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膜下条播冬麦与常规露地冬麦相比适播期较宽且明显偏晚,其适宜播种气象指标为:播种时5日平均气温为12-4℃,冬前≥0℃积温达40-200℃.d;以黄芽麦或包蛋麦形式过冬的膜下条播冬麦最晚播期为:播种时5日平均气温≥0℃,冬前≥0℃积温达0-40℃.d。适宜播种日期,南疆大部冬麦区在10月中旬中至11月上旬中,北疆则在10月上旬至中旬。  相似文献   

2.
膜下条播冬麦在1996~1997年度试验表明:基本苗多、分蘖多、稳数多、产量高,并有节水、适于晚播、早熟、操作简单等多种优点。冬麦起身后15d左右揭膜有利于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3.
1冬小麦1995年度全疆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是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冬麦获得大丰收。全疆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448kg/hm2,比前一年增产4.3%;总产为2701000t,比前一年增产11.5%。全疆大部冬麦区虽播期正常偏晚,但秋季温高气爽,秋季日数比常年明显偏长,冬麦越冬开始期也比常年明显偏晚,冬麦冬前≥0℃生长积温充足,达到壮苗所需的最佳水平,冬前锻炼好,一、二类苗比例相当高,真正做到了壮苗越冬。冬季北疆积雪虽形成得晚且薄,但能保证冬麦安全越冬,大大减少病害发生,越冬状况成为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返青后…  相似文献   

4.
膜下条播冬麦栽培技术是夺取旱地小麦和晚播小麦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新技术,加之一次完成播种、铺膜一条龙播种机的配套高效作业,其增产显著。从膜下条播冬麦栽培技术在地区中试和示范3a来,使小麦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2001年秋季虽然全疆大部冬麦播期偏晚,但播种后大部冬麦区光热条件良好,冬前≥0℃积温达到了冬前壮苗所需的积温水平,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越冬期间天气异常,气温骤冷骤热,变幅剧烈,但冬季偏厚的积雪及大部麦区偏高的气温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冬末初春持续偏高的气温使冬麦提早返青。幼穗分化期间,北疆麦区气温正常略偏低,麦田墒情  相似文献   

6.
1冬小麦1996年度全疆大部冬小麦播期正常偏晚,冬前≥O℃的积温北疆较为充足,南疆略显不足,越冬开始期苗情差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情况较好,无大面积冻害发生。全疆冬麦返青推迟,返青前后个别地区雨雪过多,出现了冬麦雪害与渍害。功德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及灌溉用水充足,幼穗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灌浆期,北疆虽气温正常略高,但无干热风危害源疆多雨气温偏低,灌浆期较长,有利于冬麦充分灌浆,增加千粒重。综观1996年度,冬麦生长期农气条件对冬麦生长利多弊少,良好的气象条件保证7冬麦获得空前大丰收,单产创历史最高记…  相似文献   

7.
1 冬小麦1999年度全疆大部地区播期偏晚。冬前≥ 0℃积温为 310~ 6 10℃·d ,基本达到壮苗所需积温。越冬开始期北疆苗情差于前一年 ,好于常年 ,南疆好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条件大部麦区良好 ,伊犁地区雪腐 (霉 )病严重。幼穗分化期 ,全疆大部麦区气温高于常年 ,南疆明显偏高 ,使冬麦穗分化时间缩短 ,小穗数减少。灌浆期间 ,南疆麦区气温略高于小麦灌浆最适温度 ,使冬麦灌浆时间缩短 ,对冬麦粒重增加不利。而北疆麦区则气温低于常年 ,使小麦避免了干热风危害 ,灌浆时间延长 ,有利于冬麦干物质积累。综观 1999年度 ,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8.
1冬小麦 虽然 1999年秋,冬麦播期偏晚,但由于播种后,光照条件良好,冬前≥ 0℃积温仍较充足。冬季偏高的气温、偏厚的积雪及冬末稳步回升的温度,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幼穗分化期一直比适宜温度偏高的气温,虽促进了弱苗升级转化,提高了有效穗数,但也造成了幼穗分化时间过短,使单株穗粒数少于常年。灌浆期温度及水分状况适宜,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明显提高。综观 2000年度,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利略多于弊。 1.1冬前生长期 (播种—越冬开始期 ) 由于 1999年秋季秋收任务 (尤其是棉花 )繁重及 9月中旬气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9.
一、立项背景 新疆土地面积大,光照资源充足,热量资源丰富,但水资源有限,如何提高水的利用率是新疆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新疆近20a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不仅使新疆粮食种植面积急速减少、南疆晚播冬麦面积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地膜复盖晚茬麦,能使冬小麦晚茬生长健壮,增产效果显著。而且地膜经使用后完好率在80%以上,小麦揭膜后地膜可再用于棉花等春播作物,地膜两次利用,经济效益更为显著。本文探讨了地膜复盖后晚茬麦增产的原因,并总结了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人工增雪对冬麦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子毅  贾昭茂 《气象》1997,23(9):27-30
自1978年以来,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对冬季层状云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冷云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雪作业,对18个非播云年和17个播云年的冬麦冻害做了对比,在播云期内冬小麦年平均冻害面积减少80%以上。对3个主要因素(麦种改良、冬季气温升高和人工增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播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3.
膜下条播冬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充分利用晚秋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地膜冬小麦成熟较早,也为复播创造了条件。分析地膜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和揭膜期。  相似文献   

14.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英慧 《气象》2005,31(10):83-85
以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在河南南部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豫南稻区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豫南稻区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涝灾。由于降水冬前比冬后变化大,常出现生育前期旱涝和中后期湿害。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早熟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反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暖冬暖春现象,致使小麦生育期提前;生育中期降水偏少,旱象严重,株高降低,分薛成穗率小;穗分化中后期遭受2次晚霜冻害,小穗数数明显减少,灌浆初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小穗成粒小,灌浆后期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干热风出现迟,强度弱,对粒重增加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性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变化,利用不同品种冬小麦分期播种的灌浆速率资料,建立了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品性冬小麦的灌浆特性,并探讨了冬小麦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质量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基于Logistic模型求算的各次级参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半冬性品种较春性品种灌浆高峰期出现时间早;春性品种的粒重渐增期和粒重快增期持续时间一般长于半冬性品种的;半冬性品种的平均活跃灌浆期较春性品种的短;早播和正常播种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高于半冬性品种的,而迟播条件下春性品种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均低于半冬性品种的,适期晚播更利于春性品种灌浆和千粒重增加。灌浆特性的变异系数分布总体呈春性品种大于半冬性品种的,表明播期对春性品种的影响更大。不同籽粒灌浆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孕穗—成熟期内的平均气温、孕穗—乳熟期内的降水量、播种—乳熟期内的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灌浆特性相关密切,基于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07~0.875,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发布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病虫害指标四大类构成。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品种特性和地域布局的指标构成,包括品种类型、区域布局和耕作栽培管理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由反映关键生育阶段气象条件适宜与否的指标构成,包括播种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收获期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由反映受灾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干旱、越冬冻害、晚霜冻、湿渍害、干热风、烂场雨等;主要病虫害指标由反映病虫害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此外,还对指标的筛选和综合集成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