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南地区斜长花岗岩与中元古代变辉长岩相伴产出,由60%的斜长石和40%的石英组成。化学成分以高硅、低至中等的铝、低K2O为特征,与大洋斜长花岗岩相似。其单颗粒锆石PbPb同位素年龄是(1370.6±14.3)Ma。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蛇绿岩中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的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对滇西和川西金沙江蛇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滇西书松斜长岩和川西雪堆斜长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340±3Ma 和294±4Ma,它们可能代表金沙江洋盆张开不同阶段的时代.这一研究表明金沙江蛇绿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时期, 与南部的哀牢山蛇绿岩时代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3.
崤山地区太古代变质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振山  梁天佑 《河南地质》1997,15(4):278-282
崤山地区原“太华群”由15%的变质表壳岩和85%的变质花岗岩组成。变质花岗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通过对变质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崤山地区太古代变质花岗岩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TTG岩系类似。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一组锆石Pb-Pb蒸发年龄,确定其成岩时代为太古代。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北部1.70Ga非造山环斑花岗岩岩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裂谷是古克古代晚期在华北拉通太古代基底上直接发育的初生夭折裂谷。U-Pb年龄表明,位于裂谷的断陷台阶至断陷中的四条平行的东西向带是同时的岩套。这包括北部大斜长岩-纹长二长岩杂岩体;赤城-古北口岩带的斜长岩,含橄石英正长岩及富钾与环斑花岗岩;沙厂环斑花岗岩杂岩体及南部谷-蓟县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5.
王一先  包志伟 《地球化学》1999,28(4):367-373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的西湾斜长花岗岩富Al2O3和Na2O,贫K2O;Sr、Ba和Th含量高,而Rb和高场强元素含量很低;LREE富集、无Eu异常;δNd(t)值高,为5.39。(^87Sr/^86Sr)i低,为0.7027。这些特征表明西湾斜长花岗岩是大洋斜长花岗岩。在La/Sm-La图中,该斜长花岗岩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分离结晶趋势不一致,所以它不是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而可能是基性岩石小比例部  相似文献   

6.
西藏安多斜长花岗岩分布于安多县多普尔曲一带。在1/25万安多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作者研究了安多一带蛇绿岩中新发现的斜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岩石成因和时代。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具有低钾高钠、高锶、低铷和低∑REE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特征,同位素指示其为地幔源区产物。首次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SHRIMP测年,其结果为188.0±2.0 Ma,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其代表了洋壳形成的年龄,时代为早侏罗世,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蛇绿岩时代基本同时。本次研究为班公湖-怒江中段蛇绿岩提供了高精度同位素年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石  王彤 《地球化学》1994,23(1):80-90
本文首次对桐柏山花岗岩类的Pb、O、Sr同位素进行研究。其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是204Pb=1.400(1.389-1.411),206Pb/204Pb=17.148(16.847-17.438),207Pb/204Pb=15.428(15.378-15.484),208Pb/204Pb=37.886(37.583-38.296)。与邻区花岗岩类相比,基本相当于胶东地区。全岩矿δ18O=8.48(7.49-9.37)。87Sr/86Sr(i)=0.7090(0.7064-0.7138)。这些数据结合岩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属Ⅰ型或同熔型。铅同位素组成揭示本区大地构造可能归属华北地台。  相似文献   

8.
黄标  刘刚 《岩石学报》1993,9(4):388-400
武夷山中段 加里东早期混合花岗岩类为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富斜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交工结构非常发育,微斜长石或正长石的Or含量较高,属铝地饱和系列,锶同位素初始比大于0.710,总体上是改造型花岗岩特征。但部分岩性偏中性,黑去母MF值>0.38,轻稀土富集而铕亏损较小,Rb/Sr<1,这些特征却接近同熔型花岗岩,继承了围岩特征。与碰撞型花岩相比又有明显相似性,因此它们是同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9.
