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一、全区冰雹概况 我区冰雹一年四季均有出现,若以一天内(日界取20-20时)全区范围内任一地点出现降雹即统计为一个雹日,则1974~1985年12年内共出现雹日234天,平均每年19.5天,其中1980年最多共29天,1977年最少仅9天。表1为各个雹日出现的范围、频率、及其年平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CIMISS、遵义13个气象站月报表等数据,收集了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遵义地区气象站的冰雹、大风和降水情况,从冰雹直径、冰雹时间和空间分布、冰雹与大风的关系、冰雹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降雹以小冰雹为主,发生大冰雹的概率小;降雹持续时间以短时降雹为主,降雹点1日内多次降雹可能性小;降雹日数余庆最多,赤水最少,遵义东部降雹日数最多,中部、西部和北部依次递减,大范围降雹的可能性较小;降雹时间集中在2~5月,其中4月最多,旬分布上看,5月上旬降雹日数最多;遵义地区降雹主要出现在夜间,白天集中在14~20 时;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011~2020年冰雹日数总和很可能跌破历史极值;降雹点出现大风的可能性较小,但整个遵义地区在同一天内既出现降雹又出现大风的概率高达74.23%;冰雹直径和降雨量之间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单体冰雹云降雹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宏  宫福久  郭恩铭 《气象》1996,22(11):41-43
1995年6月14日辽宁省中南部一次多单体冰雹云降雹形成于冷锋系统,先后在4个地区降雹。当冰雹云在PPI上回波强度大于60dBz,回波顶部出现V形并且在RHI上回波宽度大于20km时,将出现降雹。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1981—2017年北京地区1010个高精度冰雹灾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年代际变化看,1981—1990年平均降雹日数为10 d,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年平均降雹日数均有所减少(5.67 d和4.33 d),而从2011年起,年平均降雹日数急剧增加到21 d。1981—1995年年平均最大冰雹直径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开始总体较小。从年变化看,冰雹日数的年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即初夏峰型,4月起降雹日数逐渐增加并在6月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地区的降雹分布十分广泛,但高频次降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部延庆区,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降雹,此外降雹高值区还出现在城区的海淀区。2010年后,降雹范围明显增大,同时降雹分布也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1~2015年(55年)中国地区577个地面观测站的冰雹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冰雹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日变化特征,包括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小时降雹累积持续时间和总降雹累积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地区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与海拔高度呈现较高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9。站点降雹累积持续时间的最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累积持续时间高达250分钟,其次为内蒙古中部以及东北部的山区地带,累积持续时间约为150分钟。(2)1961~2015年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呈现上升趋势,55年冰雹累积持续时间大约增长1分钟,且通过了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3)西北地区、北部平原地区和东南地区在1961~1980年期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在1970~2015年期间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1961~1980年期间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在西北地区的长期趋势变化主要受到日最低气温以及温度日较差长期年际变化的影响,在北部平原地区仅与温度日较差相关,而在东南地区与三个对流参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1970~2015年和1961~2015年期间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平均单次降雹持续时间的上升趋势分别与这两个区域的区域平均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4)单次降雹持续时间的日变化明显,午后至夜间出现的冰雹持续时间长于凌晨和上午的冰雹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峰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7时和18时。本文还利用探空资料分析了对流有效势能和Totals-totals指数与冰雹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20时(北京时)的对流有效势能和Totals-totals指数可能是冰雹持续时间日变化的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晓冶 《内蒙古气象》1993,(4):37-38,32
雹暴是内蒙古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大多冰雹的乌盟磨子山地区,年平均降雹日达10.3天,成灾日有3.3天,每年平均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9%,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可观。所以做好雹暴短时预报,适时识别雹云,对于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防御冰雹危害,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自1986年起做了以雷声信息判别降雹的试验,几年来取得了大量雷声信息的原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处理,初步分析了这些声信息的频谱及其差异,着重分析了降雹与非降雹雷声频谱特征,最后探讨了用雷声频谱特征预报和识别降雹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黔南州的冰雹特征。【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冰雹个例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速度等特征。【结果】黔南州的降雹主要出现在3、4月份,降雹以中冰雹为主,冰雹日变化明显,一天中冰雹主要发生在15时—次日00时,白天17—20时冰雹频发。降雹持续时间短,65%的降雹持续时间在5 min以内。冰雹云单体的移动速度范围为16~102 km·h-1,平均速度50 km·h-1。冰雹云单体的维持时间最短仅为17 min,最长可达290 min,平均122 min。冰雹云移动路径主要以西南路径为主,其次是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西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一线,西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西部的惠水、长顺,偏西路径的降雹点主要在黔南州中北部。影响黔南的冰雹云源地有境外移入和黔南州境内生成的两类,主要源地在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东部和北部、毕节市东部和南部以及贵阳市南部,不同路径的冰雹云源地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结论】本文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延安宝塔区近10年冰雹时空分布与历史状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延安宝塔区2004—2013年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历史统计资料(延安国家基本气象站资料为1951—2003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a平均每年有降雹日8.4d,以单个冰雹日居多;4—10月降雹较多,6—8月更为集中;一日内冰雹发生时间主要在13—20时,密集降雹在15—17时;以直径为1~5mm的小冰雹为主;近10a冰雹造成的灾害损失远大于20世纪80—90年代。与历史资料相比:年平均冰雹日增加明显;降雹时间和冰雹移动路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最大冰雹直径变化较大,近年以小冰雹居多。