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王华  孙继松  李津 《气象》2007,33(2):49-56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北京夏季预报和服务的重点,针对2005年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两次强冰雹天气,利用常规探测和自动站、雷达、风廓线等资料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冰雹天气在环流形势、局地气象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有明显差异,5月31日的高低空急流配置、能量和风的垂直切变等更有利于强雹暴的发生;超级单体回波是5月31日北京城区降雹的直接影响系统,6月7日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两次过程中雹云的发展演变、冰雹的落区与地面中尺度系统都有较好的对应;造成5月31日城区降雹的对流系统为中-γ尺度,6月7日为中-β尺度,因此5月31日冰雹天气的预警难度较大,今后需充分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做好此类突发性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2.
梁山县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梁山县1959-2004年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1985-2004年造成雹灾的天气系统和雹云移动路径,并对1995年7月1日一次典型的低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梁山县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降雹次数最多,傍晚(18-19时)是冰雹天气的多发时段;造成冰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低涡,它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对流性不稳定、适当的℃层和-20℃层高度等是强对流发生发展和冰雹天气出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1年4月30日-5月2日发生在河池市的3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要素和雷达回波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冰雹天气出现前期共同特征.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引导低层切变及地面锋面移动是冰雹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不稳定能量得到累...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对2015年7月13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出现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典型的蒙古低涡环流形势下形成的降雹,高空存在干冷平流的强迫,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同时地面有辐合线配合,冰雹云移动路径与地面辐合线移动方向一致;冰雹发生前期沙氏指数为负值,对流有效位能较大,0~6km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降雹当日0℃层、-20℃层以及-30℃高度显著下降,大气层结不稳定;雷达回波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冰雹强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19日江西省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自动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江西省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对流层中低层强热力不稳定和强动力不稳定为冰雹生成和增长提供了不稳定机制;暖湿边界层偏南风急流和低层西南急流以及中层“干”西南急流对热力不稳定和动力不稳定机制发展有重要贡献;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增长。江西北部冰雹天气是在边界层有锋面逆温的条件下发生的,为“高架雷暴”类对流,南部冰雹天气是在边界层有较强暖平流的条件下发生的,为非“高架雷暴”类对流,两类对流的边界层温度层结分布差异明显。与历史同类个例比较发现,假相当位温垂直变化不仅能表征条件不稳定发展程度,对雷雨大风类强对流天气的判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贵州西部共发生了6次冰雹天气过程,有4次冰雹灾害天气严重影响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生产,其主要是发生在4月22日、5月6日、5月8日、5月9日的冰雹天气过程。为了探明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4次冰雹天气过程对红心猕猴桃果实的影响,通过6次冰雹天气过程影响区的调查,获取冰雹特征数据和红心猕猴桃在4次冰雹灾害过程中的受灾情况,分析诱发冰雹天气发生的大气环流特征,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4次冰雹灾害对红心猕猴桃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次冰雹天气过程中,冰雹最大直径达20mm,但最大直径大多在10mm以下,其中水城区的冰雹最大直径较其他地区大,遭遇冰雹天气次数也最多。影响红心猕猴桃生产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具有贵阳站的CAPE均远远大于威宁站、中低层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中高层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的共同特点。4月22日、5月6日和5月9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均有浅槽、700hPa均有低涡切变线入侵贵州西部;5月8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和700hPa贵州西部均处于西太副高外围。4次冰雹灾害造成红心猕猴桃885.4hm2绝收,占其基地种植面积的9.04%;因冰雹灾害造成产量损失约1.33万t,直接经济损失19921.5万元。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对流云数值模式等,对2011年6月17日发生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麦盖提垦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存在和有利的高低空环流形势配置的动力作用,是触发这次南疆西部局地强对流天气产生降雹的主要原因。在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探测到了如钩状回波、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和中气旋等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这对冰雹天气邻近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冰雹云具有低层辐合、中层有一对涡旋、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这种结构有利于冰雹云的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隋东  沈桐立  张涛 《气象》2005,31(7):20-23
应用中尺度MM5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8日发生在沈阳地区的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实况观测资料进行比较,成功地模拟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演变规律,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为冰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深厚的低涡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干湿空气间强的风垂直切变和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是此次冰雹强对流爆发的重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区冰雹气候特征与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唐山市11个气象台站1974—2009年冰雹观测资料和1999—2009年冰雹日的高空观测资料及2006 2009年的冰雹云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唐山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的识别特征,并分析了冰雹日数的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冰雹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半山区。20世纪80年代是冰雹高发期,9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冰雹日数于9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后冰雹日数明显减少。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区域中,强烈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将有利于冰雹天气的产生。降雹的0℃层平均高度为3.4 km,-20℃层平均高度为6.3 km。唐山冰雹云回波中心强度大多大于60 dBz,垂直结构都为倾斜回波,回波顶(ET)都在8 km以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大部分在25 kg·m~(-2)以上,基本径向速度图上表现辐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15年7月西宁两次冰雹天气的形成原因,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红外云图、多普勒雷达等非常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两个个例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冰雹天气虽然影响系统不同,但都存在层结不稳定、上干下湿的湿度层结以及适宜的零度层和-20℃层高度;还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出的相同点:a.两次冰雹天气的最大回波强度>55dbz以上,45dbz回波顶高>8km;b.虽然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差异较大,但都表现出了在冰雹发生时期达到最大值,而值越大冰雹直径越大;c.两次冰雹发生前期冰雹指数都有所提示,不同的是提前时间的长短,但也说明了雷达的冰雹指数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