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发育典型的海底扇沉积,且已获得工业油气发现。该文利用现有地震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总结出丽水凹陷的海底扇沉积模式。海底扇沉积相标志包括:岩心主要表现为滑塌揉皱、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块状砂岩、黑色泥岩撕裂屑、漂砾、砂注等构造;C-M图主要表现为重力流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差。扇体地震反射结构主要为顺物源方向双向下超,垂直物源方向丘状反射特征,平面地震属性显示为典型扇形。丽水凹陷明月峰组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其中海底扇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在扇体近端发育多个下切谷,下切谷下切规模较大;坡折主要划分为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其中断坡坡度较大,坡度7.2°左右,沉积坡折坡度较小,一般在5°左右,与下切谷相对应在谷口形成一系列的扇体,沟–坡–扇耦合关系良好。扇体规模较大,单个扇体面积最大124 km2,整个低位域由6个扇体组成,展示了丽水凹陷良好的岩性圈闭勘探前景。本次研究根据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明月峰组低位域时期沟–坡–扇沉积模式,对指导勘探寻找出岩性圈闭和开创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坡折带对复合岩性圈闭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具备坡折带发育的古地貌背景,研究其类型和对沉积砂体、相带发育及成圈模式的控制,对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坡折带发育的构造位置及与洼陷的匹配关系,可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区坡折带、中区坡折带与低区坡折带。按成因机制不同,可在坡折区内进一步细分出三种类型,即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侵蚀坡折。高区坡折带以发育侵蚀坡折为主,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形成侵蚀沟谷圈闭;中区坡折带以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为主,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道与扇体,形成断块-河道侧向尖灭复合岩性圈闭;低区坡折带发育断裂坡折,控制复合砂坝,形成断块-砂坝复合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西部在早中新世珠江组沉积时期地势平坦、物源充足,基于岩石组合、旋回地层和地震反射特征等分析,认为在18.5 Ma大规模海侵之后,珠江组一段时期主要发育浅海背景下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沉积。同时盆地具有多源供砂的特点,其中海南岛和广东沿岸河流对其影响最为广泛,代表了NW方向的物源,呈现出自西向东的多期砂体进积过程。其中,在三角洲前端与浅海泥岩指状交互处,自下而上可发育多套优质的储盖组合。由于受到神狐隆起早期古高地的影响,易形成基底隆起上的披覆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岩性透镜体)以及构造-岩性圈闭(岩性边界与构造脊线叠合圈闭)等多种圈闭组合样式,且与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的生烃峰期、新构造运动和构造脊线等同步耦合,是该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乐东–陵水凹陷新近系岩性圈闭成为南海海域勘探的热点,发现了多个大气田,且已发现的岩性圈闭均与海底扇、浊积水道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多天然气发现,提高岩性圈闭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海底扇识别及沉积模式研究。本次研究基于乐东–陵水凹陷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钻井取心入手,综合运用测井、FMI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的岩相、沉积构造、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梅山组海底扇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发育块状构造、小型交错层理和冲刷面,结合粒度、C-M图分析认为其为浊流沉积,后期受牵引流改造。在梅山组地层内识别出三种类型海底扇:水道化型、盆底扇型、底流改造型海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期次,各期海底扇形成演化、主物源方向受古地貌影响由陵水凹陷向乐东凹陷迁移,扇体规模逐渐变大。综合考虑坡折带、相对海平面变化、三角洲物源供给对沉积的控制,建立了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源–沟–坡–扇"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茂县盆地三级阶地调查和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河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风成沉积体系,是由Gms、Gm、Gg、Sh、Sg、Fl、Ls、Ps等岩性相组成.其主体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包含3部分: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组合,剖面上体现了颗粒流-高密度浊流-碎屑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新近系类型丰富的砂体,在古珠江三角洲演化及相带迁移的控制下形成了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近年来,凹陷内发现的多个构造-岩性圈闭均与河道砂体相关。但在已有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中,河道砂体的成因、分类和展布特征与体系域的耦合关系差,砂体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岩性圈闭的勘探效果。基于沉积层序理论,利用大范围井震资料,系统厘定了恩平凹陷珠江组一段-韩江组六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精细的三维地震沉积学解剖。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层发育的大型辫状河道、小型曲流河道和中型曲流河道,分别与低位、海侵和高位等特定体系域具有密切的耦合发育关系,进而建立了层序格架对河道砂体的有效预测模式,系统指明了凹陷不同区域、不同体系域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潜力及有利区。本文相关认识对其他海相三角洲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油气勘探活动已经历了30余年,勘探发现的油气田主要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非构造的隐蔽圈闭油气藏以改变莺-琼盆地油气勘探的被动局面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油气勘探工作需要将莺-琼盆地隐蔽圈闭划分为低位盆底扇型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浊积砂岩型圈闭、地层超覆型圈闭、古水道型圈闭、三角洲前缘砂体型圈闭。南海北部莺-琼盆地具备形成隐蔽圈闭油气藏的有利条件:莺-琼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基础;在历史时期内水平面的频繁变化,使得岩性带在纵横向上都发生交织变化而产生岩性油气藏,尤以在盆地低水位期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等低位扇为主;另外历史时期构造活动频繁,而形成多个构造面和构造不整合面,与之相适应地产生了多种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有利成藏组合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所获得的穿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主体的地震剖面,并结合邻区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的油气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有利的成藏组合带,这些成藏组合带不仅有构造圈闭,而且还有大型的地层和岩性圈闭。这5个主要的有利成藏组合带包括:①重力滑动前缘背斜带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带,储层层位多,圈闭构造不仅面积大,而且横向上延伸规模大,砂岩储层巨厚;②同沉积背斜圈闭带储层层位物性好,封堵条件良好,断裂构造和岩性组合非常有利;③纵向水道泥质充填封堵地层圈闭带规模大,封堵条件好,属于岩性圈闭;④反向屋脊断块圈闭带储层层位多,油源断裂发育,与上述3种成藏组合相比较圈闭面积较小;⑤低位海底扇大中型岩性圈闭带是多处发育且非常有利的圈闭带。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多属性融合技术、方差体切片、三维地貌砂体镂空等综合技术手段,精细刻画了海底扇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是由陆架区的砂体滑塌并二次搬运形成,形成过程具有多期次性。受不同物源的影响,海底扇岩性和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海底扇岩性及沉积构造具有砂质滑塌、碎屑流、浊流和深水底流改造的特征。海底扇的沉积微相、厚度、砂泥比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直接控制了地震振幅反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并被后期泥质水道切割分块形成多个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深水区海底扇砂体发育区烃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关系和圈闭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三台凸起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J3q1)沉积相类型一直较难确定,制约了油气勘探。