冰雹日较历史有明显增多,主要由资料来源、通讯方式、冰雹灾害关注度等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天水市近40a冰雹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省天水市7个气象站1971~2010年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 a来该地冰雹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市的冰雹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年际变化。日分布以午后型(13~18时)为主,占全年降雹日数的49.1%;月际变化成单峰型,降雹时段集中在5~8月,占总日数的74.8%;年均累计降雹平均日数为6.4 d,降雹总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拔海高的地区冰雹发生较多,山区多于平川地区。影响天水市的冰雹路径大多呈西北—东南方向,降雹天气以西北气流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永登县冰雹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永登县1957~2001年冰雹资料和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永登雹期较长。每年4~10月都有可能出现降雹,年均雹日3.87d;降雹的年际变化不均匀,1985年冰雹发生频率最高以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月、旬际变化存在较明显的两峰现象,主峰在6月上旬,次峰在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冰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周筠 Kajik.  M 《高原气象》2000,19(3):339-347
利用1998年4~9月间进行的GAME-TIBET青堪稿原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及大气平均电场加强期观测实验资料,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民电场作了定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雹过程中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系统中的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均为负值,其峰值也均强于-22kVm^-1;在降雹过程中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大民场强度基本不断增强,但降雹开始时大气电场强度并不达到其峰值,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开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0~2003年4~10月吉林省9个市(州)51个气象站冰雹天气的降雹日数、年分布、年变化、日变化和降雹的主要路径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把近14年与过去30年吉林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相比较,除冰雹年变化和日变化无差异外,降雹日数年分布和主要冰雹路径有所不同。分析表明,近14年降雹线共9条,大部分大致呈NW-SE走向,其中有2条SW-NE向降雹线穿过全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河池地区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拔海高度在200~90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下坡作用”,自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居高临下,将位能转为动能,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我区大部份为山炭岩山地,白天容易受热增温。河谷、盆地交错出现,地表起伏不平,地形复杂是造成多冰雹的因素之一。雹灾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出现,是我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冰雹的统计特征1、冰雹的年际变化:根据71~79年我区降雹资料,以地区内有一个公社以上有冰雹出现,具有同一的影响系统,同一降雹时段的作为一次冰雹过程统计(表一)。每年平均有5.3次,最少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降雹天气系统特征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分析 1 986~ 1 998年 4~ 6月山东省每次降雹过程的天气系统的基础上 ,将降雹天气系统分为 4类 ,计算了每类降雹系统的平均环流场和风场等及与主要冰雹落区的关系 ,为冰雹客观预报和防雹减灾提供了一定的环流背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冰雹是我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据全省气象灾情资料统计,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数千万元,其中以农业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为了减轻或防止雹灾,对冰雹的活动规律的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目的,本文初步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冰雹降雹特征与时空分布.1 降雹特征1.1 持续时间短据1959年-1990年气象资料,降雹持续时间大多数在10分钟以内,最短的不足1分钟,由表1可  相似文献   

16.
一、立项背景 冰雹是一种短时强烈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灾害。据统计兵团农六师1994-2003年10a间,平均每年有2~3个成灾降雹日,每年冰雹受灾面积达6000hm^2,直接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8年4~9月间进行的GAME-TIBET青藏高原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及大气平均电场加强期观测实验资料, 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作了定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雹过程中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均为负值, 其峰值也均强于-22 kVm-1; 在降雹过程中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 大气电场强度不断增强, 但降雹开始时大气电场强度并未达到其峰值, 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开始降雹的时刻略有滞后; 在各降雹日中, 较强的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对应着各冰雹谱分布段较多的冰雹数目, 而这种较好的相关在各谱分布段上都表现出来; 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 每5 min闪电频数不断增强.在开始降雹时每5 min闪电频数平均达到43, 峰值的出现时刻略滞后于开始降雹的时刻, 这一滞后时间一般平均在3 min左右; 在降雹过程中, 单位面积中的冰雹数目与对应时段内总闪电数有着较好的对数关系, 相关系数R为0.954 0.在降雹过程的时间序列上, 冰雹云成熟期过后, 总闪电次数与冰雹降雹率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1-2005年三门峡市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冰雹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系统、本站要素指标及雷达回波特征等,结果表明:渑池县降雹次数最多,灵宝次之,卢氏最少;降雹集中在4-8月,13-19时降雹几率最高.三门峡降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蒙古-华北冷槽、冷涡型和西北气流型.受上述天气系统影响时,500 hPa有冷平流,若地面连续2~3天增温增湿,有可能出现冰雹天气.此外,雹云雷达回波强度>50 dBz,云顶高度>10 km,云顶温度<-40℃,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有明显的跃升.是降雹的前兆.  相似文献   

19.
德州降雹物理特征量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增  李凤声 《气象》1995,21(7):29-33
根据山东德州1988.9.17和1990.6.23降雹过程的冰雹样品和雹谱资料,研究了降雹物理特征量与冰雹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一场强烈的冰雹在很短时间内会使农作物、水果等遭受极大的损害,从而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较严重的影响。辽西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市及锦西市所辖的全部15个县(市),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省冰雹多发区,每年都有较大范围的系统降雹,而局地性降雹则更加频繁,最多年份(1980)高达59天。每年大约有200万亩农田遭受灾害,绝收近四分之一.因此,全区多数市、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