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青岛站1899—2015年117 a年平均风速和青岛市88个自动站1961—2015年逐日风速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青岛风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岛站的风速变化是一个先增强(1899—1938年),再波动维持(1939—1991年),之后又减小(1992—2015年)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的风速变化对1961—2015年青岛站风速明显下降(0.41 m·s-1/(10 a))贡献显著;1961—2015年青岛偏北风减小趋势为0.33 m·s-1/(10 a);青岛东南沿海地区平均风速减小趋势大于北部内陆地区的分布特征是对青岛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响应,城市化对地面年平均风速减弱贡献率约为-17.3%。  相似文献   

2.
青岛气温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2年青岛观象台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太阳黑子活动与青岛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黑子峰值年和谷值年。青岛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易出现极值。在太阳黑子数多的年份。青岛市夏季高温日数和冬季严寒日数均偏多。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气象局从去年10月开始,在学习江苏省台的先进经验后,着手试搞青岛汛期6—9月“大—暴雨预报专家系统”,预报时效为24小时。标准是:青岛市24小时降水量≥25mm。使用资料1974—1982年6—9月天气图。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6-2012年青岛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6-2012年青岛市SO2、NO2及PM10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3种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分析污染日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2年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23-33 d;青岛市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青岛中度以上污染为PM10污染,大多由浮尘天气引起。污染物浓度与云量、降水量和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冬季大雾易造成空气污染加重,而4-6月海雾则使空气质量提高。弱的地面天气形势和接地逆温层结的存在及持续的烟、霾天气易导致青岛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2000~2002年青岛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象台沙尘天气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天气图资料,借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分析了影响青岛市的沙尘来源、移动路径,以及沙尘粒子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青岛市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一天中出现沙尘频率最高时刻是14时.影响青岛的沙尘暴天气主要爆发于蒙古国,在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蒙晋冀长城沿线得到加强后到达青岛.影响青岛的沙尘天气移动路径主要是偏西和偏北两条路径,偏西路径是爆发于蒙古国的沙尘暴由内蒙古中部入侵,沿着山西北部-河北-山东-青岛的路径到达青岛;偏北路径是爆发于蒙古国的沙尘暴由内蒙古东部入侵,经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或科尔沁沙地至河北北部,再沿京津地区-山东-青岛的路径到达青岛.每年由青岛入黄海的沙尘粒子干沉降通量为51.3 g m-2a-1,春季的干沉降通量为o.20 g m-2d-1,整个黄海每天的总干沉降量为7.58×105g.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崔锡柱副市长在授予青岛市气象部门“全国气象部门文明系统”授牌仪式上的讲话(1998年2月27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中国气象局邹竞蒙名誉局长和山东省气象局蒋伯仁局长等领导同志专程来青,为青岛市气象局荣获“全国气象部...  相似文献   

7.
青岛大雾的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卫芳  侯忠新 《山东气象》2001,21(2):12-12,17
根据青岛市1996-1998年4-7月雷达和天气资料的分析,对86个大雾样本的地面和高空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青岛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持续的偏南风和适宜的风速提供了水汽,而青岛上空大气稳定层结为水汽和尘埃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提出青岛大雾的三个预报指标,并对其进行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8.
青岛气象局肖惠卿局长在授予青岛市气象部门“全国气象部门文明系统”授牌仪式上的讲话(1998年2月27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新春伊始,伴着青岛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东风,全市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迎来了九八年的第一件大喜事:中国气象局...  相似文献   

