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59—2014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站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要素分析和EOF、REOF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汛期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来江西省汛期多年平均暴雨日和日暴雨量分布呈从西南至东北递增的特征。4—6月日暴雨频次和当月降水贡献率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上旬略有下降,日暴雨中心大多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落区略有差异。江西省汛期区域性暴雨分为6个分布型态:江西省北部沿江型、江西省中北部型、浙赣铁路东段型、浙赣铁路西段型、江西省中部型和江西省南部型。  相似文献   

2.
1中国气象局表彰(1)9210工程优质工程奖:江西省气象局;(2)9210工程先进集体:江西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3)9210工程先进个人:罗树如(江西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2江西省气象局表彰(1)记大功:钟集生(江西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冯祥胜(江西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2)记功:李志鹏、文海龙、张玮(江西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郑劲光(抚州市气象局),郭达峰(吉安市气象局),余剑浩(鹰潭市气象局),张瑛(江西省气象台),陆春信(江西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胡庆荣(新余市气象局),谢勇(赣州市气…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7~9月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过程一览表$江西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1998年4~6月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览表$江西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1998年10~12月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览表$江西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1999年1~3月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览表$江西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1999年7~9月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一览表@叶瑞珠$江西省气象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1951—2013年江西省87个台站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偏相关统计方法选取影响江西省汛期降水的强迫因子,并进行归因分析,最终基于GCM模式预报结果建立江西省汛期降水的降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江西省汛期降水产生主要影响的两个强迫因子分别是蒙古500 hPa位势高度和前期1—3月黑潮延伸区海表温度,前者反映中高纬的冷空气活动,后者能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两者都将影响江西省汛期降水。利用这两个强迫因子建立降尺度模型能够准确拟合江西省汛期降水,可较好地把握汛期降水的主要趋势,因而可用于江西省汛期降水预测。  相似文献   

9.
l 中国气象局表彰(l)9210工程优质工程奖:江西省气象局;(2)9210程先进集体:江西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3)9210工程先进个人:罗树如(江西省气象局业务发展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全球独有的古文献资料,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农业大省,有关气象灾害的古文献记录较为丰富.江西省气象局搜集省内地方古文献资料,整理得到了《江西省地方志气象资料集》和《江西省地方志气象灾害记载翻译资料汇编》,为进行江西省气候变化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较好地解决了古文献中未对气象灾害进行定量的问题.目前对鄱阳湖流域千年旱涝序列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说明运用地方古文献研究江西省气候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逐日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江西省的旱涝指标。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EOF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江西省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0世纪90年代出现突变,但未出现显著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江西省干旱、雨涝事件存在准20 a主周期,从90年代开始偏涝年份明显增多,且雨涝呈增强的趋势。江西省旱涝主要存在4种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涝(旱)南旱(涝)型、西涝(旱)东旱(涝)型、中心涝(旱)南北旱(涝)型,累计贡献率为83.61%。Z指数作为表征江西省旱涝指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技术,分析了江西省14个代表台站1956—2012年气候资料,并根据江西省双季稻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影响江西省双季稻的3个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小满寒、高温逼熟、寒露风)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主要受小满寒和高温逼熟影响,晚稻主要受寒露风影响。小满寒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宜春、景德镇、玉山和广昌等地,高温逼熟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赣州、遂川、广昌、吉安、贵溪、玉山和修水等地,寒露风灾害的高风险区主要包括修水和宜春。江西省早稻气象灾害中度风险等级区分布于江西省平原和盆地,重度风险等级区大体分布于周围山地丘陵地区。晚稻气象灾害重度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西省81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综合考虑高温过程的强度、发生面积和持续时间等要素,运用江西省持续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判别方法和指标,分析1959—2020年江西省持续区域性高温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共发生持续区域性高温过程271次,最强高温过程出现在2003年7月8日—8月10日,累计影响范围4.79×10^(6) km^(2),高温综合指数达到4.27。江西省持续区域性高温过程发生强度和频次较多的区域主要位于东北部和中部;历年发生频率最高为8次/a,其整体呈增加趋势。江西省持续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年最强过程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1993年以来其强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90年代以来,江西省出现的4次“凉夏”年份7~8月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发现“凉夏”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利多弊少,提出了“凉夏”年份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西省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分析江西省1990—2020年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差异,以摸清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类型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江西省GDP和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末期较初期GDP增长了近60倍,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减弱。2) 以南昌市为中心的环鄱阳湖区域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部分设区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热点区。3) 江西省人口与GDP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人口分布密度高的区域GDP相对较高,反之亦然。4) 江西省耕地、林地面积总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关系,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变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城乡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水域、林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种观测及再分析资料对江西省极端降水过程进行统计分类和天气学分析。采用百分位法、广义极值法对比计算江西省极端降水强度阈值标准,分析江西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2010—2019年江西省极端降水的典型过程,并进行天气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 江西省各站极端降水强度阈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步增加,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2) 江西省典型极端降水过程发生在夏季(6—8月),主要分为梅雨锋、强台风、西北气流类;3) 江西省梅雨锋类极端降水占典型极端降水过程的70%,该类极端降水具有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跳至25°N以北,阻塞高压异常偏强,东北冷涡发展,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相结合,配合天气尺度稳定的切变线以及异常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持续的水汽输送及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中心。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概括介绍了江西省汛期暴雨的气候特点、汛期暴雨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特征,以及针对江西省汛期暴雨的预报方法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江西省暴雨预报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认为应该将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开发暴雨预报方法并建立暴雨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西省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近年来的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通过建立宜居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气候环境的角度对江西省中北部主要城市宜居性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中北部主要城市的气候环境宜居性水平分布主要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呈现西部和东部较高、中部偏低,而西部又略高于东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以2008—2013年遥感晴空数据及相关气象、统计、调查等资料为数据源,对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气象评价,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且生态质量逐年略有提升。其中,1)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小幅上升趋势;2)湿润指数亦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并且江西省降水随季节分布不均,春季湿润指数值平均最大;3)水体密度指数及土地退化指数较稳定,但存在季节变化;4)灾害指数随年度受灾程度不同有较大起伏,夏季是江西省遭受气象灾害较为频繁的季度。  相似文献   

20.
TRMM卫星闪电资料的优势在于从高空探测闪电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流云中上层的对流影响过程.利用2004—2014年TRMM卫星LIS闪电数据和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网闪电数据对江西省境内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数据之间的差异.江西省闪电活动年差异较大,季节变化明显,闪电发生高峰值为低峰值两倍多,高发期为6—9月,在该时段闪电活动多集中于午后到前半夜发生.闪电活动局地性很强,多发于江西省山地与地势较低的过渡带,正地闪高发区集中在江西省中部的偏东地区.对流有效位能(CAPE)高值区与闪电密度大值区对应,表明前者对闪电活跃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江西省闪电时空分布与地形地势、大气环流、水热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卫星和地面数据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