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CT平扫与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6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32例,恶性病变32例。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选择其平扫与动脉期图像来进行研究。使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扫描图像上的膀胱病变进行纹理特征的提取,再用费希尔参数(Fisher)法、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及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筛选出鉴别膀胱良恶性病灶的10个最佳纹理参数,使用Mazda的B11工具的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法(NDA)对选取的最佳纹理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出其鉴别膀胱良恶性肿瘤的最小误判率(R),对最小误判率所对应的最佳纹理参数进行ROC检验,筛选出最有辅助鉴别意义的可量化参数来对膀胱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基于CT平扫时以MI+NDA组合的误判率最低(1.56%),所筛选的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WavEnHH_s-1(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1)、Horzl_Fraction (水平游程图像分数)、Horzl_ShrtREmp (水平短游程补偿)、Sigma (参数σ)、Variance (方差),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32、0.897、0.902、0.935和0.849,P值均小于0.01,联合这五项指标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85,特异度96.87%,敏感度96.87%。在动脉期以POE+ACC+NDA组合的误判率最低(1.56%),所筛选的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WavEnHH_s-1(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1)、WavEnHH_s-2(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2)、135dr_ShrtREmp (短游程补偿135方向)、GrVariance (绝对梯度方差),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16、0.711、0.797和0.793,P值均小于0.01,联合这四项指标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16,特异度84.37%,敏感度81.25%。联合平扫+动脉期所有最佳纹理参数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97,特异度93.75%,敏感度100%。结论:利用CT平扫与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对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增强CT纹理分析技术联合机器学习在腮腺腺淋巴瘤与混合瘤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于本院手术并有完整病理资料的腮腺腺淋巴瘤与混合瘤患者,其中腺淋巴瘤组21例,混合瘤组19例。运用Mazda软件在增强CT静脉期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最大层面ROI区;应用Fisher系数、POE+ACC、MI及三者联合应用(FPM)的方法,筛选出最佳纹理参数,通过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最后采用RDA、PCA和LDA、NDA四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分析,并分析不同算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纹理特征参数中腺淋巴瘤组的WavEnHH_s-4、GrVariance、45dgr_Fraction低于混合瘤组,WavEnLL_s-4、GrSkewness高于混合瘤组,且均在组间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WavEnLL_s-4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为平衡,AUC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97、84.2%、76.2%,具有良好诊断效能;RDA、PCA、LDA、NDA算法的误判率范围分别为30.0%~37.5%、30.0%~37.5%、7.5%~37.5%、5.0%~12.5%,其中误判率最低的是FP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方法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经过CT平扫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4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12例腮腺原发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软件工具在这些CT平扫图像上对病灶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获得18个纹理参数。使用非参数检验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的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ROC曲线,以评估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参数的诊断效果。结果:由CT平扫的图像生成的18个不同的纹理参数中,共有10种纹理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位数强度、平均值、体素值和、均方根误差、离均差诊断效能较高,AUC均大于0.8。结论:用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可以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开展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病例53例及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120例。分别就两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灶情况(大小、位置)、穿刺情况(穿刺体位、深度、取材满意度、取材次数)、并发症情况(出血、气胸、种植、空气栓塞)和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1次取材满意、1次穿刺及2次穿刺分别引起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病理结果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临床、穿刺相关数据及总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引导的肺穿刺,PET/CT影像辅助肺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更高,并且可以明显减少二次进胸活检次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在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吉非替尼治疗3个月后,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Version 1.1)进行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的肺腺癌患者,对治疗前CT基线平扫图像及治疗3个月时复查的CT平扫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获得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相关的纹理参数,比较治疗前后纹理参数的差异,并且对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了亚组分析,对PFS≥1年及PFS <1年的两个亚组治疗前后纹理参数的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21例经吉非替尼治疗3个月后评价为PR的肺腺癌患者,病灶经治疗后的平均灰度值、偏度和峰度、熵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标准差、角二阶矩和逆差矩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对比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PFS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Δ逆差矩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纹理分析有助于评价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且能够预测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CT室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CT引导同轴定位活检针经皮肺穿刺)和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巴氏切割针取材),每组20例,根据CT扫描图像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诊断准确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孤立性肺结节(SPN)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86%、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Kappa检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25,P=0.000)。穿刺病灶大小是影响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SPN的因素。