充分运用地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属冲积扇沉积,主要为扇中—扇缘沉积,并对扇中—扇缘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河道砂体。对齐古组一段储层砂体属冲积扇扇中—扇缘沉积成因的新认识,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预测储层分布及非均质性,确定潜在的勘探评价目标。在研究区周缘齐古组内以冲积扇扇中或扇缘为勘探和评价目标,有望发现岩性、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圈闭。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形成的“相—势”控藏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势”控藏研究文献调研,对“相—势”控藏作用原理进行了解剖,并以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为例进行“相—势”控藏作用研究,验证了北带砂砾岩体成藏受“相—势”控制,总结了东营北带的“相—势”控藏特征,完善和发展了“相—势”控藏理论。同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油气成藏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现今储层有利相带及成藏动力的耦合是成藏的关键,但是研究证实储层的物性、地层压力的动态演化对圈闭合油气充满度影响很大。应对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及其以后的储层物性及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实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成烃史、油气充注史、“相—势”控藏历史等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势”控藏理论,必将带来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南海北部深水重力流沉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沉积主要泛指陆架以外的沉积,尤以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受到深水油气勘探界的关注,它的沉积成因、过程和相组成均与河流、三角洲、浅海等牵引流沉积有很大的差异。当前南海北部大规模深水勘探已经全面展开,正确认识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油气勘探对深水重力流沉积缺乏勘探实践,目前对深水重力流沉积有不同的理解,如深水重力流沉积一定要在多深的水下沉积,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判识一定要有深水环境的标志,深水重力流沉积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沉积层理构造特征一定是重力流流态的等。通过南海北部深水实钻资料和沉积体系的研究,认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偶发而动、沿坡搬运、择低而积、有限分布的特点。陆架坡折带以外的粗陆源碎屑沉积以重力流沉积成因为主,低位体系域的重力流更易于发育砂岩储层。陆坡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特点表明储层识别是深水勘探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锦州25—1构造是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而优良成藏要素的优势时空配置则是形成锦州25—1油田的关键因素。其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在东下段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为一期充注,充注时间发生在东营组末期,沿东下段时期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断裂系统、沙二段广泛发育的砂体、沙二段与沙三段之间大型不整合面以及古构造脊所构成的疏导体系运移至沙二段圈闭成藏,而沙三段砂体则可以近源优势成藏。辽西凹陷西斜坡、凹中隆以及古构造脊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盆地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的勘探陆续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笔者结合新钻探井和最新研究成果,从地层、沉积相、烃源岩、储层和成藏等多方面采用烃源对比、埋藏史及烃源岩热演化史、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四川盆地雷四3亚段的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其油气成藏特征,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以期有助于拓展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勘探领域。研究结果表明:雷四3亚段天然气以雷口坡组和须家河组烃源岩混合来源气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为主,属低孔低渗储层;雷四3亚段气藏为2期成藏,烃源岩于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高峰;雷四3亚段具有构造和构造-岩性地层2种气藏类型,龙门山山前断褶带为构造气藏的有利勘探区,新津-邛崃斜坡带与梓潼-盐亭斜坡带是构造-岩性地层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how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rospects.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 (BSR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CS. Using seismic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SRs has been determined in three sequences deposited since the Late Miocene. The features of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in northern SC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gas source conditions, migration pathways, heat flow value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including depositional facies, rates of deposition, sand content, and lith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some depositional bodies (structural slopes, slump blocks, and sediment wave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particular geological controls are important for the presence of BSRs in the SCS, not so much the basic thermodynamic control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a gas source. Based on this, a typical depositional accumulat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his model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depositional system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continental slope, and continental rise, and also shows the typical elements of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BSRs appear to commonly occur more in slope-break zones, deep-water gravity flows, and contourites. The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in the Shenhu drilling area mostly contain silt or clay, with a silt content of about 70%.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BSRs are laterally continuous, and the key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lies in gas transportation and migration conditions.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a majority of the BSRs are associated with zones of steep and rough relief with long-term alternation of uplift and subsidence. Rapid sediment unloading can provide a favorable sedimentary reservoir for gas hydrates. In the continental rise, BSRs occur in the sediments of submarine fans, turbidity currents.  相似文献   

16.
