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作套种的主要效应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的小气候条件,形成有利于作物群体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以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近几年来,有关农业和气象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实测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由于各地选择套种方式、行向、带宽等的不同,使得套作田中实测的通风透光效应也不一样。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便选择适当的行向、带宽和作物搭配。本文根据在山西交城广兴大队所作调查和田间观测,试图从这两方面对此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问作套种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和科学种田的深入发展,农田基本建设的不断改善,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我省耕作改制的重要方面—间作套种已成为抗灾夺丰收的有力措施。间作套种能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改变了作物通风透光条件,充分利用了光  相似文献   

3.
1引言花生作为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因热量不足在固原地区未能得到广泛种植。本试验采用地膜覆盖以改变热量条件,同时与小麦套种,改善大田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其受光面积,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而缓解粮油争地矛...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分析多年间作套种区和丘陵岗地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卫星遥感资料,建立了G3绿度等级与农学参数的线性方程.并根据河南省间作套种和丘陵岗地冬小麦各监测区不同生育阶段苗情长势的农学参数,反推出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G3绿度等级指行.为冬小麦问作套种和丘陵岗地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工作提供一套较准确、客观、实用的苗情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8):5-8
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华北平原地区,耕作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小麦,玉米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我们在1974、1975两年中着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不同田间结构套作玉米的生育特点、产量形成以及与田间小气候条件的关系。试验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宽分一尺窄埂与2尺宽埂二组,在一尺埂宽类型中又按不同畦宽分2.2尺,3.4尺,4.6尺畦宽三种,埂上套种一行玉米;在2尺埂宽类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宽五种,埂上套种两行玉米,各种畦宽均按2500株/亩密度套种玉米。1974年试验地为冬麦套种玉米,1975年为春麦套种玉米。具体试验小区配置见表1。  相似文献   

6.
李银枝  贾成刚 《气象》1999,25(2):56-57
通过整理分析1993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作套种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卫星遥感和大田观测资料,建立了G3绿度等级与农学参数的关系式,结合间作小麦监测点的苗情长势农学参数,给出不同发育期苗情监测G3绿度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土默特川地区,实行小麦、玉米带状间作,采用5×5(尺)、5×8(尺)条带比,麦收前套种马铃薯,并在玉米株间点种黄豆,或者采用7×2(尺)条带比,小麦宽幅(播幅6寸,行距6寸)条播,玉米双行双株(行株距各1尺,穴留双株)以及3×3(尺)条带比(4行小麦,2行玉米)等带状种植形式。使田间作物群体结构和小气候条件得到了改  相似文献   

8.
间作套种和丘陵岗位的小麦苗情NOAA/AVHRR遥感监测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分析多年间作套种区和丘陵岗地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卫星遥感资料,建立了G3绿度等级与农学参数的线性方程,并根据河南省间作套作和丘陵岗地冬小麦各监测区不同生育阶段苗情长势的农学参数,反推出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G3绿度等级指标,为冬小麦间作套种和丘陵岗地开展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工作提供一套较准确、客观、实用的苗情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田又称间作套种或间套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七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目前仍在发展。据统计,在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小麦、玉米两熟中,套种面积占75%。四川丘陵地区,1983年三茬带田为1500万亩,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基本的种植方式。但对带田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0.
农桐间作农田的太阳辐照特征与小麦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田间实测基础上,根据泡桐树冠的几何学特征和辐射在植冠中传输的理论,模拟出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农桐间作田内辐照度的时间、空间分布与树木阴影的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得出农桐间作的最佳模式依间作年期而异,以辐照分布与农林综合效益确定最佳树行距,间作3年以内可为10m,第4—5年为20m,间作6年以后应为40m。  相似文献   

11.
四湖地区不同种植行向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改善江汉平原涝渍地棉田生态环境以及提高棉花产量与棉田间(套)作物的整体效益出发,着重研究了棉花没种植行向增光、增温、减温的田间小气修效应及其对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实行棉田间作套种,棉花在该地以东西行向种植为好。  相似文献   

12.
小麦锈病大流行的水热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是锈病大流行的一年,估计全县小麦减产2100多万斤,减产幅度为43.4%,部分地方甚至绝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县冬小麦拔节期一般集中在5月中旬,田间群体密集,株间通风透光差,遇有阴雨天气,近地层湿度往往达到饱和程度。此时我县以东以南省、县的小麦陆续开始收割,锈病病菌孢子随近地层风向西迁移,最容易入侵感染我县。病菌感染和流行的程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要求种植棉花面积二千余万亩,但近几年来,为多种粮食,春播棉花越来越少,麦田预留套种行也严重不足,粮棉争地矛盾非常突出。研究麦套棉花主要品种的气候适应性,从而为确定推广种植范围、最适播期及相应的栽培措施,以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胡麻间作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模式 ,可较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  相似文献   

15.
经两年试验发现,玉米撕叶可以使宽行的透光率增大,白天温度提高,夜间温度降低,通风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田间郁蔽的状况,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及套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郑国喜 《湖北气象》2006,25(4):21-23
基于枣庄市粮油作物种植用地矛盾日益加剧的事实,枣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3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滕州农作区进行了小麦套种花生的小气候试验,接着于2004年麦收前进行了花生套种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市小麦套花生的套种行距应大于24cm,套种时间在麦收前20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彬县旱塬地区地膜小麦套种夏玉米的气候生态适应性 ,提出了该区地膜小麦套种夏玉米的适宜播期为 5月 1 0~ 2 0日 ,并提出了主要载培技术。可用以指导同类地区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8.
带状种植是我国集约耕作的传统经验之一。为使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内蒙古以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指导带状套种。1带形设计带形设计系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日辐射总量和通风等条件确定带套形式比例。我们在土默川和伊盟沿河地区多年试验得出:采用1.65m带(即玉米0.85m、小麦0,SOm)增产效果最显著。近年示范推广,许多农户亩产达1000kg以上,比平作增加产量300kg以上。另外,3.3m带(即玉米0‘85m、小麦245m)的带形也受到了土地较多,劳力较少农户的欢迎,这种带套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亩产细粮多,…  相似文献   

19.
中原地区热量资源完全能满足烟田套种的小麦、绿豆生长的需求。1987 ̄1992年6年的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的烟叶不仅病虫害少、长势好、上等烟叶率高,而且单产高,再加上套种作物的效益,总效益比纯作烟叶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汝阳县山区气候资源丰富.气温、光照、降水能满足杜仲生长需要。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应在光照充足的阳坡和降水量多的南部山区种植杜仲。考虑到杜仲与植被之间对水、肥和光照的争夺,杜仲与采作物间作时.以间作花生、红薯、小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