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与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5年12月4日山东半岛出现的罕见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后横槽影响是造成大范围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黄、渤海为大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产生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途经海面的强冷平流带来丰富的水汽,是造成大暴雪的最终原因。通过对湿位涡的分析发现,暴雪落区与MPV2负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淑玲  闫淑莲 《气象科技》2003,31(3):183-185189
对1980~1999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威海市降雪量和08时探空及地面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20年中冬季共出现21个暴雪日,平均每年有1个暴雪日,造成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系统为冷涡深槽和南支槽两大类,其中主要影响系统为冷涡深槽类,发生20次。  相似文献   

3.
河北北部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湿位涡理论及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对2007年3月3—4日河北省北部出现的罕见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西来槽和地面气旋是造成大范围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雪发生在700 hPa湿位涡正压项MPV1正值区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负值区中。由于等θse线变得陡立密集,大气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MPV2绝对值增大,大气湿斜压性增强,导致下滑倾斜涡度发展,是形成此次暴雪的重要原因。湿位涡对暴雪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5年12月3—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4次持续性冷流暴雪的特征及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冬季强冷空气暴发南下时, 波状冷流云在渤海发展造成山东半岛暴雪, 暴雪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映了暴雪回波PPI强度为35~40dBz, PPI径向速度图上反映低空急流和风辐合特征, RCS, VCS产品反映暴雪回波的垂直特征; 4次暴雪过程对应500hPa中高纬度欧亚上空为两涡一脊的建立和维持, θse时空演变反映4次强的干冷空气对应4次暴雪过程; 暴雪发生时南北风在渤海附近存在一弱的风区; 暴雪日水汽较非暴雪日充沛, 垂直上升运动和低层散度辐合与强降雪相对应; 暴雪日在渤海附近海面温度与850 hPa温度差大于20℃; 暴雪区为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部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2006年1月3—5日陕西中部局地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500 hPa为弱西北气流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暴雪区位于Tbb等值线密集区中;散度场在垂直方向表现为辐合-辐散-辐合-辐散的双层结构;暴雪区位于低层高压底部,低层为负涡度,上升运动发展到整个对流层;高压底部的700 hPa东北风、850 hPa偏东风为暴雪区提供水汽,但暴雪的水汽通量值较小,这可能是造成局地暴雪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6.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春岩  杨晓霞 《山东气象》2001,21(4):10-11,13
分析2001年1月6-7日山东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表明:暴雪天气过程是由江淮气旋和850hPa西南涡共同影响造成的。降水发生在对流稳定而对称不稳定大气中,江淮气旋及强降水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低空急流是造成暴雪天气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7.
哈密南部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11月19~20日哈密暴雪天气分析表明,暴雪是萨彦岭低涡直接南压进哈密南部造成的.深厚的低值系统为暴雪产生提供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低层风场辐合及中高层强西南气流为暴雪提供充足的水汽,而冷暖、干湿空气的水平、垂直交换,使大量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8.
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的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的17次区域性暴雪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性暴雪的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性暴雪日。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地区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月6—7日阿勒泰地区普降暴雪造成罕见雪灾。通过对常规资料、ECWMF客观分析和T639物理量产品00、03时及06时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其黑体亮温分析,对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欧亚范围内呈两槽一脊的Ω型,欧洲和萨彦岭均为深厚低涡、西西伯利亚到泰米尔半岛为强阻塞,及中纬度纬向锋区是造成此次暴雪天气的大尺度系统;地面图上,暴雪产生于中亚气旋前部的暖锋前部及850 hPa中尺度切变线和幅合线附近的重叠区域。高湿区和强上升区,云系的发展和移动均与降雪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单站高空风时间剖面图揭示了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切变线的变化和暖湿气流的输送;单站的物理量变化对暴雪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22日塔城市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文章着重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T—Td等,指出暖湿气流是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云图、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常规观测资料和MM5模式模拟结果, 分析了2005年12月4日典型冷涡造成山东半岛暴雪的云带变化、 对流单体的生成与发展、 低空急流特征及雷达强回波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冬季冷涡携带强冷空气南下, 经过渤海暖湿下垫面后影响山东半岛时, 卫星云图上从渤海到山东半岛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造成暴雪的西南-东北向结构特征的横向云带; 雷达图上, 在渤海到山东半岛形成一强降雪回波带, PPI径向速度图上可清楚地分析出暴雪区的低空急流和中尺度对流的低空辐合, 雷达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产生在零速度线附近和低空急流的存在; MM5模式模拟结果显示: 暴雪发生时山东半岛在1.5 km存在低空急流, 水平风的时间-高度垂直剖面反映暴雪发生时干冷空气经过暖湿的渤海海面在700 hPa以下出现暖平流, 垂直上升运动和散度的低层辐合、 高层辐散与雷达图像反映的强降雪回波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FY-2C卫星云图及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2015年11月5—6日和21—22日内蒙古自治区两次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西风槽、700 h Pa急流和切变线及地面倒槽是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云团是造成两次暴雪过程的直接原因。