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10个雅安区域暴雨个例进行了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初步揭示了暴雨前、过程中,温度平流、水汽通量散度、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再分析资料,对庐山夏季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和物理量计算,结果表明:台风是庐山后汛期暴雨或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暴雨分为A型和B型两种降水类型;涡度、散度、螺旋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与台风暴雨关系密切,物理量特征阈值对确定台风暴雨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24°N~30°N、116°E~120°E为物理量特征区域,各物理量在特征区域中超过阈值时,庐山极有可能有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Micaps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河源市2014年3月3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是属于华南前汛期中纬多波型暴雨;200 h Pa高空急流与850 h Pa低空西南急流的配置产生耦合作用,为该次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边界层弱冷空气东路侵入触发不稳定能量,是该次暴雨的触发抬升机制;高、低空急流的建立分别使高层由辐合区转为辐散区,低层由辐散区转为辐合区,形成抽吸作用,使该次暴雨过程中低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高层辐散、垂直上升运动、假相当位温锋区等物理量的分布都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雅安天漏”研究 I:天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地形条件所致,降水特多,夏季暴雨频繁,历来素有“天漏”之称。本文基于大量的“雅安天漏”(区域暴雨)个例资料,从气候、大尺度环流、物理量合成、地形作用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天漏”是在青藏高原东坡特定的地形作用下产生的特殊降水现象,其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点,“夜雨”显著,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物理量结构等方面,都有异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的暴雨。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7-8日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Tbb 资料及云图资料,对2008 年4 月7-8日发生在河南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及中、低层低涡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 Tbb 低值区及红外云图的强对流云团与强降水区域相对应.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2年7月23—26日500、700、850hPa高空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以及高空各层的散度、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资料,对当年7月24—26日发生在湖北省咸宁市的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连续暴雨过程是高空槽、冷低压、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冷锋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的结果,暴雨落区与物理量场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Q矢量分析方法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诊断区域暴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直接利用T63、L16模式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格点资料,计算了Q矢量、Q矢量散度及Q矢量湿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场。诊断分析了1997年5月6日—7日山东区域暴雨过程,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学释用作了探索性试验,效果理想。得出了预报区域暴雨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和1°×1°NCEP6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分析前汛期广西防城港市一次大暴雨过程落区与各物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降水落区出现在850hPa切变线南侧到低空急流轴线附近;(2)暴雨区发生在850hpa水汽通量中心北侧梯度较大区域、925hpa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区东南侧附近;暴雨中心沿...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玉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高强盛稳定是台风路径趋势稳定少变的主要原因.冷空气侵入、西南季风气流和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共同作用增强了台风暴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与降水区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梯度最大的区域对台风暴雨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涡度最大负值出现的时段与玉林市降雨最强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广西几次不同类型天气系统造成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NCEP(分辨率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北京"9210"系统下发MICAPS格式常规资料对影响广西6次暴雨过程中的影响天气系统分型,在此基础上利用T 213物理量(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涡度、散度、假相当位温500hPa与850hPa的差值、K指数)格点资料对这6次过程进行垂直剖面和前后时序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类型天气系统影响广西造成暴雨过程的一些物理量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几种物理量在陇南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明  周军  冯军 《干旱气象》2006,24(4):30-34
针对陇南出现暴雨最多的环流形势[1],对8次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进行合成平均,求出平均场,分析了Q矢量散度、螺旋度、假相当位温、Q矢量地转锋生函数、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场,这些物理量场不仅能很好揭示陇南暴雨形成的机制,同时对暴雨落区预报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梅  张备  俞剑蔚  胡洛林  高苹 《高原气象》2012,31(3):777-787
利用2003-2005年梅汛期江苏15个区域性暴雨个例的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30°-40°N涡旋角动量,从宏观角度上分析了高空能量变化与江苏暴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上下层配置和物理量定量诊断分析了江苏暴雨预报着眼点。利用2006—2009年6-7月江苏17个暴雨和非暴雨个例,诊断分析了不同区域出现暴雨的流场和不同层次的物理量。结果表明:(1)角动量的输送和江苏暴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2)高空急流带、南亚高压位置与低空西南急流对暴雨及其非暴雨的产生和落区有明显的预报作用,建立了不同区域出现暴雨的概念模型。(3)暴雨和非暴雨的物理量耦合存在明显的差异。当高层散度值在(1~2)×10-5s-1以上,低层涡度在3×10-5s-1以上,上升速度在(3~4)×10-3hPa.s-1以上,产生暴雨的概率较大。能量输送特征、概念模型的建立和物理量指标的确定为江苏梅汛期暴雨的提前预报提供了新的预报思路和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 Reanalysis 1°×1°格点资料和MICAPS实时观测资料,使用水汽散度垂直通量、湿螺旋度等新型诊断物理量,对2009年8月2~4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由西南低涡东移引发的暴雨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汽主要在大气低层850hPa附近积聚,上升运动强,水汽的辐合上升区域与降水大值区较吻合。500hPa湿z-螺旋度负值区水平分布与相应时段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对应较好,垂直分布上:暴雨区低层正涡度、水汽辐合旋转上升与高层负涡度、水汽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进行了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天山山区至乌鲁木齐一带从低层到高层是水汽及水汽通量的高值区,并为水汽通量散度的高辐合区。暴雨区对流层高层强烈辐散,中低层强烈辐合,且中层对应强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1年6月27~30日钦州连续暴雨天气,利用MICAPS资料分析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的演变.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较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辐合共同影响而造成;暴雨出现与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等物理量均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年7月16-19日不同时刻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及高空各层的散度、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资料,对当年7月17-19日发生在湖北省中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次鄂中区域性暴雨的主要系统是西风槽、切变线及低空急流;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相配合产生强烈上升运动,引起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成为此次暴雨的触发条件;副热带高压适时东退,使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输送暴雨所需的水汽,此次暴雨主要出现在有时流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  相似文献   

17.
“973”加密观测期间合肥地区不同类型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73"加密观测期间的地面、探空资料和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等非常规资料全面分析了2002年合肥地区出现的两场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垂直分布结构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特征.结果表明:冷式切变和暖式切变两种不同类型暴雨首先在物理量垂直分布结构十分相似,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水汽水平辐合的最大值在850 hPa,只是在上下层配置和强度上有所差异,特别水汽通量散度场表现突出,暖式切变更有利于水汽辐合.另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普勒雷达VWP产品能实时监测暴雨过程中风的垂直切变,有助于提高单站暴雨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8.
“90.8"长江中上游局地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珍富  王彦芳  祁东平  蔡宏 《气象》1992,18(9):26-30
用“9.24”国家攻关课题试验期的地面压、温、湿、风、降水及数字化雷达等逐小时加密探测资料,以及高空物理量和地面逐小时散度、涡度资料,分析研究了1990年8月14日夜晚发生在长江中上游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得出了一些初步结果,可供暴雨甚短期分析和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上、下两层涡度差,Q矢量散度,运动学法的ω,广义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等物理量场对1997年河南省主汛期一次东西向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确定了此类暴雨、大暴雨产生和落区预报的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上、下两层涡度差,Q矢量散度,运动学法的ω,广义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等物理量场对1997年河南省主汛期一次东西向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确定了此类暴雨、大暴雨产生和落区预报的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