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西非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深水盐下为一个高风险与高潜力并存的勘探新领域。近年来,在加蓬深水区M气田的勘探中,遇到了盐胶结型储层预测的新难题。在钻井数量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以及缺乏成熟技术体系参考的条件下,通过对盐胶结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盐胶结型砂岩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以及正、反演等关键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对盐胶结储层进行精细综合预测,探索形成了"基于地质成因机制指导下的盐胶结储层精细预测技术组合"。运用该技术有效预测了M气田的有利储层分布区,指导了M气田的勘探及评价。  相似文献   

2.
马骊 《海洋世界》2010,(8):65-67
<正>"船员们开始烦躁了,完全没有料到冬天的日子居然这么难捱。船上食物就那么几种,腊肉、咸鱼、饮料、啤酒、糖和盐。吃腻了……"  相似文献   

3.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的选育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室采用人工诱变技术获得一个坛紫菜耐低盐品系(YZ-7),为了验证该品系的耐低盐性状能否遗传,本文对其壳孢子和F1叶状体的低盐耐受性分别进行了测试,并以坛紫菜野生品系(WT)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下培养2周的YZ-7和WT的壳孢子,在26盐度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15盐度组,YZ-7的壳孢子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分别比WT提高了34%和35%;在8和5盐度组,YZ-7的壳孢子存活率、分裂率及假根发生率分别比WT提高了65%、32%和62%,以及137%、80%和154%;在3盐度组,YZ-7的壳孢子存活率和分裂率分别比WT提高了458%和171%,其中约44.9%的YZ-7壳孢子萌发体能形成假根,而WT的壳孢子萌发体基本上不长假根。在26盐度中培养35d后的F1叶状体再分别在26、15、8、5和3盐度下培养30d,YZ-7叶状体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WT的1.7、1.9、1.5、1.6和1.6倍,绝对生长率分别是WT的3.4、4.1、1.8、2.0和1.6倍。此外,YZ-7叶状体的叶绿素荧光活性(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实际光量子产量)及三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也明显高于WT。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选育品系YZ-7是一个耐低盐且生长快的优良品系,其优良性状可稳定传递给下一代,有望被培育成适宜栽培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陈泽 《海洋世界》2002,(7):12-12,15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类生活也离不开盐。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盐,都存在于海洋之中。自古以来,海盐和其它盐一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均具有崇高的地位。古希腊人荷马,曾对盐的本质进行了歌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认为盐和水、火一样,都是生命最原始、最神圣的构成要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18日上午,"向阳红01"海洋综合科考船交付暨入列授牌仪式在青岛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交付使用,并正式入列中国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的交付入列,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探索世界任何海域的能力、已具备建造国际一流海洋科考装备的能力,中国海洋事业将以此为标志踏上新的征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成为了"向阳红01"的"保育员"。  相似文献   

6.
柽柳对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柽柳是一种盐生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抗旱、耐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分布在内陆盐碱地和我国北方滨海湿地、滩涂,有"南有红树,北有柽柳"之说。柽柳是典型泌盐盐生植物,在盐碱地(含滨海湿地)种植形成柽柳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其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气候与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防风固沙/护堤等生态与环境功能[1-2],而且也是生物改良盐渍土的一种有效措施。种植柽  相似文献   

7.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是典型的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盆地。该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盐上层系,对基底断裂研究较少。以构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基底断裂复活及其对盐上层系构造变形和油气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盐下裂谷层系具有"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大西洋枢纽带夹持于内裂谷带和外裂谷带之间;基底断裂复活主要发生在紧邻大西洋枢纽带西侧、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基底断裂复活带,断裂复活形式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其次为构造反转;基底断裂复活不仅对盐上层系的构造变形具控制作用,而且为油气从盐下层系向盐上层系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垂向通道条件,是外裂谷带盐下油气向盐上层系运移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10"号在广州长洲码头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这是中国第二艘以"向阳红10"号命名的海洋科考船。37年前交付的老"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98年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老"向阳红10"号船曾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号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  相似文献   

9.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5,(1):2-3
动物红蟹集体大迁徙澳大利亚珀斯53岁IT专家、业余摄影师加里·廷戴尔抓拍到1.2亿只红蟹开始向温暖的印度洋水域迁徙的壮观场景。他称,这些螃蟹好像从丛林中"倾泻而出",霸占所有路面。这些红蟹生活在珀斯西北部2500千米的圣诞岛上,每年它们会从丛林中爬出来前往印度洋温暖水域交配产卵。红蟹迁移的壮观场景吸引了许多岛民观看,这种现象会持续数周后,产过卵的红蟹大军会返回丛林。这种自然奇迹的现象迫使岛上公路封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与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的杂交品种——扇贝"渤海红"的性腺组织结构和生殖细胞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扇贝"渤海红"大多为雌雄同体,但也存在雄性不育现象。性腺包括生殖滤泡、生殖小管和生殖输送管三个部分,滤泡是生殖细胞产生的主要场所。扇贝"渤海红"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五个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赤潮水体红光波段反射光谱中"荧光峰"的红移现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前向辐射传输模型,通过2011年7月9日在大连湾海域实测的赤潮水体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模拟了弹性散射作用下的反射光谱,发现在未考虑叶绿素荧光的情况下,红光波段仍存在显著的反射峰,且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反射峰出现红移现象;加入叶绿素荧光后,模拟光谱红光波段反射峰的位置与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实测光谱的更接近;对比模拟光谱与实测光谱可确定,红光波段的反射峰由吸收、后向散射以及叶绿素荧光共同控制,而文献中通常提到的"荧光峰"红移实由浮游藻类红光波段的强吸收作用导致,与叶绿素荧光无关,因此反射峰红移的说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据称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但就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原来,死海中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盐场之一,又是江苏盐业的主体。目前,淮盐生产已经实现了稳产优质,质量由原来在北方四大海盐区最差上升到全国先进水平,1980年出口盐居全国首位。近几年,出口盐质量又有新的提高。正如1984年9月,日本盐业专务清水洁先生说:“五年前,日本就开始从连云港进口淮盐,淮盐在日本声誉很  相似文献   

