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引言2007年1月29-31日,绥化市出现了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降雪中心在绥化市的北林区降雪量为10 mm。望奎、庆安、绥棱降雪量为8-9 mm,其余县(市)降雪量为4-5 mm,全市平均降雪量为7 mm。此次大风降雪天气是一次常见的过程,但是由于这是绥化市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给道路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对春季保  相似文献   

2.
正1天气实况2016年7月23日20时-24日20时黑龙江省共计有3个国家站降水量超过50 mm,达到了暴雨级别,最大降水量为79.4 mm出现在哈尔滨的通河站;有16个站出现了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降水主要分布在伊春南部、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等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集中在哈尔滨东部及佳木斯西部地区。统计24日08-20时的12 h降雨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山东省122个国家自动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资料,从日积雪深度和过程总降水量两个角度分别定义第一和第二类极端降雪事件,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如下:(1)山东省极端降雪事件发生在江淮气旋和回流天气形势下,出现在11月(初冬)和2月(早春)的可能性最大,江淮气旋类多出现在2月,回流类多出现在11月。(2)极端降雪事件中鲁东南、鲁西北西部和鲁中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且出现极端降雪次数多。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降水量大值中心出现在鲁东南、鲁中北部和半岛地区,而回流类过程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3)相比较于江淮气旋类降雪过程,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出现的单站最大降水量更大,且大雨以上量级降水范围更广。通常极端降雪过程中,降水量最大为50.0~59.9 mm,多数站点过程降水量为10.0~29.9 mm。(4)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两类极端降雪过程地面气旋初生时中心气压值、冷高压中心强度和位置、低空急流的厚度和强度等特征有所不同。(5)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水汽辐合层次深厚,700 h Pa与850 h Pa均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中水汽辐合层次较低,主要位于850 h Pa附近。对于过程降水量超过50.0 mm的极端降雪事件,700 h Pa和850 h Pa比湿均达到并超过5 g·kg~(-1)。(6)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伴有不同范围寒潮。  相似文献   

4.
2006-01-17T 08—20T 08,宝鸡出现了一次中到大雪天气过程,18日08时到19日08时扶风降雪量达18.9 mm,为历史少见。通过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低空急流输送丰沛水汽,东路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在河套交汇,造成这次强降雪;低空东风急流形成,使低层水汽输送增强,辐合加大,辐合层加厚,是降雪增大的关键。在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tBB为-10oC左右的低云稳定少动,对应降雪持续,当tBB<-60oC的高空对流云移经宝鸡时,降雪增强。  相似文献   

5.
强降雪是阿勒泰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61-2013年11月至次年3月该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资料,定义了强降雪特征量,运用信息扩散理论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强降雪特征量的异常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2009年冬季雪灾为全区型、2010年为西部型异常雪灾年。强降雪频次异常偏高年,福海和青河出现1a、其它各县市出现了2-3a;强降雪量异常偏多年,地区北部和东部各县市出现1a,西部和南部各县出现2a。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强降雪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强降雪高风险区在阿勒泰市以及富蕴县,青河县为中风险区,哈巴河县、吉木乃县低风险区,布尔津县和福海县为极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10a)-1的速率在减少,1985-1999年为降雪量偏多期,2000年以来为降雪量偏少期;(2)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雪雨比以4.0%·(10a)-1的速率在减少,长江源区西部及黄河源区西部是雪雨比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其余地区减少速率相对缓慢;(3)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1天,曲麻莱、五道梁、沱沱河一带以及黄河源区中西部是降雪日数的大值区,降雪日数以14 d·(10a)-1的速率在减少,黄河源区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4)三江源地区各月降雪量及降雪日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5月,小雪易出现在3月或4月,中雪和大雪以上量级在秋末、春季出现的概率最高;(5)随着海拔的抬升,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冷季降雪量多的年份,径流量也随之增大,且径流量相...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20年吉林省气象基本站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期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雪旅游期开始时间北部早于南部,西部早于东部;结束时间南部早于北部,东部山区结束的时间最晚.平均气温低于0℃、-5℃、-10℃、-15℃的日数表现为东部山区最多,中西部地区次之,南部地区最少;降雪量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增多分布,大值中心位于白山中部,平均达到90mm;中东部区域降雪日数最多,最多降雪日数比最少降雪日数多1倍;降小雪的日数南部最多,降中雪的日数中南部最多,降大雪的日数分布与降中雪的分布大致相同;吉林省的东南部具有0℃以下日数长、降雪日数多、降雪量大等特点,最适合冰雪旅游,中部次之.  相似文献   

