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部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陕西20世纪后50a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的气温在这50a中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同时有一定的阶段性,春夏秋冬4个季节,均在90年代达到50a最高值。气温异常变化最显著的是90年代,气温明显高于历史平均值,1998年是50a中气温最高的一年。同时,气温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北部比南部升温明显,在4个季节中气温上升以冬季最显著,上升幅度远远高于春季和秋季,而夏季气温北部升高,南部降低。20世纪末气温持续升高除对陕西的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外,对天气预报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冷空气活动以及寒潮的划分上,另外对预报用语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近50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3.

摘要:利用估计温度变化趋势的线性回归方程及M-K检验方法, 对陕西北部榆阳区1951—2012年年、季平均气温和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62 a来榆阳区升温显著,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率021 ℃/10 a;榆阳区气温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最低气温升高,二是冬季升温明显高于其它季节;M-K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发生远早于年平均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疆巴州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地面基准站1961—2013年气温和降水逐日资料,通过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 a,新疆巴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整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北部高于南部、冬季最高而春季最小,并在1980年代以后发生增温突变,南部突变早于北部,冬季突变早于其他季节。巴州地区年降水量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多雨季高于少雨季、北部高于南部;全区及其北部地区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前期发生突变,且少雨季突变略早于多雨季、北部略早于全区,而南部地区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果区近50a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陕西大部果区呈减少趋势,减少最显著的是延安果区,其次是延安南部和渭北西部地区,关中和渭北东部地区减少趋势较缓;在季节上各果区春、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尤以春季减少明显,大部果区秋季连阴雨发生呈增加趋势,夏、冬两季降水呈增加趋势;依降水变化对各果区的影响进行分区评述,提出有针对性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代表站,选出华南南部地区12个代表站。侧重分析了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在年代际变化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相对低温期,90年代以后温度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而且50a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加的。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异常存在2a、4a、5a的年际周期和12a和19a的年代际周期;在空间上,华南南部前汛期气温增暖的幅度相对较弱,华南南部的前汛期气温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同位相的变化特征,与个别地区呈反位相。  相似文献   

7.
近50a华北地区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我国160站195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在分析华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冬季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冬季气温在50、60年代较低,70年代开始升高,80年代变化较为平缓,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显著的增暖趋势,达0.27℃/(10a)。华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升高趋势与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致的,且是升高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铜川气温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铜川3站40a实测气温资料,结果表明:铜川3站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变化平稳,90年代初到2003年明显变暖,北部山区增暖显著;全市没有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北部最高气温仅有33.5℃,夏季北部凉爽,冬季中部严寒;地理地形原因导致北部山区在有冷空气活动时提前1d降温,且降温幅度大于中南部,气团稳定控制时北部的最低气温高于中部;日较差3—6月偏大、9月最小;气候季节呈现冬季长,其他季节偏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6个基准气象站1957—2008年地面云量资料,分析总云量和低云量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发现:陕西云量呈南多北少、从北向南渐增的气候特征,总云量汉中最多(7.2成)、绥德最少(4.7成)、低云量安康最多(2.7成)、定边和绥德最少(1成);总云量最多月份北部早于南部,定边6月、绥德和洛川7月、西安9月、汉中和安康在9月和10月;低云量陕北最多月份出现在8月,而关中陕南最多在9月;关中、陕南总云量季节变化呈夏秋季双峰型;总云量在1975年、低云量在1964年分别达到最多,二者同时在1996年最少;52a来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减少趋势,总云量约减少了0.3成,而低云量从20世纪50、60年代的2.3成减少为1.0成;低云量减少趋势明显,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低云量减少最为显著;90年代后期以来总云量有增加趋势,而低云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51~2007年南疆地区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AR/NCEP气候月平均资料,运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季节—年际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在气候态上差异明显,1980年代以前的冬季主要为气温负异常,1980年代以后呈现气温异常升高,到2000年以后又开始出现偏冷趋势;夏季气温偏差小于冬季,57 a间南疆夏季气温大致出现两波振荡,异常偏热期大致处于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呈20~25 a振荡.冷冬年的频次多于暖冬年,热夏年的频次多于凉夏年.偏冷年在57a时间段内所占比例最多,气温异常低的幅度大于气温异常高的幅度.南疆冬季气温存在2个显著振荡:6~10 a的年际周期和18~20 a的年代际周期;夏季气温有1个最显著的振荡,稳定的20 a为中心的周期.不同的年代和季节气温及气温偏差分布各不相同.从气温长期演变趋势来看不论冬夏南疆北部(天山山脉以南)气温升高,塔里木盆地以及南疆南部地区气温降低.冬季升温区的升温幅度比夏季升温区大,夏季降温区的降温幅度比冬季降温区大.  相似文献   

