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鸣盛 《气象学报》1981,39(3):321-331
本文以海河流域15个测站1951—1976年6—8月的降水量确定夏季旱涝年份。用500毫巴欧亚月平均图分析旱涝年的平均环流特征,发现:具有明显的差别。采用西风指数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脊点,概括得到夏季旱涝型,并揭示亚洲中、高纬西风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在春季就有所反映。给出了一些可供长期预报参考的指标。 通过最近三年实况的检验,证明对于海河流域夏季旱涝的西风指数型是可用的,其前期指标是有预报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旱、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年前冬大型环流已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前一年12月的极涡强度、高原高度场,北太平洋赤道海温,以及前冬(12~2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前冬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多少,在旱涝年也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旱涝发生的前期强信号,并确定其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8—2012年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1974—2012年月平均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盛汛期旱涝急转事件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在盛汛期的月际振荡是海河流域旱涝急转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涝转旱年及旱转涝年涝期对应于"西低东高"的流型(海河流域上游为低槽区,下游为高压区),冷暖空气活跃且易于较长时间在流域交绥,低层水汽输送较强且有正涡度异常,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偏强,流域多雨偏涝;旱期则对应于"西高东低"的流型,西风带环流较为平直,低层有负涡度异常且水汽输送偏弱,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偏弱,海河流域因而少雨偏旱。海河流域旱急转涝(涝急转旱)事件易发生在南亚夏季风偏弱(强)的背景下。海河流域盛汛期旱涝急转与初汛期流域上空气压场强度以及北太平洋涛动(NPO)、南半球环状模(SAM)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上述因子可能是旱涝急转事件的前期信号。  相似文献   

4.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成固和预报方法出发,研究它们前期大尺度环流特别是冬季风特征的差异。在1951~1991年中选取江淮流域旱、涝各10个个例,对它们前冬的西风带环流,低纬大尺度风场,垂直环流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给出了冬、夏环流和天气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力的证据,同样也为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提供有意义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4,(6):11-17
一、前言过去天气工作者对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做过不少研究,有的也曾分析过其前期的环流特点,对江淮流域夏季发生旱涝的环流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大都着重于长江流域,并多是个例分析,而对旱涝灾害频繁的淮河流域地区的夏季旱涝问题,特别是对具体制作淮河流域夏季旱涝长期预报进行专门的分析工作,还是很少见的。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的教导,在过去多年来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长期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1951—1970年共20年的500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5~8月逐月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结合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贵州省夏季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旱涝急转存在连续性和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年代际差异较大,但总体涝转旱次数少于旱转涝次数。贵州省旱涝急转事件更容易出现在南部及东部。分析环流特征发现:旱转涝年,旱期中高纬地区纬向型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贵州省位于其北侧,低层为下沉运动;涝期为经向型环流,副高脊线位置偏南,面积偏小,贵州省位于副高西侧边缘,低层为上升运动。涝转旱年,涝期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跃,副高位置偏南偏东,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流域,利于贵州省降水偏多;旱期副高偏北偏东,贵州省受高压脊控制,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7.
吴波 《气象学报》1985,43(2):221-229
本文通过冬季黑潮海域海温与亚洲中、南部环流各月参数相关计算和感热释放参数计算以及华北平原夏季旱涝的环流分析,指出: 1.冬季黑潮海温在海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一点是对春季亚洲副高起加强作用; 2.冬季黑潮海温感热释放直接影响春季副高脊线的连续演变,冬季海温—春季副高存在季度热效应; 3.春季亚洲副高系统的调整直接影响华北平原夏季旱涝,春季副高—夏季华北旱涝存在季度相关效应。最后给出了应用十年效果良好的夏季降水予报方程。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指赤峰市和通辽市)夏季旱涝关系密切的西太平洋副高、亚洲地区环流和蒙古冷涡三个主要的天气系统入手,分析旱涝年的环流差异。结果表明:⑴夏季蒙古冷涡偏多、副热带高压偏强和北半球盛行经向环流,是造成夏季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形势;⑵冬季北半球极涡纬度和亚洲地区的环流指数对夏季环流形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二者相互动态地影响了夏季旱涝,据此建立夏季旱涝预测模型。经过1995—2008年14年的实际应用,趋势准确率为85.7%。  相似文献   

