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还一致认为断了从幂次律标度。将这些幂次律标度关系和地震幂次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可以用断层长度作为板内地震复发间的标度。  相似文献   

2.
在构造学和地震力学方面,两个重要而又未解决的问题是孕震断层的强度和一次地震的地震矩随破裂面积或破裂长度的变化关系。本文将说明,通常分别处理的这两个问题从根基本上是相关的。按已有的报道,走滑和倾滑地震的地震矩与破裂面积和地震矩与破裂长度关系的数据是离散的,但本文论证了数据实际并不离散,只不过是反映了失稳破坏的断层的强度差异。本文推导出了表达大、小地震之间连续标度的关系式,并证明,断层带的孔隙压力是将走滑型和倾滑型地震联合起来归结为一种作用机制的标度参数。还论证了对于大地震,在大约15km之上断层带孔隙压力在静水压力与接近静岩压力之间连续变化,在此深度之下,有明确的向接近静岩孔隙压力过渡的证据。这些结果对板块构造学、震源物理学,以及从力学上作地震灾害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有孕震模式的研究及其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外现行的主要孕震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说细阐述了孕震过程的模式。该模式由(Ⅰ)弹性变形、(Ⅱ)扩容、(Ⅲ)前兆蠕动、(Ⅳ)地震、(Ⅴ)震后调整等阶段组成,主要强调液体存在;发生大小地震的断层均由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组成,余震是大震后构造剪切应力重新调整以及主断层未破裂区和位于它两侧尺度小、长度短的断层未破裂区共同破裂的结果。最后,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该模式的孕震过程进行了比较圆满的解  相似文献   

4.
地震时空影响域、复发间隔和有效孕震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绳祖  张宗淳 《中国地震》2001,17(4):364-377
研究表明,地城的时空影响域(影响范围)在t(时间)-r(距离)坐标上具有双曲线型的边界曲线,t=0时的最大影响半径为r0,r=0时的最大影响时间(即原地复发间隔)为t0。根据我国华北,西北,青藏和西南地区后继地震相对于无发地震的时,距分布状况,经优化拟合和统计分析,确定了地震时空影响域的优化边界曲线及90%置信度边界曲线。以三维(时间-距离-震级)的“地震时空影响域”概念取代一维(时间)或二维(时间-震级)的“复发间隔”概念,为认识地震活动涨落起伏的实质,估计潜在震源的有效震孕震时间和改进地城的中长期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银磊  张裕明 《中国地震》1996,12(2):224-228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s≥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 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能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震源断层面宽度在孕震层内达到饱和的观点。由此观点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大震的下限震级为7.1,相应的孕震层厚度为20km。在具有同样介质强度条件下,推得不同断层面宽度情况下震源体线性尺度与震级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我国浅源地震震源断层面宽度和长度是互补的,因此震源断层面积A、镨动幅度D和地震矩m_0与震级的关系在整个震级范围内(M=5—8.5)具有统一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重复微震估算红河断裂带北段深部滑动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15年的波形资料,通过识别在断层同一位置发生的重复微震来估算红河断裂带北段不同孕震深度的断层滑动速率.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采用基于子采样条件下S-P相对到时差约束地震相对位置,从而确保震源位置一致性的方法,在红河断裂带北段及其附近区域识别出23组重复微震,其复发间隔变化明显.重复微震的时空变化初步分析表明,研究区频繁的背景地震活动和相邻较近的重复微震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对重复微震的复发间隔产生影响.利用重复微震的震级和复发间隔,估算得到红河断裂带北段6.0~13.4km孕震深处的滑动速率为2.3~10.0mm·a-1,显示不同孕震深度的滑动速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地震的地震矩-震级标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1977~2001年发生的107次M≥5.0地震的震型、震源机制、发震断层、地震矩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震型、不同断层性质地震的地震矩与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矩和震级标度关系中直线的斜率与地震视应力和介质非均匀程度相联系,走滑断层地震的视应力和介质的非均匀程度均高于非走滑断层地震,走滑断层中孤立型地震的视应力和介质的非均匀程度均低干多震型地震。  相似文献   

9.
周真恒  邓万明 《地震地质》1998,20(4):156-453
壳内多震层的介质结构及其内、外环境是制约地震(尤其强震)在该层内孕育、发生的重要因素。现今多震层孕震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多震层位于上地壳下部至中地壳,岩石组合为角闪岩相(上部为绿片岩相)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多震层具有相对高速、高密度、高阻的介质结构,其下部对应脆 韧变形转换带和最大剪切应力带;多震层(或强震震源)之下存在壳内低速 高导体;多震层应力场具有区域性分区特点,壳内地震活动截止温度约300~400℃;多震层内震源断层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震源断层可能具有不同的孕震机制;“坚固体孕震模式”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law scaling of earthquake re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in a given space–time window is investig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 and the effective starting time of aftershock sequences in earthquake catalogs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Japan. A new method is introduced for sampling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a network of target events. This method allows the recurrence times to be sampled many times on the same area. Two power laws with unknown exponents are assumed to govern short- and long-recurrence-time ranges. This assumption is developed analytically and shown to imply simp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power laws. In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rrelation structure is not satisfied for short magnitude cutoffs (m c = 2.5, 3.5, 4.5), and hence the re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departs from the power law scaling. The scaling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stack of the distributio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magnitude thresholds are quit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study. It is also found tha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caling parameters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magnitude thresholds. In particular, the power law exponents decrease when the magnitude cutoff increases, resulting in a slower decrease of the recurrence time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for short time ranges.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Japan, the exponent p2 of the power law scaling at large recurrence times follows roughly the relation: , where m c is the magnitude cutoff. In case of Southern California, it is shown that Weibull distribution provides a better alternative fit to the data for moderate and large time scales.  相似文献   

