变化是北京夏季旱涝预测的一个强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