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利用1961-2017年5-9月柴达木盆地10个代表气象观测站点枸杞种植期发生霜冻灾害频次。结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建立起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权重赋值进行专家打分来确定,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了柴达木盆地枸杞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在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度在3200米以上,枸杞无法正常生长属于枸杞不可种植区;在冷湖、茫崖大部地区,格尔木南部、大柴旦、德令哈、乌兰以及都兰地区靠近山脉区域,枸杞生长期短,适合耕种的枸杞品种少,对枸杞生产经济效益影响较轻,属于低风险区;在诺木洪、格尔木西部和大柴旦东部地区,这一带多为戈壁,水资源缺乏,适宜种植枸杞面积相对有一定规模。对于霜冻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不太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太大,属于次高风险区;在都兰经诺木洪至格尔木的小灶火一带,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的枸杞主要种植区,该区域霜冻灾害发生对枸杞影响最大的区域,对枸杞生产产生的经济损失最大,属于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2.
试用模糊数学中的二阶评判法对诺木洪地区枸杞生育期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量化分析,并做出模糊评价。得出该地枸杞的农业气候条件在芽开放期至展叶盛期配置最佳,农业气候资源量最为丰富,占全生育期量的34.7%;而展叶盛期至开花盛期的气候条件配置极不适宜,对开花十分不利。有关结论为合理利用其农业气象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冷空气对两例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2年8月12~20日托勒涡及2003年7月12~14日诺木洪涡两例高原低涡在冷空气影响下移出高原的斜压性和温度平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受切变线影响的托勒低涡移出高原时主要受东北方冷空气不断伸入涡区的影响,西风槽前的诺木洪低涡主要受西北方冷空气伸入涡区的影响。(2)高原低涡是在600 hPa以上涡柱内斜压性较强、500 hPa涡区内斜压性加强情况下移出高原的。不同的是:托勒低涡移出高原,涡柱内对流层中上层斜压性、500 hPa涡区内斜压性都比诺木洪低涡弱;托勒低涡涡柱内北冷南暖现象比诺木洪低涡强。(3)高原低涡是在低涡区内大部分受冷平流控制,涡区西部冷平流比东部强时移出高原的;低涡西部的冷平流加强将会使低涡发展加强,在高原以东持续。不同的是:受切变线影响的托勒低涡移出高原时低涡西部冷平流区强度比受西风槽前诺木洪低涡弱;而托勒低涡区冷平流区比诺木洪低涡移出高原时大。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诺木洪气象站1980-2000年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年降水量,日照时数、气温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归纳划分出诺木洪地区的物候季节;春季(初春、仲夏)、夏季、秋季(初秋、仲秋),冬季(初冬、隆冬、晚冬),然后根据物候出现期和界限温度的密切关系,为农林生产部门如何利用物候季节、科学安排农事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高原上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就低海拔地(民和)和高海拔地(诺木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年来民和和诺木洪两站均存在变暖趋势,且高海拔地区的线性增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低海拔地区播种期提前,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高海拔地区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波动较大。春小麦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生育期缩短11.7 d,而低海拔地区无显著变化。分蘖期是两地小麦生育时期变化的转折点,是环境与群体的“缓冲者”。  相似文献   

6.
德令哈地区枸杞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令哈地区1973—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参照枸杞的植物学特性,采取统计分析学方法,对该地区枸杞种植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德令哈地区年总辐射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且在枸杞生长期雨热同季,气候条件利于枸杞开花、结实、成熟,在德令哈地区种植枸杞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海气象》2008,(1):F0002
格尔木市气象局成立于1985年,现与格尔木市防护雷电管理局、格尔木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合署办公。辖3个职能科室、5个直属事业单位和托托河气象站、伍道梁气象站、小灶火气象站、诺木洪气象站、  相似文献   