14.
盐生能源植物菊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抗盐耐海水经济作物是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海水资源、耐盐植物的有效措施之一.就盐生能源植物菊芋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及其耐盐耐海水性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收获时间和储藏温度对菊芋块茎干物质、总可溶物及糖和菊粉组分的影响、微生物菊粉酶对菊粉水解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柳茵 《海洋世界》2011,(4):54-55
舟山市,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是一颗坐落于东海畔的明珠。舟山古被喻为"海中洲",历史悠久。据考证,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的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繁衍生息,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夏末和翌年初冬渤海水文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2000年夏季和2001年冬季渤海两次CTD资料,系统分析了渤海冬、夏季温盐密度的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渤海现有的水文特征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存在一些新现象,表现在:夏季在渤海海峡、辽东湾口和渤海湾口中部中、下层存在3个低温中心,在渤海中部则出现1个上下均匀一致的高温中心;冬季等温线以渤海海峡暖中心向西和向北两个方向伸入渤海,而从秦皇岛外海有一冷水舌向东南方向伸展,在渤海中部海域形成"马鞍状"等温线结构.冬、夏季渤海盐度比以往有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北黄海西部,盐度分布势态表现为渤海湾高盐,渤海海峡低盐特征.密度分布表明:夏季渤海的密度流较强,并在中部可能存在多个密度流涡环;冬季渤海"马鞍状"温盐结构反映其环流结构要比以往研究结果复杂得多,黄海暖流(余脉)在渤海存在分支现象.利用模式对其进行密度流的诊断模拟,结果和实测温盐场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桐花树生长发育过程的元素动态与抗盐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泌盐隐胎生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arniculatum)种苗在母树上的胎生发育、种苗脱离母树后在林地的生长发育、以至成年母树各环节的Cl,Na,K,Ca,Mg及灰分含量动态与抗盐适应性。结果表明,桐花树种苗在母树上的胎生过程是一个低盐环节,也是一个低盐化过程,可以认为这是重演了其祖先的淡生特征。种苗胎生的孕育环境宿存果皮是一个盐分累积提高的高盐环境。这有利于种苗在胎生过程中对盐分的抗性锻炼。胎生种苗脱离母树后,在林地生长发育的初生苗期阶段是一个大量吸收和累积盐分的过程。林地初生小苗的胚轴部位有吸纳累积的大量盐分,这对初生苗期幼苗的抗盐适应具有积极意义。成年母树各部位中,叶片的Cl,Na含量高于幼苗。而其它部位则低于幼苗,母树根系吸收的盐分大量累积于树冠顶部,这有利于盐分从叶片泌盐盐腺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8.
盐度胁迫下盐生隐杆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 halophytica)是在饱和NaCl条件下可以生存的少数几种耐盐蓝藻之一,作者研究了盐胁迫对盐生隐杆藻细胞内丙二醛含量、2种非酶抗氧化剂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低盐胁迫和高盐胁迫都抑制盐生隐杆藻的生长。随着盐度胁迫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非酶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酶(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增强。上述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盐生隐杆藻细胞内非酶抗氧化剂和抗氧化物酶水平的增加可以应对细胞内升高的氧化伤害,抗氧化防御系统可能在盐生隐杆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日晒盐场结晶池中筛选到1株产C_(50)类胡萝卜素的红色极端嗜盐古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棒状,最适生长盐度为250,最适生长pH为7。表型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判定,该菌属于极端嗜盐古菌盐红菌属Halorubrum,命名为Halorubrum sp.Sp1(16S rRNA Genbank登录号为KF697239)。根据紫外-可见光扫描特征光谱,确定该菌株主要色素为C_(50)类胡萝卜素。pH 8时单位细胞色素积累量最大,在盐度150~30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单位细胞色素积累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非陆缘盐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剖析了其形成演化机制与控制因素。西非陆缘盐上地层滑脱形成典型的薄皮构造,前缘发育挤压变形,后缘发育拉张变形,两者之间为过渡变形。拉张区发育白垩系盐筏、前盐筏、新近系盐筏等盐构造;过渡变形区以发育各种底辟构造为特征;挤压变形区主要发育侵位盐席构造。重力滑脱作用是被动陆缘盐构造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驱动机制,重力扩展作用在大陆边缘成熟阶段作用明显,在陆缘演化早期并不突出。陆缘构造活动控制盐构造的形成,差异沉积负载作用影响着盐上地层滑移特征,而盐下底形对盐岩流动、盐上地层滑移速率及相关断裂体系的产生与沉积响应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