12.
1812年尼勒克地震断层及最大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和地貌变形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尼勒克1812年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的平面分组特点、活动性质、分段特征,讨论了地震滑塌构造、地震断层与重力滑坡的区别,分析了线性滑坡后壁与地震断层的潜在关系。在正确区分地震断层和滑坡后壁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断层的最大位移。该形变带从吉仁台延伸到乔尔马以东,东西总长124 km,南北最宽处约28 km,地震断层断续展布97 km,最大垂直错距为15 m,水平位移为4 m。  相似文献   

13.
地震活动的随机标度和非线性标度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了地震活动的随机性质.当不考虑震级范围时,全球地震活动、人震的余震和区域震群均有以幂次律为特征的长尾现象.地震的强度由震级确定,具有一特定震级的地震可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系列,很多这样的地震活动系列就形成具有各种震级的地震的集合.不同地震系列间的统计特征由随机标度来表征,随机标度表明了由地震震级分类的不同地震系列间统计时刻的标度关系.为了统一地方、区域和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性,引入了非线性标度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资料, 分析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进而鉴别潜在大地震危险的断裂段. 文中由异常低b值的分布圈绘出凹凸体,发展和应用了由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判定断裂分段活动习性的方法,尝试了利用凹凸体段的震级频度关系参数估计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 结果表明,该研究断裂带存在5个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 其中,安宁河断裂的冕宁-西昌段属于高应力下的闭锁段,其核心部分为一较大尺度的凹凸体;则木河断裂的西昌-普格段则表现为低应力下的微弱活动状态. 重新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显示出上述闭锁段和微弱活动段的断层面轮廓. 冕宁-西昌段是未来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段. 该段从最晚的1952年6.7级地震起算,至未来特征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55~67年, 未来地震的震级估值为7.0~7.5. 本研究也初步表明,同-断裂段的活动习性可随时间动态演变.   相似文献   

15.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了哈斯克尔(N.A.Haskell)的有限长度的运动断层模型和安艺敬一(K.Aki)的所谓ω2模型(他的模型用了一个指数衰减函数作为位错速度的自相关函数),略去了一些次要的因素和项,考虑了与烈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计算烈度分布的模型。用此模型和震源机制工作给出的震源参数,计算了四个典型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同实际观测的烈度分布比较,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我们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许多实际的烈度分布(而有些是从地质构造角度无法解释的),而且可以用于计算大面积的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地震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长度的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瑞树  冉洪流 《地震地质》1993,15(4):395-400
收集了中国大陆有关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14个关系式,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和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归纳,重新拟合得到3个地区震级和地震活动断层关系的综合结果,并给出不同震级对应±σ范围内地震活动断层长度  相似文献   

17.
连尉平  李丽  唐方头  胡彬  李晓璇 《地震学报》2014,36(6):1010-1021
本文构建一种应用有限元开展特征地震数值模拟的新方法, 并以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浅层构造和动力学机制为背景, 研究了平行逆冲断层分布格局对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从断层活动相互影响的角度看, 包含3条平行逆断层的断裂带的整体地震活动性并不适用严格周期的特征地震模型, 当断层间距在20 km以下时, 随着断层间距的缩短, 对单条断层应用特征地震模型的适用性会逐渐降低. 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模拟计算结果显示, 后山断裂的地震活动相对独立, 区域活动性和中央断裂的断层活动很可能不适用严格周期的特征地震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崔黎明  汪一鹏 《地震地质》1990,12(1):87-95,T021
本文通过对洪积扇断层崖上升盘冲沟裂点位置的实测和研究,讨论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影响裂点溯源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这一地区裂点位置与形成年龄关系的公式。据此确定贺兰山东麓断层全新世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类似1739年平罗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强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约在2500年至3500年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the probabilistic risk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e first is fault based. The statistical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is determined for mapped faults. The applicable models are renewal models in that a tectonic loading of faults is included. The second approach is seismicity based. The risk of future earthquakes is based on the past seismicity in the region. These are also known as cluster models. An example of a cluster model is the epidemic type aftershock sequence (ETAS) model.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n alternative branching aftershock sequence (BASS) model. In the BASS model an initial, or seed, earthquake is specified. The subsequent earthquakes are obtained from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f magnitude, time, and location. The magnitude scaling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scaling relation and the modified Båth’s law for the scaling relation of aftershock magnitudes relative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earthquake. Omori’s law specifies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times, and a modified form of Omori’s law specifies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locations. Unlike the ETAS model, the BASS model is fully self-similar, and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low magnitude cuto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