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1998--2008年的降雹资料,揭示了近年来地区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冰雹云活动的主要路径,结果显示:该地区降雹分布为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该地区降雹次数呈线性增加趋势,东部降雹次数多于西部、西部降雹次数增幅大于东部;由于冰雹云路径复杂多变,冰雹防御的重点在主要冰雹云路径和重点农作物区近年来新增的耕地面积成为防御的空白区,应增设作业点来填补空档区,达到“全覆盖”式作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0—2017年威宁县37个炮站收集的降雹资料,以降雹次数和灾情资料等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分析威宁县近8 a的降雹资料,得到威宁县冰雹落点概率分布图。研究发现:①威宁当地气候、农作物种植时间与冰雹成灾次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②冰雹落点受炮站布局和地形等因素影响,以雪山镇为中心区的南北走向的一条多雹带,县内多局地单点性降雹。③通过利用威宁县降雹概率分布图,可以为防雹作业指挥和冰雹自动化观测设备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 引言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一场强烈的冰雹在很短时间内会使农作物、水果等遭受极大的损害,从而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较严重的影响。辽西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市及锦西市所辖的全部15个县(市),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区,每年都有较大范围的系统降雹,而局地性降雹则更加频繁,最多年份(1980)高达59天。每年大约有200万亩农田遭受灾害,绝收近四分之一.因此,全区多数市、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一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CIMISS、遵义13个气象站月报表等数据,收集了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遵义地区气象站的冰雹、大风和降水情况,从冰雹直径、冰雹时间和空间分布、冰雹与大风的关系、冰雹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降雹以小冰雹为主,发生大冰雹的概率小;降雹持续时间以短时降雹为主,降雹点1日内多次降雹可能性小;降雹日数余庆最多,赤水最少,遵义东部降雹日数最多,中部、西部和北部依次递减,大范围降雹的可能性较小;降雹时间集中在2~5月,其中4月最多,旬分布上看,5月上旬降雹日数最多;遵义地区降雹主要出现在夜间,白天集中在14~20 时;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011~2020年冰雹日数总和很可能跌破历史极值;降雹点出现大风的可能性较小,但整个遵义地区在同一天内既出现降雹又出现大风的概率高达74.23%;冰雹直径和降雨量之间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两次冰雹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魏新尧 《气象》1981,7(8):37-39
冰雹是我国许多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对农业、交通、城市建筑等方面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国人民一直很重视冰雹的研究。 冰雹的大小和形状影响着冰雹的末速,冰雹愈大,末速度愈大,造成的危害也愈大。冰雹的大小、形状和它的核心——冰雹胚胎,是雹云分类的重要参数,因此,对冰雹大小、形状及雹胚的观测了解,有利于探讨冰雹生长机制及人工防雹效果的检验。 本文是通过1980年7月20日和8月22日在河北万全郭磊庄地区两次降雹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冰雹分析。  相似文献   

6.
许焕斌 《气象》1981,7(3):42-45
雹云是一种能产生降雹现象的强对流云。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它常常在初夏或早秋农作物生长或收获的关键时期降临。我国每年平均有二千多万亩农田遭到冰雹袭击,常会使丰收在望的庄稼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带来惨重的损失。因此,人们在甚至对雹云还没有系统的科学了解之前,就已经试图制止冰雹了。 防雹活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国和世界不少地区都曾用炮击雹云的方法来“防雹”。在实际作业中逐渐体会到有效的防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了解具体的雹云物理过程。所以,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到雹云物理上来,现在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已展现出来。进一步的任务是弄清这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1983年8月23日15时50分至17时10分,我区自西向东在肃南、临泽、张掖、山丹四县出现了冰雹。其中肃南、山丹本站有冰雹,临泽、张掖县境内出现冰雹,降雹中心在临泽。这次冰雹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灾情严重。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027亩,减产秋粮250万斤。四站中临泽受灾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黔南州的冰雹特征。【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冰雹个例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速度等特征。【结果】黔南州的降雹主要出现在3、4月份,降雹以中冰雹为主,冰雹日变化明显,一天中冰雹主要发生在15时—次日00时,白天17—20时冰雹频发。降雹持续时间短,65%的降雹持续时间在5 min以内。冰雹云单体的移动速度范围为16~102 km·h-1,平均速度50 km·h-1。冰雹云单体的维持时间最短仅为17 min,最长可达290 min,平均122 min。冰雹云移动路径主要以西南路径为主,其次是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西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一线,西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西部的惠水、长顺,偏西路径的降雹点主要在黔南州中北部。影响黔南的冰雹云源地有境外移入和黔南州境内生成的两类,主要源地在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东部和北部、毕节市东部和南部以及贵阳市南部,不同路径的冰雹云源地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结论】本文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1990~2003年4~10月吉林省9个市(州)51个气象站冰雹天气的降雹日数、年分布、年变化、日变化和降雹的主要路径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把近14年与过去30年吉林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相比较,除冰雹年变化和日变化无差异外,降雹日数年分布和主要冰雹路径有所不同。分析表明,近14年降雹线共9条,大部分大致呈NW-SE走向,其中有2条SW-NE向降雹线穿过全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临夏州6个气象观测站1968—201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临夏州近46 a冰雹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年平均降雹次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地形因素影响,干旱山区降雹次数多,川塬区较少。冰雹的年代际变化显著,1970s、1980s是降雹的高峰期,1990s至今降雹相对较少。春季开始出现冰雹,秋季结束,夏季降雹频次最大;5月是降雹高峰期,随后呈逐月下降趋势。一日中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14—21时(北京时,下同),19时左右发生冰雹的概率最大。降雹频次与海拔高度基本上呈线性关系。