歧口凹陷张东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开展较晚,通过基础地质研究认为张东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砂岩输导层、断层和不整合面三大输导体在研究区不同的构造位置相互交叉、叠置、连通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输导体系,进而控制了研究区油气聚集部位与油气藏的分布,而不同的沉积相带直接影响到储层物性的好坏,对油气富集高产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多年的勘探,按照国内外勘探程度划分的标准,其主力探区济阳坳陷目前已处于成熟勘探程度,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济阳坳陷探井成功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仍有50%左右的探井落空或低效。根据“失利”探井定义,从生、储、盖、图、运、保等6种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出发,参考济阳坳陷石油地质特点和近几年的勘探经验,主要从圈闭是否有效、储层是否存在、输导体系是否发育、油气充满程度等4个方面进行失利探井地质原因分析,建立起成熟探区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方法。总结了济阳坳陷“十五”以来主要增储目标,即:砂砾岩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河道砂体等储层类型的失利地质原因。在明确上述目标类型最主要勘探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勘探攻关重点及风险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5~2016年在神狐新钻探区钻遇大量水合物岩心,证实南海北部神狐新钻探区具有较好的水合物成藏环境和勘探前景。结合2008~2009年该区采集的地震资料,我们对晚中新世以来细粒峡谷的沉积特征及其相应的水合物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量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发现该区峡谷两侧的隆起上发育大量的滑塌体。本文通过岩心粒度分析,地震相识别分析和水合物测井响应分析等手段综合识别出对水合物成藏有控制作用的三种类型的滑塌体:原生滑塌体、峡谷切割滑塌体、和同生断裂滑塌体。结合沉积速率、流体流速分析和峡谷迁移等沉积学要素对滑塌体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峡谷切割滑塌体由于后期峡谷迁移对前期滑塌体切割形成的、同生断裂滑塌体是由于隆起区基底不平引起差异性沉降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滑塌体发育位置不同:原生滑塌体常发育在隆起中坡度较缓的区域、峡谷切割成因滑塌体常发育在不定向迁移的峡谷两侧、同生断裂滑塌体常发育在隆起中坡度起伏较大的区域。三种类型滑塌及其相应的水合物成藏模式不同,其中原生滑塌体有利于水合物成藏,而另外两种类型的滑塌体由于其不能对自由气进行有效封堵而不利于水合物成藏。根据三种滑塌体对水合物成藏的响应指出在粗粒的含有孔虫粉砂岩储层上,覆盖细粒的泥岩对自由气进行封堵有利于水合物成藏,并且多层的泥岩覆盖是造成水合物稳定带中水合物多个分层成矿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海底峡谷内浊流流动与沉积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模拟已成为研究海底浊流的重要方式,开展海底浊流的流动与沉积特征的数值模拟,对深水沉积体系特征研究、海底工程设施稳定性评价以及深海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可压缩流体Navier-Stokes方程与湍流k-ε模型构建了浊流数值计算模型,设定不同粒径、速度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等初始条件,模拟并分析了单粒径悬浮颗粒驱动的持续入流的海底浊流沿海底连续坡折带的流动过程及沉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浊流在斜坡段处于加速状态,水平段流速骤减并逐渐沉积,且浊流在小坡度的加速不改变浊流的沉积趋势。浊流由于环境水体的夹带效应逐渐增厚,且浊流头部形态与流动特征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本文另对多频次持续入流浊流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地层沉积特征对比,结果显示,多频次持续入流的海底浊流在纵向上可能会形成多个不连续鲍玛层序的叠积。  相似文献   

20.
从沉积环境背景出发,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储层成岩作用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马王庙地区新下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干旱蒸发—氧化环境的Ⅰ型沉积环境和半干旱—潮湿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Ⅱ型沉积环境,相应地发育两种储层,经历了两种成岩类型,受其相应的地层水影响,成岩作用差异较大.Ⅰ型成岩作用以胶结作用更显著,对储层孔隙起破坏作用,其较好储层发育受断裂带控制;Ⅱ型成岩作用以溶解作用为主,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成藏面积广,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该认识为深入研究该区成岩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油区进一步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