8.
强降雪是阿勒泰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61—2013年11月至次年3月该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资料,定义了强降雪特征量,运用信息扩散理论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强降雪特征量的异常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2009年冬季雪灾为全区型、2010年为西部型异常雪灾年。强降雪频次异常偏高年,福海和青河出现1a、其它各县市出现了2~3 a;强降雪量异常偏多年,地区北部和东部各县市出现1a,西部和南部各县出现2 a。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强降雪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强降雪高风险区在阿勒泰市以及富蕴县,青河县为中风险区,哈巴河县、吉木乃县为低风险区,布尔津县和福海县为极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以乌鲁木齐冬季清雪工作需求为牵引,利用乌鲁木齐2006—2016年冬季(当年11月—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积雪深度、气温和173 d降雪日的逐时降雪量资料,分析了近11年冬季各量级降雪的分布特征、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的日变化特征;对积雪深度和对应降雪量做线性拟合,得出二者比值大体为0.968 cm/mm。得出清雪预报服务的重点是:小雪的有无、降雪起止时间和累积降雪量、积雪深度的预报,难点是中雪、大雪特别是暴雪和对应的积雪深度的精细化预报。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10日东部农业区出现了冰雹天气过程,大通13时16分至13时25分出现了冰雹,冰雹最大直径为14mm,乐都17时35分出现了冰雹,冰雹最大直径在45mm,互助18时38分出现了冰雹,冰雹直径达10mm。  相似文献   

11.
1天气与灾情2012年7月2日,受东北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全省出现降水,其中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地处松嫩平原中部的绥化市兰西县日降水量最大,为33 mm,降水时段集中在17-19时,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根据各地上报的灾情,2日下午松嫩平原东部、牡丹江半山区发生多起冰雹灾害,因此可确定2日是典型的冰雹易发日。2天气形势分析(1)高空形势。2日08时,850 hPa上黑龙江位于冷涡前部,切变线位于黑龙江中北部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地区。(2)地面形势。东北低压中心位于黑龙江西南部,08-20时地面暖锋随低压中心逐渐南压到吉林省。14时暖锋位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12.
黄威 《气象》2013,39(2):259-264
2012年11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性分布,中心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大;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90°E附近,且东移频繁;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7 mm,比常年同期(18.8 mm)偏多68.6%.全国平均气温为2.0℃,比常年同期(2.9℃)偏低0.9℃.月内,出现4次全国范围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和3次暴雨过程;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和降温天气,其中华北大部地区出现今年冬半年首场降雪天气,京津地区、河北、内蒙古等地均出现极端降水;江南、华南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13.
1降雪概况 11月30日-12月3日,黑龙江省迎来2014年冬第一次大范围的降雪天气。此次降雪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雪量大,降雪同时风力较强、雪后降温明显的特点。1.1影响范围广11月30日-12月3日受高空冷涡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天气,降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吉林省46个气象观测站1962-2012年降雪期(11月至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小波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a来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降雪集中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吉林省雪期降雪的集中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24a和13a长周期变化,并存在着3a、6a和8a的短周期变化;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期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24a和11a的长周期变化,另外在1982之前和2000年之后存在着3a左右的短周期变化。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度下降趋势,存在突变,突变时间在1979年前后;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期的上升趋势有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6年前后。EOF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呈现东(正)西(负)的反向分布,结合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吉林省东部降雪集中度较高,西部集中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吉林省西部降雪集中度较高,而东部较低。第二模态吉林省西部地区整体呈现一致的偏高的趋势,而东部地区呈现中(正)东西(负)的分布状态。结合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吉林省东部、西部降雪集中度较高,中部集中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吉林省东部、西部降雪集中度较低,而中部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与吉林省中部、南部和西部降雪量呈显著正相关;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期与吉林省东部和西北部降雪次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1—2020年11月至次年4月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站24 h(08—08时)累积降水量、24 h新增积雪深度、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地面风速等资料,通过对筛选出来的降雪事件分析全市降雪含水比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地面温度和地面风速对降雪含水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市24 h降雪含水比平均值为10.01,中位数为9.30,众数为11.50;变化范围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00~22.00,降雪含水比大于22.00的极端值出现频率较低。(2)呼伦贝尔市各地平均降雪含水比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台站的平均降雪含水比变化范围在8.69~11.72;11月至次年3月平均降雪含水比稳定在10.00附近,12月最大,4月最小,存在显著月变化特征。(3)不同量级降雪的平均降雪含水比不同,中雪约为10.00、大雪约为9.00、暴雪及以上为8.60,呈现出降雪量级越大其值越小的特征。(4)地面温度为-18.0~-3.0℃,平均降雪含水比稳定在10.00~11.00;当地面温度低于-18.0℃或高于-3.0℃时,平均降雪含水比不稳定,呈跳跃性,忽高忽低。地面风速> 4.5 m·s...  相似文献   

