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篇幅巨大,其中包含天象记录达6000余条,是二十四史以外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最大来源,其中包括日月食336条、月行星掩犯2622条、流陨2248条.明后期除日月食和彗星记录外,其他类型天象记录大幅减少.天象记录的密度,正德以前平均每年38条,嘉靖以后则只有每年7条.由可以回算验证的月行星掩犯记录得到错误率4.1%,属历代最佳.错误主要是资料编纂整理过程和书籍传抄过程造成的.月亮记录显示,凌晨的观测,通常记前一日日期;掩犯恒星记录显示,官内星名与传统略有差异.若干例证说明,原始记录采用日序式纪日.只是在编纂史书时,才改用干支纪日.  相似文献   

2.
1989年11月15日观测到的2B级耀斑,有以下特点:1.耀斑前无暗条:2.发生淹盖了(?)型黑子群;3.耀斑第2亮带是依次发亮的;4.引起射电爆发并使电离层产生三级扰动.但未有与之相应的高能粒子流和X射线暴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五星运动的观测与研究是古代历法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历法疏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深受古代天文学家重视.《汉书·天文志》和《续汉书·天文志》记载有具体时间和位置的五星运动约160条.利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对诸条进行计算、验证、分析与研究,并将正误结果用图和表反映出来.结果表明:160条记录中绝大多数是准确和比较准确的,占77.5%.错误的仅有36条,占22.5%.此外,160条行星运动记录中,其中有3种典型的或者说特殊的运动形态,即"守"、"合"、"犯"的运动分别占总数9%(14条),14%(22条)和29%(46条).对这3种特殊的运动形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列于图表中.研究表明:汉代的行星运动记录为观测实录,至于36条错误记录,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后人对观测资料加工、整理、编辑和出版时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周易》丰卦中“日中见斗”和“日中见沫”两条筮辞的考释,同时对比史籍中的有关记载以及望远镜观测记录,证明这两条筮辞就是中国古代太阳黑子记录的二种表达形式。由此表明,最迟到公元前八百年,中国已经有了关于太阳黑子的明文记载,而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明代大食分日食记录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代开始,地方志中出现大量的日食记录,其中全食、近全食记录对于现代天文学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明代此类记录共有270条,由于流传中的混淆,其中大半错误.现以(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为基础,根据现代天文学计算结果和原文的文字特征,对每一条记录进行考证和说明,试图恢复记录原貌,以便使其中宝贵的信息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六个不同黑子暗条的旋转角速度、整体平移速度和它们的半径沿暗条轴的分布。结果表明:较短的活动型暗条旋转方向沿轴不变,角速度大小单调变化,并能改变暗条的缠绕状态,成为产生日珥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的一种可能机制。而较长的宁静型暗条可能存在着缠绕结构,其运动较为复杂,旋转方向沿轴向发生变化。这两类暗条的整体视向速度和旋转角速度之间似乎存在着正的相关性。最后对旋转动能也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六个不同黑子暗条的旋转角速度、整体平移速度和它们的半径这三者沿暗条轴的分布。结果表明:较短的活动型暗条旋转方向沿轴不变,角速度大小单调变化并能改变暗条的缠绕状态,成为产生日珥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的一种可能机制。而较长的宁静型暗条可能存在着缠绕结构,其运动较为复杂,旋转方向沿轴向发生变化。但这两类暗条的整体视向速度和旋转角速度之间似乎存在着正的相关性。最后对旋转动能也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史籍中记录下半夜观测时所用的日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我国史籍中记录下半夜观测的日期是上一天还是下一天,从正史645条月掩五星列宿的记录中选取了事件发生在阴历18日以后的139条。对此,利用现代的五星月亮方位表重算了事件发生的日期、地方时和当时的太阳地平纬度等等。总的结果是:85%的记录用的是上一天,15%用的是下一天;但在公元300—550(南北朝)和1000—1250(宋朝大部)两段期间,用下一天的相对特别少。在别的年代,用下一天的事件绝大多数出现于地方时3时以后,或太阳地平纬度高于-35°的时候,详情见图2。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徐振韬同志“《周易》丰卦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一文(载《天文学报》第20卷,第4期,1979年12月),通过对《周易》丰卦“日中见斗”和“日中见沬”两条爻辞的考释,认为这两条爻辞就是中国古代太阳黑子记录的表达形式。由此得出结论,“至迟在公元前八百年,中国已经有了文字明确的太阳黑子记录(或记载),而迄今所知这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常规日食记录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古代密集、简略而公式化的日食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整理成一个包括938条日食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常规日食记录表”。该表给出每次记录的原日期、公历日期、当时首都、所属朝代以及一部分记录所载的进一步详情。对该表的构成作了介绍,并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记录的暗条目录资料构造了一个时间精度为每天的暗条数目序列,选用Scargle周期图和Morlet小波变换两种周期方法研究了这个序列的周期性,发现其存在4个显著的周期,它们分别是1557天、1141天、795天和367天,详细分析了这些周期的时变特征,并简单讨论了其中个别典型周期的相位、物理机制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天文学报》2012,53(4):299-307
