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蒸发是水量平衡三大要素之一。蒸发站网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蒸发资料质量并进而影响与蒸发有关的各项科研与生产成果。蒸发站网布设原则是科学布站的依据,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应用四水源新安江流域模型(以下简称“新四”模型)对蒸发站代表性及其指标,站网密度或蒸发站移用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现对已取得的初步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量站网规划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最荣 《水科学进展》1999,10(2):177-182
在简要回顾甘肃水文站网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直线原则与区域原则的理论与方法对洮河和陇南嘉陵江干流区进行了站网规划,取得了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成果,并就流量站网的规划与调整、流量站网如何更好地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服务等站网发展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1981年12月23日~29日在江西省上饶召开了《湿润地区中小河流站网布设原则的研究(包括雨量站网)》协作会。会议由江西省水文总站牵头,与会的有华水、长办、黄委和广东、安徽、黑龙江、四川、福建、浙江、湖北等12个单位,共39名代表。会议就采用流域水文模型、相关统计法进行站网分析,现有站网整顿,江西省雨量站密度实验区建设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讨论;对本专题的协作内容和方式作了初步规划;并分别承担了1982年年底可以提交的初步成果项目。部分代表还实地参观了江西省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文站网布设及水文测验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章民  谢志强  沈鸿金 《水文》2003,23(5):20-23,27
水系复杂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具有独特的水文站网布设及水文测验方法。在分析研究目前站网及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同时,对今后的站网建设及测验工作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将为研究该区的水文规律和特性,为防汛抗旱、治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志 《地下水》2012,34(5):71-7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地下水开发技术提高,人类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地下水监测,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制订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监测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工程,开创了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两部协同建设地下水监测工程的新机制。监测站网布设是本工程项目的基础,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站网布设原则和要求,解决站网布设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宇红  周政辉 《水文》2017,37(5):74-7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建设,建设监测站20 401个,其中,水利部建设监测站10 298个,国土资源部建设监测站10 103个,有效监控面积达350×10~4km~2。站网布设遵循"满足需求、继承发展、全面布设、突出重点、方便管理、避免重复"的原则,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在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平原、盆地等基本类型区进行全面布设;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特殊类型区进行加密布设。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国监控区监测站平均布设密度达到5.8站/10~3km~2,站网布设基本满足现阶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蔡建元 《水文》1994,(2):11-17
本文论述大中河流流量站网规划的经济原则。从内插年径流的精度及其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入手,通过布站密度与影响年径流量精度之间的关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精度-经济函数之间的关系。并以黄河上游干流水文站和泾河流域代表站为例,验证精度-经济函数结构的合理性。为以经济原则约束下,确定布站密度及其精度指标,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设存在监测井点布设不合理、站网密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阐述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地下水监测网优化方法,并列举出相关工程应用实例,对未来我国地下水监测网建设提出从推进相关规范标准,应用优化方法、加强站网布设及监测频率等方面推进我国地下水检测站网建设。  相似文献   

9.
肖益民  梅汇海 《水文》2006,26(1):67-68,62
水文站网规划是水文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它是为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资料而设立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站网布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水文资料的测验精度。并最终影响到水资源规划和工程设计及工程的运行。我国现行站网规划大都采用俄罗斯的卡拉谢夫法。该法则的推导基于两个假定,由于假定与现实不完全相符,使用中有一定局限。卡瓦连科利用基于径流形成的随机模型,得到Fokker—Plank—Kolmogrov方程,导出基于径流形成的随机模型的站网规划方法。该法更具一般性、应用更广泛。本文将这一原则应用于中国黑龙江松北地区,并与国内现行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87,(3)
一、基本情况一个水文站控制的流域范围内究竟要配多少雨量站,是站网布设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现行的配套雨量站的分析方法有积差法和锥体法等。但过去使用这些方法没有得到较密的站点实测资料的验证,同时方法本身也还存  相似文献   

11.
水质站网规划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瑞  秦福兴 《水文》1995,(1):7-11
在进行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布设合理的性研究中,按河流水系将全国国土分为若干水质站网规划单元分区,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进行单元分区类型的划分,作为水质站网规划的基础。在同一类型单元分区内,运用模糊集合聚类方法,将分区内的水质进行分类,以确定水质站的布设密度,并对每一水质参数的采亲频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确定其采样频次。  相似文献   

12.
冀东沿海滦河以东地区雨量站网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级雨量站网的面雨量误差分析方法对冀东沿海滦河以东地区站网密度进行分析,求得满足面雨量精度要求的最适宜的站网密度.对今后该地区的站网布设提供可供利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1、基本资料方面。在站网的布设及基本资料的监测与积累方面尚存在欠缺之处。例如在较高的山区地带降水站的布设仍嫌稀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球自然地理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受限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要素观测数据较为缺乏。在青藏高原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综合观测专业队伍,开展全要素、多尺度、持续性的系统观测,是一项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工作。从站网布设思路、观测指标体系、重点观测内容、站网布设进展等方面介绍了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实施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从完善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科学部署观测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观测队伍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共建机制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5个方面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米玉华 《水文》1995,(5):45-47,9
逐步回归法在地下水站网分析中的应用米玉华(河北省水文总站石家在分站)为更好地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合理布设站网,利用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进行数值分析,评价现设站网,并提出最优站网的模式,我们对河北省石家在地区地下水站网作了分析研究(以下称该地区为研究区)...  相似文献   

17.
在完成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1)水质站网规划单元的划分;(2)聚类分析在水质站网规划中的应用;(3)站网密度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中国水质站网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编制。本文依据规划报告主要成果,明确了省际河流、省界站概念,总结了目前水文站网为水资源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省界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应用需求,着重对规划原则、布设原则、选取原则及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规划全国省界站共841处,其中利用现有测站359处,规划新建测站482处。对规划站网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全国省级行政区界的平均入境水量监测控制率约为86%,出境水量监测控制率约为88%,基本满足水资源用水总量量化考核需要,其成果填补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站网规划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由水文地质学家里柯德和化学家菲尔兹组成的美国地质凋查局水质代表团应邀于1986年7月23日至8月3日来华访问,与我国同行进行了业务座谈,并与水电部水文局就水质研究信息和资料交换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在访问期间,美国专家介绍了美国地调局在水质调查和评价中的采样办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在水质趋势分析中应用堪达尔检验法的情况以及水质站网的布设原则等。  相似文献   

20.
信息熵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栋 《水文》2001,21(2):9-14
在介绍信息熵基本概念作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概率分布和参数估计,熵谱预报,水文(水质)站网布设评估,水质水环境的预测预报评估,水系统建模评估,水力学,河流地貌学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