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非遥感专业成人教育《遥感应用》课程中,根据课程特色与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有益的尝试与创新,提高了《遥感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课程能够更好地符合非遥感专业成人教育的需要,适应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学生兴趣、夯实课程基础知识、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单片机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讲述单片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总结《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07,(4):161-161
高恩在《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雷达原理》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改建议吴英成孟运国(兰州气象学校兰州730021兰州气象学校的高空气象探测专业是全国唯一的高空气象专业,主要任务是为全国气象部门培养探空员。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国家气象局气候司有关专家指出,雷达测风在今后20年内不可...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与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因此,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国内外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都给予环境监测课程高度的重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将环境监测课程列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学习与实验共86学时,充分表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物海洋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特点的分析,探讨了适合我校海洋科学专业《生物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补充生物学基础知识、扩大课外阅读和加强课外交流、注重实践教学和辅以情感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面对现今世界严重的环境、资源和生态危机,生态环境类本科毕业生应系统而全面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必需的生态意识,学会运用生态思维去分析、解决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进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有关《大气探测》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兼顾历史,根据气象事业的基本需要和学生的专业设置,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大气探测理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大气探测》课的教学质量,使我校的《大气探测》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越来越成为最有价值的教学媒体,只有应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全面的推动素质教育,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人才,这也是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并合理地加强运用多媒体,这不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的协调,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引发当今社会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教学、远程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教学方式[1]。因此,新形势下CAI的发展方向必然与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用先进高效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已成为一种时代的需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多媒体CAI课件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配套教材。该教材集授课、学习、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由教学篇、实践篇、提高篇等3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篇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实践篇是根据教学要求提供的练习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和源程序;提高篇则主要介绍程序的调试技术。整个教学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与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物理实验室就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我校通过了江苏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就加大了对实验教学设施建设和实验课程改革的力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标准》要求和小学教育特点,从促进小学教师发展视角总结出"促进学习自觉、唤醒发展潜能、弘扬价值理性、激发审美情怀"四个维度的课程教学理念,并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丁裕国教授,江办人,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4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后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教,长期从事气候学研究与教学。曾任气象系气候教研室主任多年;先后讲授《气候统计学》、《气候变化》、《气象时间序列谱分析》、《气候诊断与预测》等课程,指导和培养硕士生30多人。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及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能力直接关乎课程内容的传递程度和参训学员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陕西气象教育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师岗位能力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气象教育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数学是高等工科院校中重要的基础课,在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材具有极大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国工科院校正在掀起拓宽专业方向,加强基础理论,增强工程训练,优化培养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材培养质量的教育改革浪潮。高等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理所当然也要接受改革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计算方法是研究数学问题的数值解及其理论的一个数学分支,主要研究适合于计算机上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包括方法的收敛性、稳定性以及误差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很多专业都开设此课程,是开课面积最广的数学课之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关系重大。笔者针对“列主元的矩阵三角分解”、“矩阵范数的计算”、“求解非线性方程和线性方程组的两种迭代法”、“Newton切线法”以及“简单迭代法的收敛性”5个专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计算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环境土壤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环境土壤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对象特点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具有一定专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的制作、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的设置等。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局在气象事业发展第九个五年(1996~2000年)计划中明确的气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造就一天覆盖气象学科各专业领域,具有相当水平和实力的专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是副研级以上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拔尖人才,为下世纪初有一定数量进入世界气象科技前沿的优秀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九五’康在副研级专业技术人员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达到1/3左右,在正研级专业技术人员中,SO岁以下的人才争取达到1/5左右。”未…  相似文献   

19.
《高等大气环流》自在我院90级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研究生的喜爱和好评。该课程的教材取自1987年孙照渤教授等译著的《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其内容是根据1981年8月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第三届科学会议的大气环流动力学专题讨论结果,而后按照教科书的要求,由相应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重新编写而成。作者结合近5a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美国AP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研究人员将其归功于优异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下,AP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方式多样化、教师个体间协助以及发挥网络互动作用,使AP教师适应了AP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AP考试成绩,促进学生学业能力发展。AP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仅可以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实施培养优秀教师提供借鉴,而且可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