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针经皮穿刺活检可提高穿刺活检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对SPN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mm)及靶重建(FOV 20cm,层厚1.25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非心电门控低剂量平扫MI)CT定量EAT容积并评价与冠脉CTA图像所测量EAT容积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对61例受检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A和胸部低剂量肺癌筛查CT平扫。采用GEAw4.4工作站手动勾画心包线并计算两种扫描方式所测EAT容积。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设定范围为-195-45Hu;冠脉CTA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设定范围分为5组,分别为-175~-25Hu、-170~-20Hu、-165~-15Hu、-160~-i0Hu、~155~-5Hu。结果: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所测值与冠脉CTA图像所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0.996、0.997、0.997、0.997、0.996)。当冠脉CTA图像脂肪组织阈值范围取值为-165~-15Hu时,所测的EAT容积与非门控低剂量平扫CT图像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125)。结论:低剂量非心电门控平扫CT图像能够进行EAT容积的评价,且与通常使用的冠脉CTA图像评价结果相比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患者肺CT影像学特征,提出一种多级空间注意力机制(ML-SAM)下的肺CT图像自动诊断模型,探讨该模型在COVID-19辅助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目前公开的COVID-19患者肺CT数据样本,在深度迁移学习框架下引入空间注意力多级聚焦策略,将数据样本、注意力机制与深度迁移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可在肺CT图像上自动诊断COVID-19肺炎的融合模型。结果:本文建立的融合模型对肺CT图像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模型对COVID-19的正确识别率可达95%,同时实现了弱监督条件下肺CT图像关键特征的有效聚焦和提取。结论:本文建立的融合模型可被放射科医生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作为COVID-19爆发期间快速、有效筛查COVID-19病例的智能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单纯性肝囊肿以及正常肝脏的CT增强图像各20例。对该60例肝脏CT增强图像分别进行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以及图像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归纳分类器对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分类结果与临床事实分类对照,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验证两种分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准确性较高。决策树归纳的分类准确性远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准确性96.7%vs76.7%,Kappa值0.95vs0.65,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结直肠癌患者肝脏CT图像进行分类,不仅能够判断肝脏有无相关病灶,而且仅依据图像的基本特性,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乏血供转移瘤与单纯性肝囊肿,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疗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胸部CT扫描能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早期或没有症状的肺癌大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因此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传统CT诊断基于肺结节影像外部及密度特征,对于部分结节,尤其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鉴别较困难。CT纹理特征分析基于内部灰度特点变化等多种特征的量化,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预后判断及基因突变预测提供有用参考,从而弥补了传统CT量化评估不足的缺点。本文总结CT纹理特征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及其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的差异以及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在22只新西兰兔中,实验组20只经耳缘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对照组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栓塞后2小时行CTPA检查及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扫描完毕,处死新西兰兔,行大体解剖及镜下切片观察。以病理为金标准,观察CTPA联合DEP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CTPA显示肺动脉血管通畅,未见充盈缺损,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实验组栓塞后CTPA可见新西兰兔部分段、亚段肺动脉对应肺组织呈磨玻璃、肺纹理稀疏及马赛克改变,栓塞区域灌注图像显示为蓝色或黑色的灌注缺损或者不均匀灌注。病理检查发现亚段以下细小肺动脉栓子,CTPA未发现血管充盈缺损,而DEPI表现为与周围正常灌注区域颜色稍不均匀,呈伪彩图像表现。CTPA及DEPI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2%,98.65%,97.22%,98.65%;97.37%,95.83%,92.50%,98.57%。结论:DEPI对于急性肺栓塞的检出率具有较高敏感度;CTPA联合DEPI可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预测并评估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发热门诊收治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COVID-19确诊患者46例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人工智能(AI)定量分析中病灶累及全肺感染体积、磨玻璃密度体积(GGO体积)和实性密度体积(SO体积)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普通型26例、重型16例和危重型4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更常见于年龄较大患者。3种临床分型肺部病变的CT表现均以GGO为主;普通型的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全肺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均与临床分型具有显著相关(0.86、0.87和0.84)。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指标分析(感染体积、GGO体积、SO体积)与COVID-19肺炎临床分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双源CT探讨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入明胶海绵制造急性肺动脉栓塞(PE)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只,按栓塞后检查时间分为2h、1d、3d和7d组)与对照组(n=2只)。实验组22只采用经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明胶海绵栓子制成急性PE模型,栓塞前后均行CTPA及肺灌注检查,检查结束后全部处死。对照组2只新西兰兔经耳缘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后立即处死。全部行病理检查。结果:22只实验组新西兰兔制模成功20只,其中有2只分别因为栓塞过量和麻醉过量而未取得数据,模型制备成功率为90%。以肺叶为单位,在CT图像上分析100个肺叶影像表现,可见栓塞后2h组对应的肺叶纹理稀疏12叶;1d及3d组对应肺叶呈磨玻璃改变22叶;7d组对应肺叶实变3叶。DEPI均呈现低灌注。病理检查发现:2h组相应肺组织呈鲜红色,未见结构破坏及肺泡渗出;1d组对应肺组织呈水肿、淤血、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改变;3d组部分肺组织轻度梗死,对应肺组织呈深红色,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细胞浸润;7d组肺泡腔被渗出物填充,对应肺组织呈暗红色,实变坏死。实验组共发现3只新西兰兔肺动脉管腔内含明胶海绵。结论:经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明胶海绵制作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功率较高,是肺栓塞影像学研究较容易制作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孤立肿块患者共84例,将其分为周围型肺癌组38例和肺炎性肿块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其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静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 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动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 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的碘浓度与能谱斜率在动静脉期与肺炎性肿块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水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于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