16.
1 天气实况 1996年2月22日夜间,义乌市开始降暴雪,到23日8~20时本站测得降雪量达10.3mm,雪深1lcm,降雪到24日中午结束;过程最大积雪深度达12cm。由于组织工作及时主动,尚未造成明显的灾情。 2 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测云雷达在降雪观测中的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毫米波云雷达联合称重式雨量计、气球探空和S波段天气雷达在北京对2015年11月三次降雪进行了观测,以2015年11月22~23日降雪过程为例,主要从降雪系统的宏观结构特征、微物理变化以及毫米波雷达在降雪探测中电磁波衰减情况、雪粒子含水量和地面降雪量估测几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毫米波云雷达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能对降雪系统进行精细化探测,在降雪系统发展最旺盛的阶段能够通过反射率(Z)、退极化比(LDR)和径向速度(V)初步判断出云中是否含有过冷液滴;(2)降雪回波强度最大值能反映整层云系中含水量最大的区域,当最大值Z大于20 dBZ时,最大值的大小、最大值持续时间、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与地面降水量成正相关,速度最大值表示云中粒子上升最大速度(速度为正时)或者粒子下落的最小速度(速度为负时),主要分布在-0.5~2 m s?1,速度最小值表示粒子下落的最大速度,主要在-3~-1 m s?1;(3)随着高度增加反射率的垂直廓线会出现多个峰值,这是由于不同高度层风速分布不均造成的,降雪回波这种特点比降雨回波更明显;(4)对比Ka与S波段雷达反射率可知,两雷达反射率平均差值小于2.5 dBZ,Ka波段反射率略大S波段雷达反射率;(5)降雪量反演与地面降雪量仪数据对比,逐小时降雪量反演精度为20.38%,累计降雪量反演误差为6.58%,24小时累计降雪量绝对误差为1.9 mm,说明云雷达估算累计降雪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很准确的反映地面实际降雪情况,当降雪系统发展旺盛时,雪粒子含水量分布在0.05~0.15 g m?3,在降雪初期或者降雪系统消散期,雪粒子含水量一般小于0.04 g m?3,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整层降雪回波的雪粒子含水量。这些云雷达在降雪观测中的应用和初步分析结果可以更好的地了解降雪系统宏微观结构,为云模式的发展和人工影响天气中增雪潜力评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丁栋生  李树林 《气象》1993,19(10):52-53
1993年4月9日夜间,辽宁省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雷打雪”现象。据绥中站记录:19时20分降雪,19时45分闻雷,雷声持续到20时27分终止,23时15分阵雪停止。降雪量9.3mm,积雪深度12.5cm,为1954年建站以来4月份降雪量之冠。  相似文献   

19.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20.
1概况9516号强热带风暴是一个路径少见的南海热带气旋。1995年10月9日08时生成于永兴岛东南方约600公里的海面上,生成后迅速西移,11~13日经过海南岛南部、西部、西北部海面加强北上。13日02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15时在广西合浦登陆,然后东北移与西风槽合并减弱消失(见图1)。在这个强热风暴西移北上的过程中,广东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12日暴雨是台风倒槽造成的,14日暴雨则是台风槽与500hPa西风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天雨量在100~400mm之间(见图2)。暴雨中心出现在阳江市西北部八甲镇,总雨量为385.7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