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内蒙×××蓝晶石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蓝晶石矿采用脱泥-碱性介质浮选-磁选和脱泥-磁选-酸性介质浮选两种工艺流程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浮选的分选效率和选择性较好。该矿采用脱泥-磁选-酸性介质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蓝晶石矿采用脱泥-碱性介质浮选-磁选和脱泥-磁选-酸性介质浮选两种工艺流程进行可选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浮选的分选效率和选择性较好。该矿采用脱泥-磁选-酸性介质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磨矿-磁选-浮选"的工艺流程,对某地锂辉石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首先探索磁选工艺,除去磁性物质,再于弱碱性条件下优先浮选云母并脱去少量矿泥,最后通过条件试验,探索Na2CO3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NaOH用量及搅拌擦洗时间、捕收剂TY-4用量和浮选时间等试验,确定最佳锂辉石浮选条件,在条件试验和开路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锂辉石浮选闭路流程试验。结果表明,经"一粗一扫两精"闭路试验,获得了Li2O品位为6.10%、回收率为85.49%的锂精矿。  相似文献   

4.
化学风化作用,使滇池地区下寒武统磷块岩形成大面积风化矿石,矿石构造疏松,可以通过简单的擦洗-脱泥使精矿品位有较大的提高。选矿试验结果证实,只有自然粒度擦洗才是合理的选矿工艺。根据自然粒度擦洗结果书风化磷块岩划分为“制酸矿”、“擦洗制酸矿”和“非制酸矿”3种“工业类型”。其原矿石分别出自不同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且有不同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据此可以通过原矿对风化磷块岩的擦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山东汶上低品位铁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及磁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山东汶上低品位磁铁矿矿石进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磨矿、磁选管实验及磁选扩大实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的磁选工艺流程结构及磨选工艺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汶上磁铁矿矿石的嵌布粒度较细,大部分磁铁矿的粒度为0.02mm~0.05mm,磁铁矿主要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在角闪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中;磨矿磁选管实验研究表明,铁矿石经过一段磨矿,磁铁矿的单体解离度较低,通过一段磁选难以获得品位合格的铁精矿,磁选扩大实验研究表明,控制一段磨矿细度-200目含量58.64%(-325目含量46.41%),经过一段粗选,获得粗精矿;粗精矿再磨至细度为-325目含量98.5%,对再磨粗精矿经过再选和两段精选获得最终合格铁精矿的品位66.20%,磁选扩大试验铁回收率达到70.58%。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河南南阳夕线石矿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系统研究,查明了矿石矿物组成、夕线石嵌布特征及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夕线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泥量大,有害元素Fe_2O_3含量高,去除难度大。在工艺矿物学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磨矿→脱泥→磁选→一粗一扫三精中矿集中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品位为89.11%的夕线石精矿,夕线石回收率达到51.41%且精矿理化性能达到了我国行业标准(YB/T 4032-2010)中GP-54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某铜硫铁矿,其原有的生产流程为硫化矿混浮—铜硫分离—浮选尾矿磁选回收磁铁矿工艺,因其生产的铜精矿品位过低而开展了新分离试验研究。本分离研究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可能影响选矿指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过程发现,该原矿中具有强磁性的方黄铜矿及单斜磁黄铁矿的存在是影响选矿指标的最大因素。分离研究在合理的药剂制度上最终确定了硫化矿混浮—硫化矿精矿磁选分离—磁选精矿及尾矿分别进行铜硫分离—混浮尾矿磁选回收磁铁矿工艺。新工艺可获得达入冶标准的铜精矿、硫精矿、铁精矿,极大地提高了原矿的产出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雪 《山西地质》2012,(3):127-129