8.
枸杞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剑萍  张学艺  刘静 《气象》2004,30(4):51-54
利用 2 0 0 0~ 2 0 0 1年枸杞实验资料及相应的气象观测资料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 ,进行相关普查 ,确定影响枸杞外观品质包括坏果率、百粒重、百粒长的气象因子 ,研究单因子与枸杞外观品质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 ,建立枸杞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综合定量关系。为从气象条件上改进枸杞商品品质 ,提高种植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格尔木、德令哈、诺木洪3个气象站为代表,根据《青海省地方气象灾害标准》(DB63/T372.2001)中的低温冷害标准,统计分析了近50a柴达木盆地春小麦在苗期、开花期、灌浆期三个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和严重低温冷害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枸杞(LyciumL.)在植物学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科、茄族、枸杞亚族,枸杞属多年落叶灌木。枸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中,以枸杞名列为本经上品。枸杞的成分丰富,果、果柄和叶都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它既是名贵的中药材,又是很好的滋补品。枸杞果实是补益治虚良药,在《本草备要》中指出,枸杞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等作用。枸杞根皮,气味苦寒,有“能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治五内邪热,吐血尿血,咳嗽消渴,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肋痛,下利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宁夏枸杞主产区中宁1971—2016年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1975—2001年枸杞产量资料,分析中宁6—9月气候特征,构建枸杞炭疽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指标,并以7月至9月上旬炭疽病气象条件等级累计值作为枸杞炭疽病天气指数,结合典型灾害年样本建立中宁枸杞炭疽病天气指数与减产率的关系模型,初步设计了天气指数产品赔付方案。结果表明:枸杞炭疽病的发生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显著相关,适温、高湿且降水量较大的7月至9月上旬是宁夏中宁枸杞炭疽病的易发时段,故将逐日气象条件按照不同阈值划分为不适宜、基本适宜、较适宜、适宜和非常适宜5个等级。近46 a来,增暖趋势有利于增加中宁枸杞炭疽病的发生风险,而相对湿度下降和降水日数减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枸杞炭疽病天气指数由轻到重划分为5个等级,并以指数6作为触发值,确定等级赔付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历史灾害平均损失率厘定了中宁枸杞炭疽病天气指数不同触发条件下纯保险费率为3.2%~8.6%,保费为1440~3870元·hm~(-2)。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究分析精河县枸杞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为科学规划枸杞种植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具有实际意义。利用精河县及周边范围内15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插值技术方法,在分析枸杞种植气候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出≥10 ℃积温、≥10 ℃日数和≥10 ℃期间降水量作为枸杞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进而对气候要素指标进行栅格化。根据区划指标等级进行重分类,将各气候要素指标图层进行等权重叠加,获得精河县枸杞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精河县枸杞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分区,最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精河县中部海拔400~600 m的带状平原区,该区综合气候条件非常利于枸杞优质高产;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沿最适宜种植区两侧海拔250~400 m和海拔600~800 m的中部平原地带,综合气候条件稍逊于最适宜区。建议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内发展枸杞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气象要素对精河种植的枸杞外观品质的影响,利用2018—2020年精河县气象资料和宁杞1号枸杞品种取样测定数据,研究了宁杞1号的大小、形状、色泽等外观品质要素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精河地区夏季日照充足,有利于枸杞的纵径、横径和粒重的增加;在灌溉条件下精河枸杞外观品质中除色泽以外均与降水量关系不明显;与原产地相比,精河县夏季气温偏高,果实成熟加快,达不到宁杞1号品种应有的长度就已经成熟,这是精河地区宁杞1号果形偏圆的主要气候原因。此外,枸杞果实在采摘期和晾晒期不喜降水、寡照天气的特性与原产地宁夏类似,但精河地区此类气象问题要少。  相似文献   

14.
宁夏枸杞气候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2001年全国北方地区的100余份枸杞样品和土壤样品,结合当地采样期间的气象资料和宁夏各地枸杞试验资料和历史产量资料所确定的一系列影响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农业气象指标,从1∶25万数字地图上转换出250 m×250 m格距的经纬度和数字高程资料,利用改进的小气候细网格订正推算方法,推算了宁夏气温稳定通过10 ℃期间的热量资源、光照资源分布;利用3点平滑推算了气温稳定通过10 ℃期间全区的降水量分布及关键时段平均温度场,根据枸杞的指标进行了细网格区划,从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得到了详细分区.  相似文献   

15.
2019年3—5月利用人工霜冻模拟箱进行枸杞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霜冻指标试验,模拟-8~-1℃、持续1~6 h的32组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处理组合,根据室内霜冻模拟试验冻后观测结果,将受冻症状划分为3个级别,并统计每个级别的受冻率,制定霜冻等级判断标准,建立基于低温、持续时间、受冻级别和受冻率的霜冻指标;利用2018年3—5月13个点次的大田霜冻试验结果和25个枸杞种植区自然霜冻调查结果验证霜冻指标。结果表明:枸杞霜冻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霜冻越重;现蕾期抗冻性最强,初花期抗冻性明显较现蕾期弱,盛花期一定程度上较初花期弱。利用霜冻指标判断的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枸杞花期不同阶段的霜冻灾害预报及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 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18.
以3年生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枸杞展叶期利用人工气候室开展进行低温模拟试验,设置常温(CK)、0℃、-2℃、-4℃、-6℃、-8℃共6个处理温度,每个处理分别持续3h、6h、9h条件下测定枝条叶绿素荧光、相对电导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并观察枸杞枝条、叶片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和持续时间的延长,枸杞枝条基础荧光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光能转化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枸杞展叶期当温度在-4℃至-2℃,持续时间3小时内,会出现轻度霜冻。当温度在-4℃至-2℃,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温度在-4℃至-2℃,超过6小时会出现中度霜冻。当温度在-6℃至-4℃,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或低于-6℃,超过3小时会出现重度霜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柴达木地区16a的气象资料和1a枸杞虫害观测资料,得到虫害不同时期的气象指标,并对2015年枸杞虫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温度达到4~6℃之间时,虫卵开始孵化,6—9月的旬平均温度≥15℃、平均相对湿度≥33%时,虫害繁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密度增大;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平均气温≤5.0℃,虫害进入越冬期。2015年虫害发生程度较重主要是4—5月份平均气温偏高,6月份相对湿度偏大所致。  相似文献   

20.
银川枸杞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宁夏枸杞炭疽病发生机理及发生气象条件, 2004年, 在实验室接种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枸杞叶、花、青果、红果侵染的环境气象条件和指标。2004—2005年, 在枸杞大田接种并人工设置不同降水量和降水持续时间, 诱发出不同程度的炭疽病, 研究了其发生与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农业气象指标。根据宁夏主要产区1971—2000年多年气象资料, 反演了各地历年各级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表明:宁夏每年都有适合发生不同程度枸杞炭疽病的气象条件, 主要发生时段出现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 7月下旬至8月底70%的年份出现了适合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夏果最后3批果的采收期往往容易产生炭疽病。6月老眼果采收期, 此时气象条件不利于病菌发展。8月中、下旬的炭疽病发病率高。秋果产量低而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不仅是秋季热量不足, 更重要的可能是炭疽病造成的落花、落蕾使秋果形成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