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内蒙古土默特川地区,实行小麦、玉米带状间作,采用5×5(尺)、5×8(尺)条带比,麦收前套种马铃薯,并在玉米株间点种黄豆,或者采用7×2(尺)条带比,小麦宽幅(播幅6寸,行距6寸)条播,玉米双行双株(行株距各1尺,穴留双株)以及3×3(尺)条带比(4行小麦,2行玉米)等带状种植形式。使田间作物群体结构和小气候条件得到了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县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在栽培技术上普遍推广了麦田套种,这对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积温,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夏玉米适当提早套种,是解决夏玉米高产与有效积温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什么时间套种为好呢?1977年我们以官庄公社坡庄大队农科队为基点,进行了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试验田前茬小麦,品种为太山一号,亩产700斤左右。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的群单105,播种期自5月15日至6月25日每5天播一期,种植方式为大小垄,大垄2.4尺,小垄1.0尺,株距1尺,每亩3.500株。试验小区面积为0.127亩,按顺序排列,重复两次。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及“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农田基本建设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华北平原的种植制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其动向之一是粮粮三茬套种方式的出现。其典型的做法是带距7.5或10尺,其中畦宽5.5及8.0尺,种麦10—16及24行,在麦收前25—35天于2.0尺  相似文献   

4.
间作套种的主要效应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的小气候条件,形成有利于作物群体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以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近几年来,有关农业和气象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实测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是,由于各地选择套种方式、行向、带宽等的不同,使得套作田中实测的通风透光效应也不一样。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测两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便选择适当的行向、带宽和作物搭配。本文根据在山西交城广兴大队所作调查和田间观测,试图从这两方面对此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泾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是我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方式为小麦——玉米平作,一年两熟。但生产中两料争时矛盾突出,恶性循环严重,玉米播种不及时,易受秋涝低温危害,产量低而不稳。玉米能否早种早收,充分利用6、7月份有利的光能条件,不仅是夺取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而且也是保证小麦适时早播,克服两料争时矛盾和恶性循环的重要措施。本试验通过套作和平作对比试验,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促进全年粮食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析 《气象》1976,2(6):8-10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西藏广大翻身农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沉睡了亿万年的“世界屋脊”上,创造出冬小麦大面积高产的奇迹。以试种冬小麦只有三年历史的加查县为例,1974年种植13,000多亩冬小麦,亩产平均达到570斤;该县先锋公社近1,400亩冬小麦,亩产超过700斤。1975年西藏江孜农试场在1.78亩试验地里种植的肥麦,创造出亩产1610斤高产纪录。这些事实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关键在于人们能否认识它,并且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8.
张谋草 《干旱气象》2002,20(3):9-10
1 资料来源1 999~ 2 0 0 1年 ,在西峰农试站试验地对冬小麦、玉米、马铃薯 3种作物的不同发育期用 1∶1 0 0 0浓度的 2 0 0 3溶液进行喷施对比观测 ,取得了作物产量分析资料。2 资料分析2 .1 冬小麦资料分析2 0 0 0、2 0 0 1年连续两年对露地冬小麦西峰 2 0号在苗期、拔节、抽穗期进行不同处理喷施 ,分析结果见表 1、表 2。发现几种处理均有增产效果 ,最显著的是拔节期 ,不论是在拔节期喷一次 ,还是在苗期、拔节各喷一次及苗期、拔节、抽穗期各喷一次 ,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其次是抽穗期 ,而苗表 1  1999~ 2 0 0 0年冬小麦不同处理产…  相似文献   

9.
灌水量和气温对玉米生物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玉米适宜灌水量,以石羊河流域武威荒漠生态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地点,按照常规灌水方式设计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3 750 m3·hm-2、4 500 m3·hm-2、5 250 m3·hm-2、6 000 m3·hm-24种处理,并按1∶1.5∶1∶1比例分4次灌溉,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年景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发育期影响不明显;在玉米生物耗水过程中,气温升高耗水量增加,气温升高1℃,耗水量增加124mm;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此期间也正是耗水量影响玉米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玉米产量增加0.33 kg·hm-2;不同灌水处理情景下,水分利用率以灌水量为5 250 m3·hm-2最高,可达34.7 kg·hm-2·mm-1,故该灌水量可视为当地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10.
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形势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巴彦淖尔市1974年-1993年降雹及天气图资料,归纳出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模型及降雹几率,并对不同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深入开展冰雹的定时定点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和试验分析,同地区、同样的技术措施,不同的播种期,玉米生育过程中遇到的气象条件不同,产量差异很大,现将我地区春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一、春玉米不同播种期 与出苗的关系 播种至出苗的快慢与温度、水份关系密切,春玉米播种,按我地区气温条件,快的8-12天,慢的要25天以上。但土壤水份以田间持水量的65—70%发芽才有利,温度高,种子吸收水份快,反之则慢。据试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北省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2013—2015年夏玉米田间水分控制试验资料,分多情景模拟自然环境,研究了水分充足条件下夏玉米穗粒重随发育进程(DVS)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情景水分胁迫下土壤相对湿度与产量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夏玉米穗粒重随DVS的增加呈现"慢—快—慢"的增长特征,其中乳熟—乳熟后10d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率均为最大;水分胁迫发生在抽雄后10d—乳熟阶段,粒重减少最明显。夏玉米产量与出苗—拔节(阶段Ⅰ)、拔节—抽雄(阶段Ⅱ)、抽雄—成熟(阶段Ⅲ)以及[阶段Ⅰ+阶段Ⅱ]和[阶段Ⅱ+阶段Ⅲ]5个不同时段土壤相对湿度均呈线性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模型表明,水分胁迫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产量减少幅度越大,不同阶段、相同胁迫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Ⅱ+阶段Ⅲ],以上阶段土壤相对湿度下降10%,产量分别减少89.7g/m2、122.7g/m2、129.8g/m2、133.7g/m2和144.4g/m2,减幅为22.8%~36.8%。  相似文献   