通过冰雹对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分析,建立冰雹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确定临夏州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系数,采用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数量化方法,借助Arc GIS软件进行栅格图层计算得到临夏州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临夏州冰雹风险区划总体上与降雹空间分布相对应,同时受地形特点、社会经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比例的影响,由西南部到东北部,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冰雹实况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统计分析了2012—2021年79次对山东造成较大灾害的冰雹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大小以及关键月份降雹的关键环境参量特征及阈值。结果表明:①山东降雹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降雹主要出现在鲁中地区和鲁北地区;降雹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可达14 d,最少仅为5 d;降雹主要出现在春末夏初,占全年降雹日数的65%;14:00—20:00是冰雹高发时段,占全天降雹的63.3%。②鲁中地区年平均出现大冰雹的次数最多,但半岛地区出现大冰雹的概率更大;大冰雹主要出现在5—6月,占全年大冰雹日数的68.6%。③山东降雹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深层(0~6 km)垂直风切变、显著的条件不稳定层结和适宜的特征层高度/厚度。④不同区域、不同大小以及关键月份的物理参量的特征和潜势预报阈值都有一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内陆地区、6月降雹、大冰雹较沿海地区、5月降雹、小冰雹的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大、干暖盖指数偏小、深层垂直切变有所增大、抬升凝结高度略偏高、-20~0 ℃层的厚度偏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前苏联不同地区的降雷可能性进行了考虑,并对其防雹的需要程度进行了评估。有关防雹应用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统计资料在文中做了介绍。统计资料包括:防雹保护区面积,冰雹、雷暴和阵雨日数,插云口数,播撒降雹云、有降雹危险云以及有可能降雹云的云块数,火箭和炮弹的消耗量,插云剂的消耗量,播撒成功和失败的播云日数和云块数,冰雹灾害面积,10个防雹区中的每一个防雹区以及整个前苏联防雹网络的防雹物质效果和经济效益。1自1967年以来,根据一项政府计划,在降雹可能性最大的下述地区,开展了旨在保护农作物的防雹工作。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4~6月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86 ~1998 年4 ~6 月份山东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每年4 ~6 月平均有135 个雹日;降雹范围一般较小,多于10 县的大范围降雹机率很小,平均每年仅11天。冰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匀,与地形有密切关系,鲁西北和鲁中山区是冰雹的多发区,而鲁西南和鲁南地区降雹极少,几乎十年一遇。降雹时段集中在下午至夜间。连续两天以上的降雹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自动雹雨分测计所测16次降雹天气系统自记纸做雹雨分档、同步读数分析,得到5种降雹类型及相关因子的分布特征:(1)降雹强度特大类;(2)降雹强度中小类;(3)降雹总量特大且具有毁灭性灾害类;(4)雹量成脉冲式涌动;(5)降雹云系弱、持续时间长、降雹量小及强度弱。这对研究冰雹云的结构、雹胚的生成起引导作用,为模拟冰雹生成和落地提供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德州降雹物理特征量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增  李凤声 《气象》1995,21(7):29-33
根据山东德州1988.9.17和1990.6.23降雹过程的冰雹样品和雹谱资料,研究了降雹物理特征量与冰雹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冰雹的气候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38a的降雹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的降雹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黑龙江省冰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空间上,黑龙江省冰雹天气分布中北部多,东南、西南部少;时间上,降雹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基本都集中于10-20时;冰雹天气年际变化明显,70年代至今,年代平均降雹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复州湾盐场降雹历史资料 ,归纳出冰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降雹几率 ,并对不同的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 ,从而为识别和预报冰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形势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巴彦淖尔市冰雹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巴彦淖尔市1974年-1993年降雹及天气图资料,归纳出巴彦淖尔市降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模型及降雹几率,并对不同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深入开展冰雹的定时定点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气象》2021,(6)
基于青海高原5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1980—2018年的观测数据,结合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皮尔逊相关分析以及概率密度分布等方法,揭示青海高原降雹频次、大小、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海拔高度、特殊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对冰雹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9年来,青海高原年降雹次数总体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后减少尤为明显,6—7月冰雹高发且减少速率为年内最快,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亦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较大冰雹发生概率明显增大;空间分布上,南部高海拔地区为冰雹高发区,降雹持续时间也较长,大冰雹落区主要在冰雹次数较少的东部低海拔地区;直径介于3~5 mm以及持续时长在2~3 min左右的降雹频率最高;较低的0℃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生成并且延长降雹持续时间,较高的0℃和-20℃层高度对支撑空中冰雹的碰并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降雹频次和降雹持续时间显著减少不仅与0℃和-20℃层高度上升有关,还与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气温日较差减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贵州区域冰雹天气过程的短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师军  刘俄 《贵州气象》1996,20(4):7-11
通过对贵州冰雹天气中天气形势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分析,隐雹天气系统与大范围降雹,连续2日以上降雹的天气过程分析,降雹系统与冰雹落区的关系分析,总结了贵州冰雹天气过程的趋势预报和短期预报方法,据天气系统的配置确定了降雹区,还利用1979-198年3月-5月中的250个冰雹天气和一般雷阵雨,阵雨天气过程的样本资料建立了客观的按月取判断冰雹天气过程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