利用授时历法和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对中国历代天文志记录的荧惑(火星)守列宿、四星聚、五星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5条荧惑守列宿,正误率分别为49%和51%.如果把荧惑留、留守、在某宿等运动形态也考虑为守的范围,共有95条,其正误率分别为56%和44%.12条四星聚正误率各占一半,即50%.11条五星聚正误率分别为82%和18%(其中含五星并见).并对错误记录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阳微波M型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天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III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在1988年12月16日08~h31~m—09~h41~mUT,日面出现了Ⅳ型射电大爆发。我们用云南天文台三波段(1.42、2.84、4.00GHz)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记录到12.5min的长周期振荡和1.2min的短周期振荡;同时还记录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spikes)。根据活动区扭斜的磁场位形,我们给出一个定性的动态冕环模型,认为爆发中的快速精细结构是由产生这次Ⅳ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喷注在冕环磁拱的顶部而激发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冕洞与中纬(北京)和赤道(Dst)地磁暴之间的关联。结果确认,所谓M区只是赤道面积较大的一类冕洞;就本文分析的两个冕洞而言,地磁暴开始时刻相对冕洞过中径的时延同冕洞赤道面积呈反变关系。其次考察了冕洞存在时,146MHz扇束干涉仪的中天观测特征。一般地说,随着冕洞伴同太阳转动,观测记录显示一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冕洞中辐射流量减弱;中央条流量的迭加周期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冕洞的这种效应。最后探讨了用米波射电和黑子的观测资料证认冕洞过中径的可能性,并尝试用重现型地磁暴资料估算太阳风高速流的速率和冕洞的平均面积。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1998.12~2002.12)记录到的米波Ⅱ型爆发,与Ha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的关系。统计发现:持续时间长的Ha耀斑和CME与Ⅱ型爆发比与Ⅲ型爆发的相关性好;伴随Ⅱ型爆发的CME可发生在Ha耀斑之前或之后,且91%的长寿命耀斑发生在CME之前。平均在前23分钟;伴随Ⅱ型爆发的Ha耀斑的能量随着CME的速度增大而变强。对这些观测特征作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230—300MHz频率范围,记录到的Ⅲ型爆发和毫秒级快速脉动共存事件。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脉动现象:(1)普通型脉动;(2)包迹型脉动,并在此基础上对Ⅲ型一脉动共存事件与之对应的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脉动的形态、周期、带宽等观测特征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紫金山天文台直流积分型光度计。数据用模拟/数字转换器变换成数字量。经接口装置记录于穿孔纸带上,然后送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还备有二种监视装置。文末给出用本仪器观测小行星(39)Leatitia和短周期造父变星DYPeg所得到的光变曲线。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北京天文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Ⅲ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 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 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阶段.最后讨论该磁环可能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朱文鑫《历代日食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天文计算结果来全面研究整理中国古代日食记录,首推朱文鑫先生的<历代日食考>.他开拓的利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系统考察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成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中的显学.介绍了<历代日食考>一书的内容和学术价值,比较了各个研究者对中国各代日食记录的统计,并对错误较多的西汉日食记录做了进一步的考证,以续朱先生言.分析指出,西汉日食记录的错误,许多是由另一条正确记录衍生出的.其错误的形态显示,原始记录只有年月,而日干支和所在宿度,是衍生错误已经发生之后加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