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熊廷南  周小刚  邓北胜 《气象》1997,23(5):34-36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履强降水的雨日,结合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生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两槽一脊型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槽一脊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峡地区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一种天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北胜  熊廷南  周小刚 《气象》1997,23(5):22-25
根据长江三峡地区6个测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 强降水的两脊两槽型大气环流形势的环流特征,概括为一种较为实用的预报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产生区域性强降不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该种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枯水期出现区域性强降水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锦瑞 《气象》1997,23(5):18-21
该文以长江三峡地区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来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2,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6类环流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两类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周小刚  邓北胜  熊廷南 《气象》1997,23(5):26-29
利用三峡地区东部6个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逐日历史天气图资料,统计分析了500hPa环流形势呈“大U”型的条件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指标,并用1995年资料进行检验,1996年资料进行试报。结果表明可根据500hPa天气图上小槽位置,孟加拉湾槽位置及地面天气图上锋面位置3个指标的组合并结合其它消空条件能较好地预报“大U”型环流形势下三峡地区有无区域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5.
谯季蓉 《气象》1997,23(5):30-33
利用1961-1994年地面,500hPa天气图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一脊一槽环流型与长江三峡地共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关系。分析了与强降消关的暖高脊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逐日反查,概括出区域性强降水的预报指标。用1995年天气图和降水资料进行检验,在1996年10-11月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该预报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8—1992年3—5月的逐日天气图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张掖产生槽型大风的环流特征,并给出了槽型大风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浩  李正泉  雷媛  肖晶晶 《气象科学》2016,36(3):374-381
利用2000—2011年NCEP/NCAR水平风场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浙江省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低频天气图工具,识别出3种与浙江省台风强降水过程相对应的典型低频大气环流型。通过合成分析,划分了与C型环流场和C+SN型环流场相适配的天气关键区。进而结合历史个例,研究了台风强降水期间关键区内低频系统的活动特征,初步建立了热带气旋影响下浙江省强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并提出依据模型开展延伸期过程预报的基本思路。对2012年的回报结果表明,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针对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历史天气图资料,将大兴安岭地区秋末冬初大-暴雪天气过程分为一脊一槽型、平直环流型、西北气流型.以地区对县指导预报为主,确立了预报指标,以期提高大-暴雪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4—1993年2—5月逐日冰雹资料及历史天气图,对10年来我区春季冰雹天气特点及影响情况,以及大气环流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多雹与少雹两种不同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秋季≥20.0mm 大—暴雨短期预报准确率,搞好预报服务,我们通过普查历史资料,摸索本地区秋季大—暴雨的天气规律。先普查历史天气图,寻找有利于本地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分型,确定大—暴雨的形势指标,各县站在此基础上找出单站指标。作预报时,地区台套上形势指标后给县站发讯号,然后县站套用本站指标。通过普查分析1960—1975年9月1日—10月15日○8时历史天气图(1974年未查,留作试报),初步归纳出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有“纬向”型和“东高西低”型两大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1998—2002年的降水资料和卫星导风资料, 统计分析了对流层上部的流场特征, 证实我国夏季出现重要降水过程时, 对流层上部存在3种特定的环流形势:我国南方雨带上空, 在对流层上部常伴有一个反气旋脊, 是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的反气旋向东的延伸, 强降水区位于该反气旋脊线和副热带西风急流之间的气流辐散区或脊线南侧热带东风的速度辐散区里, 以6—7月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较为多见; 强降水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对流层上部不对称反气旋外流区的西侧、高空变形场东侧, 常见于7—9月下旬; 强降水区位于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里, 这种流型以7—8月时在我国30°N以北地区居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特征及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袁媛  任福民  王艳姣  孙冷  郭艳君 《气象》2012,38(10):1247-1254
2012年华南前汛期于4月第2候开始,6月第5候结束。前汛期降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4月第2候至5月第3候的降水集中期(锋面降水),江南大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25%以上,第二阶段是5月第4候至6月第2候的少雨期,华南中部和东部降水偏少50%以上,第三阶段是6月第3—5候的第二个降水集中期(季风降水),江南东南部至华南中西部降水偏多50%以上。对各阶段大气环流距平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开始后,偏强的乌拉尔山高压脊导致南下的冷空气偏强,偏强的低层副热带高压使得我国南方为整层水汽输送的异常辐合区,两者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第一阶段的锋面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海夏季风在爆发后偏弱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3候异常偏北是导致第二阶段前汛期降水明显偏少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南海夏季风异常偏强,副高南落并增强,以及孟加拉湾季风槽的偏强使得华南前汛期此阶段的季风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北地区东部81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距平合成分析,探讨其多雨年和少雨年逐月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湿度场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多雨年,影响降水的天气特征表现为乌拉尔山脊逐月偏强,7月鄂霍次克海脊偏强,贝加尔湖高压脊转为低槽,7月巴尔喀什湖低槽较6月偏强。8月贝加尔湖长波槽较7月偏强;少雨年天气系统表现为6—8月西北地区东部受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多雨年较少雨年偏西偏强。6—8月多(少)雨年比湿的变化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多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少雨年,大气的含水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广东2008年罕见“龙舟水”特点及成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8年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广东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强度强、灾害重的暴雨到大暴雨降水过程,并有4个明显降水期.诊断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亚洲中纬度两槽一弱脊,东槽明显的平均背景场产生的,副高较弱位置较东,南支槽活跃,每一强降水期与一次西风槽的影响相联系,高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的南压过程配合一次强降水的发生;低空急流的最大风速变化与暴雨的发生同步,降水的减弱期伴随低空急流的向上抬升;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的辐合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龙舟水期间存在两个明显的局地经向环流,低层的两股气流在20~25°N区辐合抬升为持续性强龙舟水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上升运动背景;4个主降水期有3个是在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暴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贵州低频降水和东亚水汽输送路径,对比分析低频降水多少年的水汽差异和先兆海温差异,得到主要结论有:(1)7月开始在欧亚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开始形成“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8、9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稳固。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位于120oE附近,环流形势逐渐稳定,南方地区降水有所减弱;(2)影响贵州地区水汽输送的水汽通道主要为为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尤其是从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进入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南半球经南海的越赤道气流;(3)低频强降水年频次多年与拉尼娜事件从准备到爆发再衰弱的不同位相期相对应,低频强降水年频次少年与厄尔尼诺事件从准备到爆发再衰弱的不同位相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汤懋苍  张建  王敬香  杨良 《气象学报》1988,46(4):481-485
从1975年到现在,我们用1.6m地温做汛期(4~9月)降水预报的工作已有13年。根据汤懋苍在美国的工作,用1.02m季平均地温距平做美国下一季的降水预报,其历史检验的效果似乎比中国略好,但美国地温的资料情况比中国要差得多,到1982年为止有1.02m深度地温的测站仅38个,由于资料太少以至于分析图时颇感困难。而中国现有0.8m地温的测站已达200多个,这样所分析出的图任意性很小,所以实际预报的效果应该是中国的比美国的好。  相似文献   

17.
大气低频变化对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江口至东海上空,福建上空为低频辐散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低频分量中高纬度地区若出现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型、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双阻塞高压加强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加强型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加强型4种低频扰动之一,福建上空为低频低值区;对流层低层低频流场福建上空为低频气旋控制,气旋中心位于江南或南海上空,如此高低空低频系统配置将引起异常的低频垂直经向环流,从而导致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