13.
张著偶  黄棠明 《气象》1976,2(7):19-20
桂林公社地处海拔700多米的山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5°C左右。按照这样的气候条件,要种好双季稻是有困难的。1957年开始试种双季稻,由于产量一直上不去,到1962年就停种双季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解放了广大社员群众的思想,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于1970年又重新试种双季稻,到1974年开始大面积播种。1975年,我们的“三结合”试验田,双季亩产达1212斤。群众高兴地说:“双季稻是《纲要》稻,要想跨《纲要》,就要种好双季稻”。  相似文献   

14.
《气象》2021,(5)
基于1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2010—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玉米观测数据,采用针对玉米的截留模型,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中国主产区玉米冠层截留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气候条件和生长状况下,玉米全生育期冠层截留差异较大。玉米冠层生长季平均截留量为4.3~23.5 mm,拔节到成熟期降水量≤70 mm时,截留量不足8 mm,随着降水量增加,截留量先是同时受降水量和最大面积指数制衡,后变为对最大叶面积指数更敏感。平均截留率为1.9%~11.6%,中国四大玉米主产区中的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截留率最稳定,生长季降水量120 mm的地区截留率超过10%,按玉米主产区和气候干湿度两种分类提供平均截留率范围。依据拔节到成熟期降水量、最大叶面积指数及截留变化规律可以估算不同地区玉米冠层截留量和截留率,为有效降水评估、干旱指标修正、农田水分循环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输入格式选择地面气象测报一报表微机处理系统中对形成报表的原始数据输入方式设计了两种格式,一种是逐日输入原始数据,即气薄格式,另一种为分要素输入原始数据,即气表格式。两种格式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按气表格式输入记录好处多。1.l生成的文件少,只有全月数据顺序文件和分要素顺序文件两种类型,中间环节少,少出错。1.2采用按要素输人,输入一种记录时,只用一种方法,不易出错。1.3台站现有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老同志接收能力差,普遍只有l~2人会熟练使用该系统,故这种方法实际,便于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2参数库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_2005年广东省86个常规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 ERSST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 大气多要素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广东跨季节持续性干旱事件(下称广东干旱)与海温外强迫之间的关系及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与广东干旱相关的海温异常有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型(即La Nia型)、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两种类型。约在1975年之前, 广东干旱基本上属于La Nia型; 在1975年之后, 除了La Nia型外,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干旱出现概率明显增加。可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广东干旱成因更复杂。近几年来广东干旱频繁发生, 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出现概率增加有关。La Nia型、 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异常型与广东干旱之间都存在物理上的联系, 不同的海温异常型对广东干旱影响的物理过程有所不同, 即使同一种海温异常型对不同季节的影响过程也有所不同, 然而所有物理过程最终都是通过改变和削弱降水所需的动力条件或水汽条件, 从而造成局地干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引言玉米的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光、热、水等环境条件,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对玉米生育的满足程度又不相同,因而,玉米生长发育好坏及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环境条件,并且存在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及地域变化。气象条件能满足玉米生育的要求,则玉米生长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田又称间作套种或间套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七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目前仍在发展。据统计,在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小麦、玉米两熟中,套种面积占75%。四川丘陵地区,1983年三茬带田为1500万亩,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基本的种植方式。但对带田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牧草改良中,我县引进良种牧草——象草,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们据象草多年生的特点,于1984-1985年连续进行栽培试验,探索气候条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概况及观测方法 试验于本局地面观测场附近的黄壤土坡 (PH6.5)进行栽培试验,用起畦开沟双行栽植法,株行距60×40公分;于1984年2月20日用种茎繁殖,按2-4节切成一段,每穴用两株种茎斜插入土2-3节,盖上8-10厘米,任其自然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苗期除草松土一次。在地段内选四个观测小区,每小区连续观测10穴,共40穴,观测出  相似文献   

20.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同志,1974年种的五亩麦—稻—稻—年三熟试验田,平均亩产3129.4斤。他65岁时,曾向党组织表示要“年满七十,粮过三千”,即他满70岁时要达到亩产三千斤粮,结果他提前一年(即在1974年)实现了自己的誓言。1975年产量又有所提高,为革命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