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951—1974年,共24年的500毫巴月平均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现象作了环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环流的长期演变的特征。它们之间从前冬就表现有载然不同的环流特征和演变过程。本文还讨论了极地涡旋,50°—80°N间的欧亚阻塞高压,南支槽,西太平洋副高脊以及东亚大槽等系统的分布及演变过程。给出了旱年、涝年的环流模式,提出了汛期旱、涝长期预报指标,并据此做了1976年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了环流异常的正压性、驻波性等空间结构特征和环流异常的相似性演变,以及如何将这些特点引入到长期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群 《气象》1976,2(3):17-19
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出现持久性干旱和洪涝,就对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影响很大,为此,与天斗争,作好汛期长期天气预报是极为重要的。经分析发现,夏季如果长江中下游出现大旱大涝,其前期1—3月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温度分布,都有显著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分析这些特征的基础上,经过近七年来预报实践,效果较好。 预报点聚图的建立和实践检验 一个地区出现异乎平常的持久旱涝,是由于大气环流出现了反常现象,且这种反常环流十分稳定和长期维持。这种大范  相似文献   

4.
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统一的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邦林  丑纪范  刘洁 《气象学报》1993,51(2):227-231
大气环流异常的空间分布结构、年内演变和年际演变规律与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对它们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以及形成和变化的物理原因作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是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变化研究很有成就的一个方面。但是上述的多数工作主要是对环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规律分别进行研究,以揭示时空各自独立的分布规律,如大气中有空间上的遥相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冷夏、热夏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1951—1978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500毫巴、100毫巴月平均环流资料和太乎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讨论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冷夏、热夏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及其演变,得出了一些制作长期天气予报的着眼点和予报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得到的前五项自然正交函数的时间系数出发,利用互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候平均环流演变与我国大范围候平均温度的关系在频率域上的特征,得到了凝聚函数显著的主要频带;初步探讨了这种关系的时空结构。这对于深入认识长期天气过程和以环流演变为因子的候平均温度的预报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得到的前五项自然正交函数的时间系数出发,利用互谱分析方法,研完了候平均环流演变与我国大范围侯平均温度的关系在频率域上的特征,得到了凝聚函数显著的主要频带,初步探讨了这种关系的时空结构。这对于深入认识长期天气过程和以环流演变作为因子预报候平均温度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识东亚500hPa环流与盆东伏旱强度关系,我们利用1951 ~1980年500hPa的平均图资料,取110°E经向剖面,计算出各类旱年平均地转西风风速分量的时间演变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伏旱同期和前期东亚上空500hPa环流演变特征,并运用分析结果建立了判别预报指标,可为制作长期预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1998,22(6):849-857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指出中高纬和低纬环流不同季节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认识东亚 50 0hPa环流与盆东伏旱强度关系 ,我们利用 1951~ 1980年 50 0hPa的平均图资料 ,取 110°E经向剖面 ,计算出各类旱年平均地转西风风速分量的时间演变图。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了伏旱同期和前期东亚上空 50 0hPa环流演变特征 ,并运用分析结果建立了判别预报指标 ,可为制作长期预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和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娄底市久旱转暴雨天气过程环流演变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演变,是久旱转雨的前提条件。经干旱期间与暴雨时段大尺度环流场前后对比分析得出,干旱期间500hPa高度场长期维持“西高东低”环流形势,暴雨时段环流场迅速调整为“东高西低”。干旱时期水汽输送条件弱是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暴雨期间西南气流加强,水汽输送通道建立,这种水汽输送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天气予报,尤是特旱、特涝天气趋势予报,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系统、完整、可靠的方法。关于造成长江流域特旱、特涝的环流形势分析,已做了大量的工作(1、2、3),对形成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大气环流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作好长期天气旱涝趋势予报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通过特旱、特涝的几个典型年份500mb月平均环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造成旱、涝的不同环流特征。然后,通过旱、涝年份前期冬半年(10月至当年3月)各月500mb月平均图的相关分析,探索影响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的前期环流特征。并对某些主要的影响环流系统的演变过程作分析。找到了若干供长期降水予报用的指标,建立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月平均温度距平特征,将华南春季温度状况分为稳定型与变动型两类。引用若干表征环流和气象要素长期累积变化的参数,综合分析其演变规律。发现西北太平洋副高和极区环流的相互消长是制约我国大范围冬春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这种消长过程并与低纬度高层环流和高纬度冬春积雪面积变化有关。最后根据实践和比较分析提出,华南春季温度的长期预报应侧重低纬环流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灾情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景;该年是近百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弱最偏东的一年,这是形成大旱的主要原因;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偏少和台风位置偏东、偏南,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兴劳 《气象》1989,15(6):20-20
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汛期降水预报会商会和长期天气预报学术研讨会。 参加会商会的有中央气象台和省(市、自治区)的长期预报员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会议分析了前期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北半球大型环流演变过程及其规律在上一讲里,已明确指出:中期天气预报是指3天以上到一个月以内的预报,不过目前习惯上多指3至10天的预报.只所以如此定义和划分是以其中期环流形势和演变作为主要依据的.那么,何谓中期环流形势及其演变?中期环流形势的特点是什么?中期环流形势演变的具体过程如何?它们的规律性怎样?如何分析和把握中期环流形势,推断未来演变趋势,进而用天气学方法作出中  相似文献   

19.
汛期行星尺度的驻波或环流系统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就构成大范围旱涝的长期天气过程。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影响的天气系统有时虽与其他年份系统过程相似,处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就容易形成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而在旱年的环流背景下,就不容易形成较大降水过程。由此可见,形成汛期大范围旱涝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太阳、月亮的活动,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浙江汛期早涝的成因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流域1951年至2000年5~7月总降水量资料,对梅汛期旱涝与前期500hPa大气环流和四大副高(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全北半球)的长期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和太阳活动的背景下,四江流域旱涝的前期环流和副高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