北京裂谷北缘的赤城-古北口深断裂,是硅铝质(石英正长岩、富钾/环斑花岗岩)与铁镁质(斜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的双峰式深成岩带。U/Pb一致性年龄为1697±0.9Ma,其岩石组合可与河北大庙斜长(辉长)岩-二长岩杂岩体类比,但铁镁质岩石较少。主体硅铝质岩石的富钾、富铁暗色矿物及钾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均与世界各地及密云沙厂环斑花岗岩一致。含铁橄榄石石英正长岩,代表了岩浆分离结晶初期还原条件下,太古代母岩派生的初始岩浆组成。该岩带的确定是将裂谷不同构造部位的四条东西向岩带与裂谷作用联系的关键。伴随裂谷作用拉张断裂向南呈台阶状断陷下沉,由隆起区向断陷区顺序形成了深成至浅成侵入,以至火山喷发的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从 Pb同位素组成特征论东秦岭陡岭块体的构造归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宏飞  凌文黎 《地球科学》1996,21(5):487-490
针对目前关于东秦岭造山占陡岭块体在构造归属上尚存在的不同意见,对该块体中的陡岭九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侵入于该群中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长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北秦岭块体中的秦岭群变质杂岩和侵入于秦岭群中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长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了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一致,与典型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长岩有相似的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在La/Sm-La图上符合结晶分异趋势。因此,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属于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其成岩年龄373Ma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2.
大洋斜长花岗岩一般作为蛇绿岩的组成部分,发育规模往往较小,目前世界上不与蛇绿岩共生或有成因关系的斜长花岗岩实例较少,关于不发育蛇绿岩的大规模大洋斜长花岗岩的报道更是少见。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论证西昆仑造山带西北缘发育着大规模由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组成的大洋斜长花岗岩带。以该斜长花岗带中奥依塔克岩体和萨罗依岩体为研究对象,测得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22.8±2.2Ma、319.0±1.7Ma,锆石均具较高的正εHf(t)值(11.06~16.93),模式年龄为320~540Ma(平均值为396.1Ma),大于其形成年龄。岩石具低的Al2O3、高Ca O和Mg O含量,强烈的富钠贫钾,稀土元素总量较低,LREE稍亏损或平坦型配分型式,通过与世界典型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对比,该斜长花岗岩带属于典型大洋斜长花岗岩,但相对具负Eu异常,富集K、Rb,亏损Nb、Ta元素。对该大规模斜长花岗岩的成因研究进行了探索,认为该斜长花岗岩带不是传统的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成因,而是在低压(0.1GPa)低温(737~781℃)条件下镁铁质洋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残留相为斜长石+角闪石±斜方辉石±钛铁矿(无石榴石)。结合区域资料,西昆仑西北缘斜长花岗岩带是在晚石炭世弧后盆地的伸展裂解环境下以乌鲁阿特组(玄武岩夹沉积岩)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新生镁铁质洋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岗山头一带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分布在胶南造山带的南段,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晓期在引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含有霓石、钠闪石、微斜长石、钠长石等碱性矿物;K2O和Na2O的含量为8.4%-9.6%,H2O+少于0.16%,具有富碱,贫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33,自引:18,他引:33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高锶花岗岩类和低锶花岗岩类,前者富集Ba、Sr、Ti,而后者强烈亏损这些元素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高锶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属于Ⅰ型花岗岩;低锶花岗岩类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一正长花岗岩一碱长花岗岩也属于Ⅰ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这两类花岗岩均显示εNd(t)正值^87Sr/^86Sr低值以及较低的Nd模式年龄。高锶与低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差异性表明,高锶花岗岩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幔源岩浆的分异作用,而低锶花岗岩类的源区与显生宙地壳增生时期起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有关,即起源于富集型幔源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与流纹岩之间地球化学相似性以及与玄武岩类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是统一的构造一岩浆体系的产物,共同制约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和闭合期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的改造系列花岗岩演化由斜长花岗岩阶段、钾长花岗岩阶段至碱长花岗岩阶段,其稀土配分组成递降曲线簇.