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根云  郑大玮 《气象》1979,5(3):32-33
北京地区的耕作制度几经变更,主要有两年三熟制(小麦、夏玉米、秋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夏玉米或小麦、水稻);“三种三收”制(小麦、玉米、高粱间套作,实质上也是一年两熟)三种。本文主要分析一年两熟制的旱地秋粮作物的热量条件。 一、秋粮生长季内的热量条件 北京地区小麦收获期在6月15—20日之间,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秋粮(包括“三种三收”的第三茬作物)的生育期基本上是在这段时间内,因此我们用6月21日到9月20日这段时间的大于10℃的活动积温作为秋粮生长季内的热量条件。图1是北京地区秋粮生长季积温分布图,由图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2.8%,冬小麦增减与否,左右着全县粮食产量。实践证明,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非常密切。一、播种期的热量条件与产量热量对小麦播种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谈谈积温     
廖能器 《气象》1978,4(6):29-29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于温度条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作物在完成某个或全部生育期时,还需要一定的热量,这个热量通常是用相应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来表示的,这个累积温度就叫做积温。  相似文献   

4.
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的主要指标。积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它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在于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稳定通过各种界限温度的积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热量指标。作物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的多少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温度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6.
从气候状态向量的观点出发,借助于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计算各站气候资源向量.在此基础上,将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环境条件综合为气候资源向量并分别与某种作物的标准生长模式曲线线型建立差异(作物生态适宜度)比较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由此得到相对光合生产潜力、相对光热生产潜力和相对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进了原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塑料大棚农业已经相当普及.对于棚内特有的光、温条件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对热量的研究,以往多注意地上的空气温度,而较少重视土壤热量变化对作物的影响.实践证明,土温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活动、生理生化过程,摄取水分和养分的速率,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有机物转化等.为有效地控制温室环境,使其适应作物生理的需要,有必要从研究棚内土壤热特性入手,找到其土壤热量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8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2年双季水稻物候观测资料,针对气候变暖对江西省稳定通过10℃初日、20℃终日以及双季水稻生育期热量条件的影响,依据双季水稻熟性搭配种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采用倒推法计算不同年代以及13个30 a滑动平均序列的双季早稻适播期,分析双季早稻适播期起止日期与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初日总体呈提前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大幅度提前;不同年代间20℃终日的变化幅度较10℃初日的小;适播期起始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推迟-大幅提前”的趋势,终止日期大部分站点呈“推迟-提前-大幅推迟”的趋势,持续日数一般呈“增加-减少-大幅增加”变化趋势。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江西省适宜采用“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的地区逐步北扩,尤其是2001年以后,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地区明显扩大。1981-2010年江西省除修水县、铜鼓县、资溪县等局部地区外,大部地区可采取“中熟+中熟”搭配方式。1991-2020年,除了修水、婺源等赣北局部地区种植仍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地区的热量条件均满足“中熟+中熟”搭配方式的双季水稻种植,或采取对热量条件要求更高的熟性搭配方式种植,如南昌县、樟树市等地可调整为“中熟+迟熟”或“迟熟+中熟”搭配方式,而泰和县、南康县、龙南县等地可因地制宜采取“迟熟+迟熟”搭配方式种植双季水稻,以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双季水稻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气温是作物从播种、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霜冻、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和高温高湿微风条件下产生的病虫害都会不刚程度地影响作物的产量。夜间降温的程度又是预报霜冻和雾的主要气象因子。因此,很久以  相似文献   

10.
热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同时又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耕作制度的确定、栽培方式的选择,无不与热量条件有关。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农业气候工作者都把热量作为农业气候区划的第一级指标,并常以气温表示。目前,在国内外的农业气候区划中虽然都采用热量作指标,但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是各种各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乃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合理布局及产量,都与某一地区的热量条件有密切关系.麦茬棉(收麦以后播种)在关中地区能否大面积种植?产量如何?是当前有关部门和广大棉农议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关中灌区的热量条件,结合有关试验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供生产单位参考.一、麦茬棉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中棉10号属陆地棉早熟品种,是夏播棉采用的主要品系.据报导,中棉10号品种从播种到开始吐絮一般为120天,需要≥10℃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浙江省的农业气象观测,将指令性的粮食、油菜、棉麻等观测地段规定为每季一熟(过去为二熟),同时要求各农气基本台站开展当地一项经济特产作物的正规观测或调研。经济特产作物的观测,有许多项目国家气象局没有下达统一的观测标准,我们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1991-1994年间作物生长季的热量条件,重点对无霜期、终初霜日和5、8、9月份的平均气温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结论表明,1991-1994年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特别是作物成熟期热量充足,初霜推后,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指出气象条件是农业丰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因而收成好坏受到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温度或称为热量条件,是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是适宜播种期,稳定高于10℃时作物出苗;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作物生长旺盛,高于20℃期...  相似文献   

15.
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是我地区尽快地把粮棉生产搞上去,实现在1980年前“粮棉单产超纲要”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区北部开始试种旱三熟,中、南部地区不断扩大麦(油)稻稻三熟制。现就麦稻稻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和资源作一  相似文献   

16.
热量条件是作物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总热量不足或某阶段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最终导致减产。目前,人们对大气和土壤的热状况还不能大规模地控制和改造。于是,摸清一地区的热量状况,寻找趋利避害的规律,就成为农业气候分析的重要内容,成为农业气候区划的重要依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较长年代的温度(至少是平均温度)的观测资料。这对于省一级和地区一级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而对于县级来说,则是较为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县一般只有一个气象站。这样,就必须在县境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气象哨(包括各种专业站哨),将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科学地解释环境水文气象条件和作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农业气象科学的中心任务。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为了科学地阐明天气条件和植物状态间的关系,参考了农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经验;此外,对近地面层和土壤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也做些定性分析。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寻找“天气-作物”模式输入参数和输出产品之间的直接经验关系。在这一研究阶段里,已找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天气条件与作物的关系。现行的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系统,基本上就是建筑在这些经验关系上的。  相似文献   

18.
我区历年复种指数在104—110%。年平均复种面积46万亩,最高年可达60万亩以上。主要复种作物有大豆、小糜子和养麦,尤以小糜子为主。由于我区农业气候资源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因此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复种面积,对增加粮食年总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用平凉地区历年小糜子代表复种作物,以其亩产与平凉市历年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了影响复种作物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探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生长季,全省范围内气温与历年平均相比,前期普遍偏高或接近历年平均,后期气温略偏低,综合来看,作物在生长发育期的热量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0.
山区热量资源具有较大的地区性和不均衡性,其数量多寡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如降水、风、CO_2等)组合状况,构成了各种农业气候划区,其中热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不同类型(如作物布局、品种特性、耕作制度等)和气候产量的高低。 为了深刻揭示山区热量资源所具有的特殊规律,于1981年1、4、7、10四个月对都庞岭山地进行了综合考察试验研究。本文以灌阳温度资料为例,重点说明山区热量条件和作物(以水稻为主)安全生育期的计算方法。这对作物合理布局,品种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