试验表明,新型阳离子捕收剂CE-6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作为磁选铁精矿反浮选捕收剂时,石英与铁矿物的分离几乎不受影响。闭路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捕收剂浮选尖山铁矿磁选精矿可使精矿品位达到69.41%,回收率98.42%。比进行比较的其他几种捕收剂效果要好,是一种适合于尖山铁矿反浮选的良好捕收剂。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某钾长石矿赋存于燕山早期某斑状花岗岩体半风化带内,钾长石矿物(斑晶)呈松散粗大颗粒状,经筛选可从风化岩石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可利用的矿物.该矿为省内一处新型钾长石矿资源产地,采用"选矿分级-磨矿分级-重选-高梯度磁选"物理方法,可使长石精矿中的Fe203含量降至O.10%以下,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陶瓷、玻璃等非金属产品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为我国长石产品精矿生产开辟了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对低品位镍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段磨矿、细度-0.074mm 85%、先反浮选脱泥、脱泥后的尾矿进行粗选,两次粗扫选、三次精选流程;浮选药剂采用碳酸钠、2^#油、CMC、硫酸铜、丁基黄药、J-622;试验指标为:原矿镍品位0.18%、浮选精矿镍品位3.15%、浮选尾矿品位0.11%、反浮选产品镍品位0.19%、精矿镍回收率39.17%。该研究结果为该矿石的可选性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对硅钙质胶磷矿采用反正浮选或正反浮选流程的试验研究有了很大突破,克服了单一正浮选磷精矿质量低、磨细度要求高等缺点。根据保康磷矿的反正浮选试验实践和安宁等几个磷矿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反浮选为基础流程的工艺是硅钙质胶磷矿矿石性质所决定的。采用此工艺具有矿浆浮选温度低、磨矿粒度较粗、工艺简单且操作稳定、精矿易过滤且尾矿易沉降、精矿质量高等5大特点。此工艺流程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碳酸盐型磷矿,采用反浮选工艺流程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低镁优质磷精矿。反浮选工艺具有药剂种类少,分选效率高,选矿技术指标先进,操作控制容易等优点,是选别碳酸盐型磷矿的先进浮选工艺。  相似文献   

13.
周雄  曾令熙  赵开乐 《矿物学报》2019,39(5):609-614
香格里拉铜钼多金属矿石中主要的可利用成分为钼、铜,伴生有钨等成分。为在选冶利用中选择合理高效的可利用方法,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针对矿石中可利用成分和相关伴生成分开展了赋存状态研究,特别是钼、铜金属矿物存在形式及其对选矿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最终实现该类型矿石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选矿实验采用"浮选-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钼精矿品位52.34%,钼回收率71.32%;铜精矿品位22.68%,铜回收率71.91%;钨精矿品位36.13%,钨回收率57.27%,从而实现了该矿中钼、铜、钨等有用元素的综合回收,验证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鄂西地区高铁高钛煤系高岭土矿为原料,采用浮选脱硫、强磁选除铁的浮-磁联合流程,选矿除杂效果显著。选矿产品经搅磨超细磨和煅烧工艺处理,最终产品产率77.5%,白度90.3,粒度90.2%、2μm。精矿各项指标均达到90级高级加工纸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某萤石矿中萤石与石英密切共生.采用磨矿-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虽然所得萤石精矿w(CaF2)达98%以上,但精矿中杂质w(SiO2)>1%.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w(CaF2)=98.07%,w(SiO2) =0.77%的优质萤石精矿;粗精矿再磨使萤石充分单体解离,有助于降低浮选精矿中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海省某金矿采用常规的氰化浸出效果不佳(金浸出率仅为8.19%)和含较高的砷、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摇床重选虽然可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但其回收率太低。浮选试验表明,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品位为72.72g/t,回收率为88.74%的浮选金精矿,选别指标较为理想。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磨擦-重介质-磁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优先抛尾,分段富集,分别获得了粗粒(≥0.5mm)和细粒(〈0.5mm)两种红柱石精矿产品,合格精矿的总产率为6.67%,总回收率为63.33%。其中-1+0.5mm级别精矿达到国家I级品标准要求,其余精矿达Ⅱ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富含石榴石透辉石的矽卡岩型硅灰石.国内外公认属难选矿石,一般是采用强磁选-浮选-强磁选的联合流程。近期,经武汉工业大学方和平副教授等数年研制,推出单一浮选新工艺及新的药剂制度连续浮选,有效地实现了硅灰石与方解石、透辉石、石榴石、石英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究大庆铜矿床地质和工艺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探索研究。通过三种选矿工艺的对比,表明选择性碎磨-浮选法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可获得高精矿品位和高回收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江山铅锌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发 《安徽地质》2015,(2):119-122
针对江山铅锌金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硫(金)精矿氧化焙烧预处理-焙砂氰化浸金"的工艺,金在铅(金)精矿、锌精矿、硫(金)精矿中的总回收率为81.25%。可使硫(金)精矿中96.89%的硫以二氧化硫的形式得到回收,对原矿的回收率为73.25%;金的作业浸出率达84.76%,对原矿的回收率为31.91%;浸渣中的铁品位达57.99%,对原矿的回收率为26.71%。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确定适宜的选矿工艺及药剂制度,为今后合理开发该区矿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