新疆北部的同熔型花岗岩类稀土配分基本为轻稀土富集型,具Eu负异常,有递增曲线簇和递降曲线簇两种情况.深源碱性系列轻重稀土比值大、Eu负异常一般不显著.文中还叙述了新疆北部的幔分异系列花岗岩类及一些古老花岗岩的稀土特征.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乌依塔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依塔克花岗岩体分布于乌依塔克蛇绿岩套中,与其中的基性熔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比蛇绿岩套(超)镁质岩稍晚;岩石类型为斜长花岗岩,斜长石属钠长石;岩石高SiO2,低Al2O3,富Na2O,贫K2O(〈1%),里特曼指数σ为0.96 ̄1.08,是钙质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并且属轻稀土元素亏损型;除Y含量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低;ISr为0.702588,εSr(t)为-16.1,εNd(t)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超高压带中变质花岗岩特征:(1) 岩石组合较单一,以二长花岗岩( 原岩) 为主,缺乏中基性岩和正长岩类;(2) 具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保留残存的岩浆岩组构;(3) 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石有明显侵入接触关系,并可见有其捕虏体;(4) 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富碱、贫钙、贫镁等特征,一般地SiO2 > 76 % ,( Na2 O+ K2 O) > 8 % ,CaO< 0 .5 % ,MgO < 0 .4 % ;(5) 痕量元素表现为Zr 、Y、Nb 、REE 含量高,Sr 、Sc 、V、Ni 等低;(6) 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石英+ 钾长石+ 白云母+ 石榴石+ 绿帘石,属于低角闪岩相。(7) 锆石U - Pb 同位素年龄值为685 ±41 Ma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更接近A2 亚类。变质A 型花岗岩的确定,对进一步认识大别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榴辉岩等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折返机制等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崂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崂山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碱和碱性岩套构成的复合花岗岩体,可划分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同夺四个单元,结晶年龄分别为146.8、126.2、113.0和110.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钙碱性岩套自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呈现向富硅、富碱、低铝、低钙、低镁方向的演化特征;碱性花岗岩总体呈现出高硅、高碱、低铝、低钙、低镁的特征,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Ga、Nb、Hf、Zr、Y及Ga/Al、F/Cl比值等明显偏高,与国内外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分相当。同位泰示踪及成岩机理研究揭示出崂山花岗岩起源于下地壳基底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两套岩石分别与两次熔融事件有关,钙碱性岩套各单元是岩浆不同分离结晶程度的产物,而碱性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经先前熔融事件(形成钙碱性岩套)萃取过的残留源岩,其形成与AFC过程有关。基于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崂山花岗岩是胶北地体-胶南地体陆-陆碰撞剪切造山带构造发展演化至特定阶段的产物,钙碱性岩套形成于造山晚期压性或压性向张性转化的应力环境,而碱性花岗岩则形成千造山期后的剪切张性(transtension)构造环境.后者成为苏北-胶南地区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赵太平 《岩石学报》2005,21(4):1228-1228
斜长岩(anorthosite)基本是由单一矿物斜长石(含量>90%)所组成的岩浆岩。Ashwal(1993)把斜长岩分为六类:①太古宙斜长岩(富钙,斜长石An>80);②元古宙岩体型斜长岩(massif-type anorthosite);③层状镁铁质杂岩体中的斜长岩层;④大洋环境中的斜长岩;⑤其它岩浆岩中的斜长岩包体;⑥地外星体中的斜长岩,如月球斜长岩。环斑花岗岩(rapakivi)则是具有环斑结构的 A 型花岗岩(Haapapa,1999)。所谓“环斑结构”是指:①钾长石巨晶成卵球状;②部分钾长石卵球具斜长石外环;③存在两个世代的钾长石和石英。由于岩体型斜长岩和环斑花岗岩在时间、空间上有密切共生,Emslie(1991)把它们称之为 AMCG(Anorthosite-Mangerite-Charnockite-Rapakivi Granite)组合(Vorma,1976)。岩体型斜长岩和环斑花岗岩的出露远不及其它岩浆岩广泛和普遍,但它们仅赋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而且侵位年龄主要属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0.
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6(1):37-43
马衔山变形岗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最东端,表壳岩属长城纪地层,侵入时代为吕梁期,已获单矿物锆石U-Pb等时线年龄值2152Ma。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后者侵入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