9.
松嫩辽流域夏季面雨量预测因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50余年45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松嫩辽流域夏季面雨量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夏季面雨量异常的前期因子, 提出了一种利用前期11~12月北半球环流异常特征对该流域夏季旱涝趋势定性预测的方案, 方案中定义了两个反映中高纬环流异常的指数, 可以较好地分辨和预测松嫩辽流域面雨量异常。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发布的500hPa高度和OLR场以及福建38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福建夏季降水异常与ENSO及东亚夏季风、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进退的异常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直接影响夏季降水的异常副高脊线位置由春入夏北进的急缓,可能是夏季旱涝前期征兆;ENSO发展不同阶段,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年变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旱涝在较大程度上依赖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与ENSO循环有关的东亚太平洋地区EPA遥相关距平波列,严重地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及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是导致福建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淮流域旱涝与大气遥相关经向波列路径特征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江淮流域旱涝的影响系统及其演变特征,揭示了江淮流域旱涝前期的环流异常及遥相关现象。本文提出了江淮流域旱涝与北半球遥相关经向波列路径、位相有内在联系,即江淮降水前期遥相关波主要表现为EU(欧亚型)、PNA(太平洋北美型)两种类型的交替增强现象。另外,江淮梅期各阶段(6~8月)关键影响系统相关程度的变化亦反映出EU与PNA型遥相关波列各自增强与衰弱的过程,且江淮流域降水与同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各阶段相关特征可较清晰地描述出梅雨期不同阶段关键环流系统相互配置的变化关系及其中高纬冷、暖空气的活动规律的图象。  相似文献   

12.
泰安七月正值汛期盛期,但月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常造成旱涝灾害。本文先对历年七月旱涝同期环流作对比分析,揭露环流异常,进而解释旱涝成因。然后寻求前期环流差异及其  相似文献   

13.
影响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关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所选因子的前期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异常旱涝年反映出来,且海温、南方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与旱涝的相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方涛动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及长江区温度在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福建夏季降水异常与ENSO循环及东亚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学湛 《广西气象》2005,26(A01):23-25
利用NCEP/NCAR发布的500hPa高度和OLR场以及福建38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福建夏季降水异常与ENSO及东亚夏季风、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进退的异常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直接影响夏季降水的异常:副高脊线位置由春入夏北进的急缓,可能是夏季旱涝前期征兆;ENSO发展不同阶段,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年变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旱涝在较大程度上依赖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与ENSO循环有关的东亚太平洋地区EPA遥相关距平波列,严重地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及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是导致福建降水异常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NCAR发布的850 hPa风场和OLR场以及福建38个站月降水资料, 分析了福建夏季旱涝与东亚夏季风及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旱涝与夏季风强弱及副高南北位置密切相关。涝 (旱) 年在东亚季风系统中的热带季风环流出现异常加强 (减弱), 副热带季风环流则出现异常减弱 (加强); 涝年副高平均脊线位置偏北于27°N附近, 旱年则偏南于24°N附近; 由春入夏, 再由夏入秋副高南北位置的季节位移, 涝年先是急速北跳, 而后又急速南撤, 旱年却进退平缓。旱涝年东亚中高纬度环流亦表现出不同特征, 涝 (旱) 年一般没有 (有) 出现阻塞形势, 中纬度纬 (经) 向环流发展, 副热带锋区北抬 (南压), 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夏季副高位置南北偏离影响夏季各月降水及其分布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  相似文献   

17.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小娟 《广西气象》2003,24(3):28-30
选取钦州市7月8个重早、13个重涝年,从天气气候角度着重对其前期冬季(12~2月)500hPa环流形势、环流特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北太平洋海温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发现7月旱涝年前冬大型环流已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前一年12月的极涡强度、高原高度场,北太平洋赤道海温,以及前冬(12~2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前冬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多少,在早涝年也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早涝发生的前期强信号,并确定其描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运用月降水量、月平均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和月可降水量资料,用相关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降水、旱涝环流及可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夏季旱涝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及西伸脊点。当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北时,欧亚上空从高纬到低纬易出现“- -”的遥相关型,华北上空可降水量偏少,降水偏少,易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汛期旱涝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Z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海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1960年代中期以来,汛期旱涝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全省的旱涝多发区。进一步研究表明,汛期严重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环流的差异场均存在显著差异区,汛期旱涝等级与前期逐月环流场之间都有高相关区,且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由普查出的前期各月环流场的高相关因子经相关稳定性检验后作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以位势高度场为因子的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