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齐鸣 《气象科技》1978,(1):27-28
在大田和控制实验条件下研究的结果表明,各种霜冻,乃至对作物地上器官危害甚微的轻霜冻,对耐寒作物内部的生理一生化过程即光合成、能量、磷和氮交换过程都有负作用,霜冻对产量的各种影响就是它对这些过程的影响结果。一、霜冻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关于低温(包括霜冻)对光合成后效的研究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但已确定,极端低温会减弱光合成过程。这种减弱可能是可逆的,亦有可能导致完全丧失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6年5月15日清晨河西走廊东部发生区域性强霜冻天气,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200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灾害。本文利用实时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和河西走廊东部区域内6个国家自动气象观测站和93个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这次冻害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霜冻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原因;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0 ℃持续时间长,导致农林作物深度冻伤;前期气温偏高使得农林作物发育期提前,加之霜冻出现时间偏迟,农林作物抵抗冻害的能力明显下降,冻害影响加重;冻害发生后,温度急剧上升、湿度迅速减小,作物水分强烈蒸腾,作物细胞失去受损,导致受灾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1961-2005年全国基准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我国霜和霜冻的初日、终日和无霜期的地理变化,以及霜期和霜冻与气候变暖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的地理差异明显,无霜期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但由于南北方复种指数及作物生长节律不同,南方地区作物霜冻害并不比北方轻,甚至更加严重。气候变暖使我国多数地区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但由于种植制度和主推作物品种的演变,气候变暖并未减轻霜冻害的影响,霜冻害的防御始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冬小麦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基于晚霜冻指数和灾度计算了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发生概率和灾害程度。通过在WOFOST作物模型中增加霜冻影响过程,实现了晚霜冻灾损定量提取,建立了以晚霜冻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为评价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型,按照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等级标准进行了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风险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沈丘、卢氏和林州等地,其风险指数都在0.6以上;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伊川、巩义、信阳、南阳、太康、濮阳和杞县等地,风险指数都在0.2以下。  相似文献   

6.
初霜冻是影响我盟大豆、玉米、高梁、荞麦等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每年9月中下旬是这些粮食作物成熟的关键时期,遇有冷空气入侵造成霜冻,使粮豆作物结实受到影响,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准确预测初霜冻出现时间,对调整作物品种和实施催熟防霜措施,对急取高产有重大意义。本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通辽地区初霜冻进行了预测,由于预测能够在较早时间做出,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99年12月下旬广西大范围严重霜冻、冰冻天气对广西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影响,得出受害作物的受害特征与受害程度,为有关部门评价这次灾害和制定防灾抗灾对策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作物模型灾损识别的黄淮区域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50年黄淮地区5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作物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人工移动式霜箱试验结果,研究了WOFOST作物模型中增加晚霜冻影响的处理技术,揭示了晚霜冻对冬小麦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利用修改后的作物模型提取晚霜冻灾损评估技术,建立以晚霜冻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为风险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黄淮区域晚霜冻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黄淮区域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分布呈西高东低分布,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区域的河南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及东部永城、沈丘一带。其中,黄淮西部的高风险主要是由晚霜冻高灾损引起的,河南西南部的高风险是由晚霜冻的高频率引起的,其西北部和东部的高风险则是由晚霜冻的高频率和高灾损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早霜冻预报     
我省的早霜冻,大部份地区出现在9、10月。9月份正值我省玉米、糜米、荞麦等作物灌浆和乳熟期,最怕冻害。因此,作好早霜冻预报,特别是第一场霜冻预报,对做好为农业服务关系很大。 实践经验表明,霜冻出现和冷空气的位置,强弱,天气形势演变以及地面辐射等有密切关系。经普  相似文献   

10.