9.
奥帆赛期间青岛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2—2008年8月9—23日青岛城区8个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青岛气象台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青岛市2007和2008年的空气质量都达到优良的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PM10);空气质量与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较密切;最后利用城市小区尺度模式(USDSM1.0)来模拟在不同背景风场下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输送。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1983年9月8日19—22时,青岛地区出现一次暴雨,过程降水量青岛市为73.0mm,离青岛不远的西北方沽河达到193.0mm(见图1)。这次强天气过程是黄河气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耿敏 《气象知识》2014,(4):45-47
青岛,我国最早开创和发展气象事业的城市之一,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学术团体——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建地和会址(自1924年创建后一直在青岛,至1947年才迁往南京)。伴随着中国气象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60年来,青岛市气象学会的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汛期降水阶段划分及其环流背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丰启  郝燕  张凯静 《气象》2017,43(8):962-972
应用196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中国722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和青岛市辖7站降水等逐日资料,分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及对应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青岛市汛期有5个降水阶段,分别是主汛期开始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黄淮雨期阶段(7月9—25日),华北雨季阶段(7月27日至8月6日),热带低压阶段(8月11-20日)和主汛期结束阶段(8月29日至9月4日)。其中主雨季(7—8月)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分别是黄淮雨期阶段和热带低压阶段两个主要降水阶段。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及其高低空的配置是形成青岛汛期降水阶段的主要成因,各降水阶段对应着相对稳定的天气气候阶段,各降水阶段间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该研究为细化青岛汛期降水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马艳  黄容  陈尚  郭丽娜 《气象科技》2015,43(5):925-931
基于2006—2012年青岛市区雾日数和同一时期市区8个环境监测站SO2、NO2及PM10 3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区雾日和空气质量特征,揭示青岛夏季海雾和冬季陆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区年平均雾日55天,海雾日数占总雾日数的58%,6、7月是海雾高发期。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30天,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首要污染物为PM10。随着城市化进程,NO2质量浓度呈明显递增趋势,SO2年平均浓度是逐年下降的趋势。雾天气背景下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冬季大雾天气3种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海雾天气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4.
青岛沿海地区夏季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4年8月份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云凝结核浓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出:青岛流亭云凝结核浓度近地层位为10~3个/厘米~3左右,随高度分布只有少数遵循指数递减规律,从大陆沿半岛南部海域向东方向,云凝结核浓度水平分布逐渐减小,到东端陆地又有所升高,沿海地区云凝结核浓度小于内陆地区。并对云凝结核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青岛市7个站1961-200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按照沙尘的源地和起因,将青岛地区的沙尘天气大体分为外地漂移型、本地生成型以及外地漂移在本地加强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资料、青岛市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青岛地区2016年12月18—21日的一次雾霾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期间,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500hPa呈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式,青岛处于弱槽系统控制下,空气质量好转时,高空锋区明显增强,西北风加大,地面冷锋快速东移;此次雾霾重污染天气过程空气中近地面相对湿度一直维持较高,重污染期间小于2.6m·s~(-1)的地面风速对污染物扩散没有明显作用;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持续阶段与气象要素能见度、风速、混合层厚度呈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与温度的相关性较低;污染过程中青岛市区24h的输入污染源主要来自半岛北部地区,主要污染物为PM_(2.5)颗粒。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青岛市气象局为2008年奥帆赛气象服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2006、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气象服务的实战演练,我们深感在海洋气象预报方法和服务经验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对奥帆赛气象服务,目前缺乏海上有效的精细化风的预报方法。2007年下半年,青岛市气象局就奥帆赛场浮标站逐时风的解释应用方法研究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2008年2月24Et至3月2Et,青岛市气象局代表团一行5人在杨育强副局长的带领下,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以下简称北卡州立大学)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进行了访问,并就相关的预报技术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北卡州立大学就双方的合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商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3月9日至11日,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在青岛气象度假村举行。省局领导蒋伯仁、李勇、张廷水及180余名全省市地县局代表参加了会议。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迟华东、市农委副主任于福顺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青岛市副市长崔锡柱的书面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  相似文献   

19.
青岛城区一次冰雹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探测和区域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5月28日发生在青岛市的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是在高中低3层都有冷涡系统且呈前倾槽结构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925 hPa的西南急流和中高层的不稳定都有利于冰雹云的形成;冰雹发生前,青岛城区上空低层大气逆温、逆湿,中层有干冷空气入侵,为冰雹云形成提供了有利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造成5月28日青岛城区降雹的直接影响系统是超级单体雷暴,冰雹云的移动和冰雹落区与地面中γ尺度气旋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马艳  郭丽娜  黄容 《干旱气象》2014,(5):773-780
2008年5月28日至6月1日青岛市区出现了持续5 d的大气污染,其中29-30日为重度污染,其余3日为轻度污染。本文基于青岛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SO2、NO2、PM10监测资料,利用资料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造成青岛此次持续多日的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主要是外来沙尘引起的PM10污染;持续较强的逆温层结以及近地面层弱南北风频繁交替出现造成沙尘在近地层往复、积聚,最终导致连续多日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