700 h Pa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及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700 h Pa急流越强且持续时间越长,降雪持续时间越长,降雪量也越大;系统性抬升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冷空气"楔入"构成低层冷垫,温度差异及其垂直切变导致动力锋生,锋面次级环流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暖湿气流在"冷空气楔"上爬升,"冷垫"与"暖盖"是暴雪产生的热力条件;最强降雪出现在锋区最强且开始减弱期间,暴雪区对应相当黑体温度低值中心(TBB≤220 K)、850 h Pa水汽辐合中心及最大上升运动中心;基本反射率因子达30—35 d Bz,可导致局部强降雪;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S"型结构,"牛眼"结构长时间存在可使降雪持续或加强。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暴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侧2002年10月18日一次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在36°N附近交汇形成的高原切变线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暴雪发生在700 hPa湿位涡正压项MPV1正值密集带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负值区中。由于等eθ线变得陡立密集,大气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MPV2绝对值增大,大气湿斜压性增强导致下滑倾斜涡度发展是形成此次暴雪的重要原因,它对暴雪预报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FY-2C卫星云图TBB(云顶亮温)、多普勒雷达、NCEP等资料,对2010年4月13日晚到14日上午陕西中部暴雪以及陕南雷暴天气的特点、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高空锋区和青藏高原东移的低槽是造成陕西关中北部暴雪及陕南南部雷暴的影响系统;700hPa西南风急流输送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横切变上较强的风速、风向辐合产生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暴雪和雷暴的动力条件;动力强迫作用在这次雷暴、暴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高空锋区、高空急流及低空急流相联系的次级环流上升支是这次雷暴的触发机制之一;过程前期低层被冷空气控制,存在较明显的锋面逆温,逆温层之上的气块绝热上升获得浮力导致雷暴,说明这次过程存在着高架雷暴;暴雪过程存在着中尺度的地面辐合线,陕南南部雷暴天气是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3年3月14日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从高空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高空500hPa有利于初春产生大雪到暴雪天气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急流对此暴雪天气的影响以及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次伴有雷暴的暴雪天气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鹏  蔡哲  张永靖  任健 《气象科学》2015,35(2):210-2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采用针对对流发生的诊断分析方法对济南市2010年2月28日—3月1日的一次伴有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和触发机制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雪过程是受高空槽影响产生的,中低层的暖湿急流的输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造成暴雪和雷暴的不稳定状态包括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而锋生次级环流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原因。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带状回波和强风速垂直切变反映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存在。云顶高度超过-40 ℃层,满足产生雷暴和闪电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初春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前期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几个方面,对吉林省2007年3月4日的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江淮气旋和南支槽东北上是造成此次暴雪的主要原因,贝加尔湖强冷空气是产生此次暴雪的另一有利条件,另外充足的水汽和强的水汽辐合、强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等对2009年11月11—12日菏泽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和中低层水汽辐合作用是暴雪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条件,影响这次暴雪有两个水汽来源,一个是700hPa的西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一个是850hPa的偏东风对水汽的输送,两个水汽输送带的辐合中心在菏泽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造成这次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数值预报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引言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灾害天气之一,黑龙江省暴雪天气最易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学者对暴雪天气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取得一定成果。袁美英等分析了造成黑龙江省大雪、暴雪的几种环流形势,并对每种环流形势给出了预报着眼点和指标;高玉中等采用温压结构的天气概念模型分析技术,研究了黑龙江省暴雪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末黄淮暴雪的特点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东勇  刘勇  周昆 《气象》2006,32(1):30-3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2004年12月20日夜里起到22日黄淮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发现黄淮地区暴雪天气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明显不同于梅雨锋暴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可以很好地反映这场暴雪的特点:对流高度不高,平均高度3~4km左右,最高不超过8km。在强降雪时近地面925hPa附近伴有很强的超低空急流,东北偏东风,风速达12~14m·s-1。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有很强的斜压性。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这次过程的演变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