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贺哲  李平  康雯瑛 《气象》2005,31(6):19-2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8年7月29-30日发生于长江中下游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两个相邻雨团的运动场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梅雨锋暴雨雨团的相互作用对其运动场结构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新雨团的生成,原有邻近雨团上升气流结构由一种形式的不对称转为另一种形式的不对称。中尺度涡管不仅在垂直方向呈波状,在水平方向也随着雨团位置和降雨的强弱而波动。  相似文献   

2.
江滩暴雨中尺度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使用中尺度模式MM4模拟了江滩流域1991年7月6日-7月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引发此次暴雨的中尺度气施内存在中-β尺度的雨团,雨团的位置随时间的演变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中尺度气施内存在明显的与雨区位置相对应的双涡度中心双辐合中心,其位置与预测资料的诊断分析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T213、雷达和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6月23—24日湘西北地区的暴雨和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场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中尺度辐合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次江淮暴雨中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MM5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一次江淮梅雨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暴雨与江淮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尺度低涡与中尺度雨团相伴移动,低涡强度与雨强的演变近于一致;低涡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低涡低层有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应用螺旋度理论分析指出,较大的螺旋度是对流层中低层低涡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利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4.6"湘西北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T213、雷达和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6月23-24日湘西北地区的暴雨和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场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中尺度辐合线和低空急流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2000年8月19日信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各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发现:信阳区域性暴雨是由1~3个相互分隔的中尺度雨团构成,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决定了暴雨的分布,中尺度雨团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7.
“海棠”影响河南降水雷达回波和中尺度雨团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郑州714CD雷达观测资料,以及2005年刚建立起的河南省乡镇雨量站网资料,配合河南省自动站资料,对0505号台风海棠造成的河南省大范围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强降水回波区早于中尺度雨团1个小时左右生成,中尺度雨团早于降水回波减弱消失,稳定少动的强降水回波有利于中尺度雨团的产生和发展;多普勒速度场上,中尺度系统存在的地方有利于强降水回波发展和维持,也有利于中尺度雨团产生和发展;受持续不断45dBz左右强降水回波影响,构成“列车效应”,可造成暴雨甚至是大暴雨过程;对于大范围降水回波,依据乡镇雨量图上中尺度雨团活动规律,分析速度场上中尺度系统如逆风区、辐合区、大风区(低空急流),可以准确预报暴雨落区,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8.
对2000年8月19日信阳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各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发现信阳区域性暴雨是由1~3个相互分隔的中尺度雨团构成,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决定了暴雨的分布,中尺度雨团移动方向与地面风向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黔北暴雨的频数分布,得到大娄山南侧的遵义,绥阳一带为多暴雨区,自80年代以来,黔北暴雨呈增长趋势。然后据逐时降雨量的分布,定义了雨团,活动雨团,准静止雨团、强雨团。统计了各类雨团的时空分布,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面积大小,并分析了雨量极值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713雷达资料分析了中尺度雨团的回波特征,归纳得到中尺度雨团回波主要有三种类型,平行多带型,弥合型,涡旋型。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智  翟国庆  高坤 《气象学报》2003,61(1):66-77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团的存在和移动过程。模拟分析揭示β中尺度涡旋出现在停滞的α中尺度低涡南侧偏西气流与暖区偏南气流相遇处及中尺度山脉的背风坡;在中尺度山脉背风坡的地面和近地面层分别有中尺度低压和增强的东南气流存在,由此产生或加强了近地面的强涡度和强辐合,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PSU/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模拟了2001年9月1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绵阳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触发本次降水过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高分辨率模拟输出显示“9.18”绵阳大暴雨与边界层内一个中尺度辐合扰动的发展和移动相伴,且中尺度辐合扰动还诱发了一个时间尺度约为6h的β中尺度涡旋和强烈发展的降水雨团。模拟还显示受高原地形影响,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独特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其动力特征是强上升运动和超强散度柱与对流层低层强涡度互耦发展,热力特征是对流层低层具有对流不稳定能量,中层具有斜压不稳定能量。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两支上升人流和两支下沉出流,低层人流(东南气流)触发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层人流(高原近地层偏西暖湿气流)触发中层大气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两种不稳定能量共同作用促使对流雨团强烈发展,形成绵阳大暴雨。  相似文献   