11.
龙胜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胜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滑动平均和距平的方法,分析了龙胜县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a来龙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更为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平缓。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开始龙胜处于相对暖期。全年降水总量大致相对平衡,只是到2000年以后春夏两季的降水总量同时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与气温呈正相位相关,90年代至新世纪前5a呈反相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中国东北区域162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5 a东北地区气温的一致性和局地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较为良好的空间一致性,"全区一致型"气候类型为东北地区最主要气候形态;第一旋转载荷向量时间系数呈上升趋势亦存在较明显2—7 a的周期,说明北部地区气温受全球变暖、ENSO等大尺度气候背景影响显著; 1961—2015年北部区域以0. 34℃/10 a的升温率高于南部区域的0. 26℃/10 a,但1980年后增温趋势减慢;年平均气温的概率曲线随年代整体向高值区移动,北部区域冬季增暖较为显著,南部区域冬夏均较为明显,春秋季节可能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塔里木盆地39个气象台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 Kendall检验、R/S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塔里木盆地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上升显著并发生了增温性突变,其突变时间冬季气温最早,春季最低气温和夏季最高气温最晚;下垫面属性对最低气温振幅的影响较明显,这可能是最低气温升温最明显的原因之一;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台站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在未来盆地南部地区持续升温的可能性高于东部地区,这将进一步增大塔里木盆地气温空间差异;区域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升温较中部和东部地区明显,时间域内平均、最高气温存在8 a左右低频振荡主周期,三个区域增温性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较新疆地区发生暖湿化突变时间偏晚。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咏梅  王少俊  秦爱民 《气象》2010,36(9):55-59
首先分析了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探讨了影响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同期、前期因子。结果表明:近46年来,山西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上升趋势仅为0.04℃/10a。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偏暖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则为偏冷期,90年代后期进入偏暖时期。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区域差别较大,北部、中部是增暖趋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则是变冷趋势。冷、暖夏年同期和前期的大气环流形势差异显著,极涡、高纬地区的阻高和副高是影响山西省夏季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前期冬、春季的LaNina事件可作为山西夏季气温异常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7.
1959—2014年略阳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略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59—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略阳县近56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略阳县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率为015 ℃/10 a,并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降水偏多,90年代初降水开始持续减少;年日照时数也呈现减少趋势;年均风速为减小趋势,其中70年代年均风速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未发生明显突变。近56年略阳县气候存在“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1960—2000年榆林市12个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县41a3—11月的湿润指数,分析表明:干旱发生频繁,且较严重。干旱空间分布北部风沙草滩区多,南部丘陵沟壑区少;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季节性特点;年际变化大体上有20a振荡周期。降水特征和地理状况是榆林多干旱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50a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2000年中国160个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出东北地区20个代表站,在分析东北气温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分析了东北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夏季气温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略偏高,5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最低,80年代开始缓慢回升,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增暖的趋势;气温异常存在3a、4a、7a的年际周期和16a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夏季升温趋势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是一致的,而与黄河以南-江南地区是反位相的,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升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白爱娟  方建刚 《气象科学》2003,23(2):176-184
通过对陕西省近50a来冬季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指出:陕西省冬季降水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持续偏少,尤其是在90年代,但是减少的趋势不显著;冬季气温从1975年开始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90年代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陕西省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