秦俊义 《内蒙古气象》1997,(5):22-23,28
霜冻是指在一年温暖季节里,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现象。刍农作物及牧草叶面温度达0℃或以下时,由于植物组织中结冰导致植物受到损伤或死亡。秋季农作物受霜冻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初霜冻出现的早晚,二是低温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秋霜冻出现越早,对农作物危害越大;日最低气温超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农作物危害程度就越大。任何一种作物的品种均有一定的生育期和适宜播种期。由于旱作农业秋田作物播种往往受第一场≥10mm接墒雨的制约,等雨播种延误了农时…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正在进行有关霜害的研究,但是由于在出现霜害时难于进行微气象实际观测,加之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受害的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弄清霜害程度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有实际困难。为此,一般是在人工气象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类实验过去大都采用冷却空气后使作物冻结的方法,但这与实际结霜条件大不相同。自然状态是作物因长波辐射而冷却,周围的气温即使比0℃稍高一些,叶温也会下降到0℃以下而发生霜冻。因此,为了接近自然状态,就需要对辐射冷却能任意进行人工调节的辐射型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近45年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海省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霜冻气候资料及日最低气温资料,对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等地的霜冻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主要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年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早(秋)霜冻初日推迟,晚(春)霜冻终日提前,无霜冻期延长。东部农业区霜冻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的趋势最为明显,柴达木盆地次之,祁连山地区和青南高原霜冻初日推迟趋势较明显,而终日提前趋势不明显;大部分地区重霜冻频数减少,强度减弱,春霜冻期低温强度变化趋势较秋霜冻期明显;气候变暖使早霜冻危害减轻,晚霜冻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13.
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朐县1980-2008年29年间作物生育季节3—11月的所有“黑、白”霜观测记录,对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霜冻危害较重的季节在3—4月份;霜冻类型以辐射霜冻为主;霜冻发生的气候特征与当地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从而为鲁中山区东北部丘陵地区霜冻的预测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作物成熟期近50a初霜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日最低温度≤1℃作为黑龙江省作物成熟期的霜冻指标,分析黑龙江省各地的初霜冻在近50 a的变化,并利用5 a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检验变化趋势,从作物安全成熟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各地80%保证率下初霜冻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在近50 a黑龙江省6个代表点的初霜冻出现的时间总体呈偏晚的趋势,5 a滑动平均表明6个代表点周期性偏晚趋势显著,线性倾向估计表明6个代表点初霜冻均呈偏晚趋势,且农区北端的呼玛、松嫩平原的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半山区的牡丹江市偏晚趋势显著;制作了80%保证率下黑龙江省初霜冻时间分布图,各地可根据该图对不同作物及不同熟性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可以保证作物在霜前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5.
陈峪 《气象》1993,19(8):62-63
5月份,我国北方大部降水偏少,河北北京、天津及东北平原西部等地旱情比较严重。江南、华南持续阴雨,早稻等作物生长受影响;粤、湘、黔局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西北大部气温持续偏低,部分地区受霜冻危害;下旬,华北出现睛热高温天气。甘肃、内蒙及苏、皖等地分别遭沙暴和风雹袭击,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6.
我县气候高寒,各种作物在生育期常受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侵袭,产量不稳。为配合我县大油菜的发展,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达到稳定高产,近几年对大油菜进行了低温、霜冻的观测和调查,并结合资料分析,作耐霜冻指标的探讨,供农业部门参考。一、山丹大油菜冻害和耐冻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17.
作物霜冻与低温强度及冰核菌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辐射型霜箱进行控制试验,研究玉米霜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和冰核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logistic)方程只有在没有冰核菌或冰核菌密度很小的条件下才能描述霜冻与温度的关系,而理查兹(Richards)方程能够在各种冰核菌密度下很好地描述三者的关系。进而讨论了这种关系在确定霜冻指标,制作霜冻预报,选用防霜方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金华地区1953—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分析浙江省金华地区茶树春季霜冻、冬季冻害和夏季高温热害等灾害的时空分布,对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进行了评估,同时利用Mann Kendall方法对春季霜冻变化趋势和突变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金华地区茶树春季霜冻和冬季冻害高发地区集中于磐安、东阳和武义等高海拔地区;夏季高温热害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于浦江等平原盆地地区;茶树种植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磐安、浦江西北部、婺城区南部和武义西部。金华地区茶树春季霜冻灾害发生概率呈逐年减小趋势,有利于早茶生长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额旗棉花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及主要气象灾害,指出主要气象灾害有春霜冻、春季大风、沙尘暴、夏季高温、干热风、干旱、秋霜冻,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粮食作物对高温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阈值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气温度升高和降水波动为主要标志的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生化过程等对气温、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机理与后果等的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是制定适应对策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分别回顾了国内外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因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对高温、水分亏缺的反应以及对二者的协同响应,评述了高温和干旱缺水影响过程中作物的阈值反应及其临界值,讨论了当前高温干旱对作物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干旱/湿润条件下的温度、水分阈值,以及多因子协同胁迫下作物的忍耐极限;(2)胁迫程度、时期、历时与作物自身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响应机制;(3)作物对适度干旱的补偿效应在高温下是被削减还是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