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天气予报,尤是特旱、特涝天气趋势予报,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还缺乏系统、完整、可靠的方法。关于造成长江流域特旱、特涝的环流形势分析,已做了大量的工作(1、2、3),对形成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大气环流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作好长期天气旱涝趋势予报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通过特旱、特涝的几个典型年份500mb月平均环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造成旱、涝的不同环流特征。然后,通过旱、涝年份前期冬半年(10月至当年3月)各月500mb月平均图的相关分析,探索影响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的前期环流特征。并对某些主要的影响环流系统的演变过程作分析。找到了若干供长期降水予报用的指标,建立予  相似文献   

2.
1997年江淮梅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欣  杨秋明 《气象科学》2000,20(1):79-89
1997年江淮梅雨姗姗来迟,汉品以东的长江中、下流地区和江淮流域梅雨量偏少4-5成,对照历史上50年江淮梅雨资料分析:1997年梅雨,属迟梅、旱梅。作者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特征的分析,认为1997年具有历史上同类迟梅、旱梅的环流特征;并应用4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总量M值(梅雨旱、涝指数)的非整数波动率谱的分析,1997年梅汛期出现旱是符合M值周期演变规律的,对梅雨期副热带高压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处北半球低纬,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易受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分析南半球大气环流与广西旱涝的关系,是寻找旱涝前兆信号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大量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南半球的环流变化中,寻找预报广西汛期旱涝的一些重要信息。1 资 料  降水量资料取广西境内76个站1959~1996年5~8月逐月降水量,南半球环流资料取自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73~1996年逐月南半球20~85°S,0~360°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场和500hPa高度场5°×10°的格点资料。2 广西汛期各月旱涝的统计标准…  相似文献   

4.
使用黄冈市1959—2001年逐年降水实况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发布的1959-2001年逐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等资料,探讨了海温场异常与黄冈市汛期涝、旱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冈市涝、旱灾害多数发生在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年;结合经过“0、1”化处理之后的8月份副高脊线平均位置和黄冈市洪涝趋势预报模式的补充预报,可以大大提高对该市洪涝或干旱趋势预报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旱涝指数,科学、客观地定出大旱大涝年.通过对太阳活动、ENSO现象、大气环流与濮阳汛期旱涝的相关分析,筛选出相关因子,建立了汛期特旱、特涝异常年及排除特旱、特涝年后的一般降水趋势3重预报方程.方程对特旱年的预报概括率100%,对特涝年的概括率86%,一般降水趋势预报准确率88%.  相似文献   

6.
徐群 《气象》1976,2(3):17-19
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出现持久性干旱和洪涝,就对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影响很大,为此,与天斗争,作好汛期长期天气预报是极为重要的。经分析发现,夏季如果长江中下游出现大旱大涝,其前期1—3月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温度分布,都有显著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分析这些特征的基础上,经过近七年来预报实践,效果较好。 预报点聚图的建立和实践检验 一个地区出现异乎平常的持久旱涝,是由于大气环流出现了反常现象,且这种反常环流十分稳定和长期维持。这种大范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旱涝指数,科学、客观地定出大早大涝年。通过对太阳活动、ENS0现象、大气环流与濮阳汛期早涝的相关分析,筛选出相关因子,建立了汛期特旱、特涝异常年及排除特旱、特涝年后的一般降水趋势3重预报方程。方程对特旱年的预报概括率100%,对特涝年的概括率86%,一般降水趋势预报准确率88%。  相似文献   

8.
汛期行星尺度的驻波或环流系统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就构成大范围旱涝的长期天气过程。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影响的天气系统有时虽与其他年份系统过程相似,处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就容易形成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而在旱年的环流背景下,就不容易形成较大降水过程。由此可见,形成汛期大范围旱涝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太阳、月亮的活动,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浙江汛期早涝的成因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6年川渝伏旱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朱炳海 《气象学报》1965,37(1):44-53
本文根据1873—1960年的历史天气图,通过地转风方程,计算了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105°—180°E,20°—60°N)历年1月和7月的净余纬向输送和净余经向输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区域环流指数I_ω ,I_S作为研究本地区环流特征的历史演变工具。分析指出:本地区的环流演变和大西洋欧洲地区一样,自本世纪以来环流活动一直在加强;其中以经向环流的加强最为明显,纬向环流的加强在本世纪初有些凌乱现象。至上世纪末的环流活动,显然比本世纪初要强得多。在环流加强的过程中,必然有波动式的起伏,但本文在这方面还未做深入的研究。文章最后指出:本地区的环流活动,在最近10多年来已渐变弱了。 根据验证,区域环流指数I_ω,I_S确实反映了大气流场的客观特征,作者认为这是用地面天气图研究中低纬度环流演变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1.
气象水文灾害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第十届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与培训大会的主题报告内容.本次大会主要讨论防灾减灾的气象水文教育与培训等问题,集中讨论了"备灾-预防和早期预警"、"减灾-应急、救援和重建"和"跨学科培训"等3个主题,强调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对于估计出现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非常重要,同时必须培训气象、水文工作者使用集合预报中的概率预报信息.中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预警已经从单纯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气象灾害信息提升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气象灾害服务,既考虑自然因子也考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跨学科培训方面,将管理知识和气象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会建议提高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以及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培训单位的培训能力,主要通过提供防灾减灾的专门培训单元,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短期课程进行指导,重视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对于管理和传播领域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200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两种雨型是西少东多、东西部一致偏少。(2)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是盆西多雨年的环流背景。(3)乌拉尔山、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地区的高脊偏强,贝加尔湖一线以南直到盆东附近地区上空为槽区,东亚中高纬地区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是盆东多雨年的环流背景。(4)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显著不同,是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及有关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一次典型过程作为例子,分析了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的特点,指出有利于江淮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一些中尺度低压和暴雨核的演变与气旋发展的互相联系。发现气旋区内可存在若干个中尺度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可先于或后于暴雨核生成而出现,并可增强、减弱或合并。文中计算了潜热释放的加热对涡度制造的贡献,指出潜热加热对气旋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对于影响气旋发展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根据湿度场、流场和降水分布(或卫星云图)特征来预报江淮气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张琼  刘平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3,27(6):992-1006
作者统计分析了1958~1999年4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5~8月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2年中旱涝月出现频次相等,但洪涝强度远大于干旱强度.对比分析旱涝月的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SSTA)发现,南海地区SSTA和对流层低层经向风异常均与长江中下游旱涝显著相关,尤其正SSTA和涝月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南海SSTA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一个强讯号.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南海SSTA与前春赤道南印度洋SSTA存在显著相关,可将其作为预报因子.最后得到的预报思路为:当前春赤道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则夏季南海海温异常偏暖,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南风,异常多的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长江中下游地区易涝;反之当前春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夏季南海海温亦异常偏冷,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北风,向北输送水汽偏少,长江中下游易旱.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黑龙江省各自动站报表以机审为主,但OSSMO 2004软件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手工预审也不容忽视。OSSMO2004软件自身的审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地面审核规则库中由台站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建立的规则库,二是记录的  相似文献   

17.
飑是一种天气系统的活动,通常在冷锋前、切变线附近生成,多出现于夏季。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的大小并无规定。但是飑出现时,风速达到大风标准,则要加记大风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异常情况下大风的记录和编发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自动站风向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风要素的采集方法,对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出现时间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记录和编发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2-200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资料,研究了天山北麓各地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24 a来天山北麓各地区植被指数在波动中有所增长.2)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同,但各类型植被NDVI都与气温和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平原区植被指数增幅大于山区植被指数增幅,说明植被生长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