12.
梅雨锋暴雨中β尺度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菲  郑维忠 《气象科学》1997,17(4):307-315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选取1981年6月27日梅雨锋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梅雨锋的中β尺度雨团和中β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指出,在中β尺度雨团相对应的地面气压场上是中尺度低压槽或闭合的中低压系统;在雨团发生初期,其垂直结构为暖心涡柱对流斜压扰动;而在雨团发展期,发展为暖心涡柱强对流混合型低涡;在雨团衰弱期, 暖心涡柱非对流前倾填塞涡。同时还揭示了在北雨团发展南雨团减弱期,在低空  相似文献   

13.
对“碧利斯”雷达回波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受着三个阶段不同天气尺度的影响。第一阶段是台风低压强偏北气流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强风的左侧;第二阶段是台风辐合线与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西南急流左侧辐合线辐合最强的地方;第三阶段是台风低压过境时北侧强旋转风的作用,强中尺度雨团出现在东南急流与东北急流间气旋性曲率最大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回波性质不尽相同,降水性质也差别很大。对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结论,有益于今后在雷达回波监测网中熟练掌握不同天气尺度的雷达回波中中尺度雨团的发生发展,使其在短时临近预报、联防预警信息及预警信号的发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按天气尺度划分属于中尺度系统。本文用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和雷达回波特征,从而揭示出山洪泥石流特强暴雨雨团的活动规律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寻找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湖南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和中α尺度对流云团共同作用引发的,高层辐散先于中低层辐舍的抽吸机制,θse廓线呈弓形分布的上千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南海丰沛的水汽输送是大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尺度分离的流场能清晰地分辨中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系统对应着雨团活动,积云时流发展早于中尺度系统和雨团的发展;强降水与深对流云团及雷达回波强度强、回渡顶高、VIL大的强对流单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资料,按一定标准挑选1981、1983年梅雨期10个时次发展强盛的中-β尺度雨团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雨团区存在明显的中尺度扰动,在对流层低层,雨团位于梅雨锋后强温度梯度区,且在反气旋涡度区后、气旋涡度区前辐合上升地带,具有斜压结构特性,並和非地转的重力波联系;在高层呈现出对流系统特性。概括出的合成雨团概念模式,揭示了大、中尺度系统间的关系及雨团发展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8月1~2日,受副高后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辽宁出现1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分析了这场暴雨的中尺度雨团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特征,揭示了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和衰弱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环境物理条件。1中尺度云团特征这次暴雨由A、B、C3个中尺度雨团(3h大于等于25mm)组成。A雨团生成在8月1日11~14时的葫芦岛和锦州地区,最大3h雨量为30mm,出现短时暴雨。然后就地逐渐减弱,14~17时和17~20时的3h最大雨量分别为20和22mm。B雨团在1日20~23时出现在辽西沿海,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2日05~08时移至辽宁东北部地区,最大中…  相似文献   

18.
一次引发强降水的热带低压对流云团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每10分种一次地面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每5分钟一次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每小时一次卫星等非常规资料,对一次造成上海地区特大暴雨的热带低压对流云团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取得主要结果:(1) 本次暴雨过程由三次强降水造成,每次强降水都由?和?中尺度雨团构成,表明引发强降水的热带低压对流云团内部的多尺度特征;(2) 热带低压对流云团在上海地区的维持和加强是由其移动方向右后侧的?和?中尺度对流单体不断新生、发展和合并的结果,这一过程对应于雷达强回波带的新生、发展和合并现象;(3) 自动站风场分析出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和强度与中尺度雨团的落区和强度对应,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径向风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气流辐合区是对流单体生成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典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雨团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E逐时云顶黑体亮温资料 (TBB)、闪电定位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09—2013年6—8月内蒙古7例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雨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暴雨的降水强度在1~3 h即可达到暴雨或大暴雨量级,中尺度雨团活动是内蒙古暴雨过程形成原因,而80%雨团活动是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造成的。MCS内TBB不超过-52℃冷云区和地闪密度大值中心对雨团强度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冷锋云系中MCS造成的雨团多原地生成和消亡,TBB不超过-52℃冷云区面积小,维持时间为2~8 h,地闪密度增长缓慢而且发生频次低;冷涡云系中雨团跳跃式出现在MCS冷云区或冷空气流入一侧,出现TBB不超过-62℃冷云区,雨团出现频次高,持续出现时间可长达24 h,地闪密度增长迅速且发生频次高。7次暴雨过程中约有60%雨团伴有地闪活动,地闪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刻预示未来1~3 h最强雨团出现和MCS发展到成熟。地面加密风场中尺度辐合线先于MCS和雨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造成的局地辐合可作为MCS发展的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保  张迎新  郭品文 《高原气象》2009,28(5):1067-1074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 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 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 诊断分析方法等, 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 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 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 向北倾斜, 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 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 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