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基于碳平衡理论,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区域内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以及主要社会经济活动的排碳行为,构建了城市碳平衡分析模型,并以昆明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碳收支不平衡,碳汇对碳源的抵消作用很弱;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状况在加剧,2010年,昆明市碳平衡系数为1.90,即城市释碳量是固碳量的1.90倍;碳供需余缺(释碳量-固碳量)达到1565.35×104t/a。产值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而能源强度下降、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高原湖滨城市经历的快速城镇化进程给湖泊流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调整需要关注城市空间拓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位于滇池湖滨地区的昆明市为例,设定6种不用的城市空间拓展政策情景,应用SLEUTH模型预测了6种情景下未来20年的城市空间格局,采用空间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城市建成区具有典型的摊大饼式空间拓展模式,城市道路网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6种情景模式下未来昆明市建成区空间格局既有相似性,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总体上呈集约、紧凑型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政策情景对滇池湖滨地区的景观影响最小。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政策情景对城市总体空间规模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不宜在湖滨地区实施。滇池湖滨地区需要划定景观或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城市建设用地对湖滨用地景观的占用与分割。滇池湖滨以外的区域,适宜执行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多中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高原湖滨城市经历的快速城镇化进程给湖泊流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调整需要关注城市空间拓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位于滇池湖滨地区的昆明市为例,设定6种不用的城市空间拓展政策情景,应用SLEUTH模型预测了6种情景下未来20年的城市空间格局,采用空间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城市建成区具有典型的摊大饼式空间拓展模式,城市道路网对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6种情景模式下未来昆明市建成区空间格局既有相似性,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总体上呈集约、紧凑型的发展趋势。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政策情景对滇池湖滨地区的景观影响最小。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政策情景对城市总体空间规模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不宜在湖滨地区实施。滇池湖滨地区需要划定景观或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城市建设用地对湖滨用地景观的占用与分割。滇池湖滨以外的区域,适宜执行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管制相结合的多中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昆明市城区拓展及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小曙  朱竑 《热带地理》2000,20(3):189-194
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市是云南地区的重要都市。考察历史时期昆明市区的时空演化过程及伴随这一过程的城市内部结构变化,对昆明市历史时期城市发展作地域上的客观复原,无疑是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城市辐射功能增强,城市空间急剧扩展,使原来的城市边缘区域为中心区所包围,形成大片“城中村”。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涉及范围广、数量大、人口多,缺少可以置换的土地,改造成本巨大。以昆明市最大的“城中村”——东庄村改造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文献法,分析昆明市“城中村”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并认为应尽快分阶段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应从昆明市目前的社会经济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实施以开发商为主体和以村民为主体的不同改造模式。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督与协调,尽早制定“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政策和法规,编制统一、科学的规划,积极协调和平衡村民、村集体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村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并通过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措施解决村民的生计,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居住郊区化是人口郊区化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引导城市其他经济活动郊区化的直接因素.因此,居住郊区化成为研究昆明郊区化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根据历年统计资料、文献资料以及他人调查的资料,从人口变化的情况人手,论证昆明市居住郊区化现象,得出昆明市已经开始进入郊区化阶段;进而分析昆明市住宅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和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的产生、高速公路网以及私家车的日渐普及、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保护文化名城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它们共同作用构成了昆明郊区化机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滇池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滇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命脉。近二三十年来,昆明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滇池,使久负盛名的滇池富营养化。通过深入分析滇池污染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滇池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寻求新的治理思路和措施,通过改变水流方向和出水口、设立重污染软隔离带、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恢复流域生态系统等生物、工程措施和经济、政策、法律措施综合协调运用,以实现滇池污染的根本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在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昆明市的城市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借助于计量地理学、数理统计等方法和手段,以定量化方式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方面构建了昆明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最后据此得出昆明市城市生态综合指数.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从城市生态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轻轨已经是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许多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拥挤和居民出行不便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昆明拥有几段即将废弃的城中铁路,大部分位于一环路外围,改造城中铁路为城市轨道交通,将有利于昆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通过对昆明市城中铁路现状的分析,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权衡昆明市米轨铁路改造成轻轨的利弊,进而提出几种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2004年landsat5 TM、2014年landsat 8 OLI和MODIS中国合成产品的遥感影像为基础,完成土地利用分类,计算得出植被指数、建筑指数和水体指数。结合卫星遥感和地统计分析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昆明市在2004~2014年热岛效应呈现增强趋势,温度垂直梯度增大;昆明市东部石林、东川干热河谷和昆明市主城区对热岛效应贡献较大;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与城区热岛效应均呈线性负相关,植被和水体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建筑用地指数与热岛效应呈线性正相关,城市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天山北麓工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择新疆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用Shift-share方法对天山北麓工业带6城市工业增长与工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问题并揭示其原因,提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与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2,11(3):101-107
工业生产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阶段性变化,并在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空间特征的变化上表现出来。80年代以来,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技术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工业区位的影响日盆增强以及工业生产组织的国际合作的扩展,这种变化导致了工业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革新拓展。  相似文献   

15.
彭清 《地理研究》1993,12(1):79-86
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成长与经济区扩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区扩的空间模式: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均衡式空间扩张模式和协调—倾斜式空间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区工业体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彦 《地理研究》1986,5(2):12-20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地区工业体系可包括大区——工业地区(基地)——工业中心——工业点四个层次.大区工业体系,华北、东北、华东已基本形成,西南、华中、华南已具雏型,西北处于初始阶段.工业地区(基地)大体可分为资源型、市场型和混合型三种,分别以辽中南、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三个工业基地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组织空间联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洪平 《地理科学》1996,16(1):18-25
我国企业空间联系模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类型。文章探讨了计划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混合经济条件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联系模型。此外,企业空间联系模式还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区煤炭与水资源、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资源组合与调配等条件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确定煤、电、冶、建和化等部门为长治-焦作地域工业综合体的主导工业方向;利用重点企业项目、专业化工业部门及综合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控制模型,构造综合体的结构,继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地域单元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部署。  相似文献   

19.
20.
对广州市工业郊区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华 《热带地理》1996,16(4):345-349
本文在介绍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广州市市目前的工业活动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且趋势越来越明显,称之为工业郊区化现象。作者认为工业发展与内部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改造旧城区,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建设广州市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郊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