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辽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概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雪的现状和人工增雪机理及辽宁开展人工增雪的必要性、现有基础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提出研究开展冬季人工增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阐述了人工增雪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国内外人工增雪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人工增雪的气候特征以及黑龙江省开展冬季人工增雪的现实意义、现有基础及预期目标,从而提出研究开展冬季人工增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4年12月21-23日一次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大范围明显强降雪过程相关资料及同步进行的地面火箭人工增雪作业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火箭作业区下游雪量增加是由人工影响造成的可能性的解释,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地面火箭人工增雪作业中科技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人工增雪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次人工增雪作业的分析研究,以常规测站资料、GMS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为依据,对天气系统的催化部位以及人工催化的时间进行了探讨,并依据收集到的地面降水资料,客观的分析了增雪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雪对冬麦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子毅  贾昭茂 《气象》1997,23(9):27-30
自1978年以来,在新疆北部沿天山一带对冬季层状云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冷云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雪作业,对18个非播云年和17个播云年的冬麦冻害做了对比,在播云期内冬小麦年平均冻害面积减少80%以上。对3个主要因素(麦种改良、冬季气温升高和人工增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播云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EOS/MODIS积雪遥感监测的北疆冬季人工增雪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OS/MODIS积雪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图示分析法、序列试验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分析了2006—2008年冬季在北疆进行的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作业效果明显,作业可行;利用积雪遥感监测数据进行人工增雪效果评价的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作业区域的积雪变化情况,可用于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效果的评价业务。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进展情况和辽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现状,提出适应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降水变化分析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辽宁1990--1999年人工增雨期间平均降水量与1981--1990年自然平均降水量对比分析,得出全省年,4~7月,4~8月增雨量、增水量及增雨率;增雨效果以辽宁西部、北部最为明显。其次为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连展情况和辽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现状,提出适应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需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起博乐、乌苏东至奇台、木垒的北疆沿天山一带是新疆冬小麦的主要产地。为了保护冬小麦安全越冬和缓解春旱,自1978年冬季以来,新疆人影办一直坚持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其中1978~1984年主要以探测研究为主、结合开展作业试验。由于缺乏完善的作业指挥系统,因此作业试验存在很大盲目性。1985年以后着重抓了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1985年以来,新疆北部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作业(试验)指挥系统的建设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引进了机载碘化银发生器,取代了干冰、介乙醛、碘化银水溶液等播撒装置,提高了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1994--2003年近10年降水量分布、春季降水日数分布以及白塔增雨基地近年来增雨作业频次分布,分析研究了当地适宜开展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季节,提出了与实际降水量气候背景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时段,为科学安排增雨(雪)飞机租用及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的发展状况,参考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甘肃省人工增雨(雪)工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长学 《气象》1997,23(11):11-13
主要介绍在北京地区开展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雨雪作业的作业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通过各种增雨雪技术比较,认敢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雪作业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抗旱工作中或作为收音机增雨雪作业的补充手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辽宁 1990~1999年人工增雨期间平均降水量与 1981~1990年自然平均降水量对比分析 ,得出全省年 ,4~7月 ,4~8月增雨量、增水量及增雨率 ;增雨效果以辽宁西部、北部最为明显 ,其次为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报道  4月 15日上午 ,辽宁省副省长胡晓华视察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指挥中心 ,听取了辽宁省气象局局长宋达人的专题工作汇报 ,参加工作汇报的有省局副局长刘万军、李波、盛军、张立祥 ,党组成员任喜山 ,省局业务科技处处长王雪晶和省人控办主任班显秀、副主任宫福久等。宋达人以冬季人工增雪的可行性为主题 ,从辽宁水资源短缺、人工增雪工作的意义、潜力、机制、现有基础设施及预期目标、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胡晓华仔细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指出 :辽宁省气象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突…  相似文献   

18.
杜岩  王姝彦 《黑龙江气象》2011,28(4):18-19,23
本文利用2000—2007年哈尔滨及12区、县(市)降雪资料及宾县、尚志两站1977—2007年降雪资料,分析了哈尔滨市冬季较大降雪的气候特征。对宾县和尚志的降雪资料按旬分析,结果表明11月上旬到12月上旬是进行人工增雪的有利时机。根据冬季降雪时天气回波特点,火箭增雪时仰角一般不超过60°。本文还对2007年11月28...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冬季火箭增雪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播云温度窗和层状冷云概念模型,结合冬季系统云系降水特点,对冬季播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冬季火箭增雪策略,并指出了我国中高纬度北方深冬或高海拔地区冬季,总体缺乏作业条件,靠播"核"的人工增雪作业很难收到效果;中高纬度北方初冬和冬末季节或冬季温度常年在0℃左右中低纬度地区,可以采用短射程火箭开展人工增雪作业。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冬季飞机人工增雪从11月中旬开始,历时2个月,已于1993年1月9日圆满结束。在此期间共进行了7架次人工增雪作业。主要由于自然降雪条件有利,加上人工增雪也起了一定作用。到工作结束时,实施人工增雪作业的北疆沿天山一带,大部分地方的积雪深度在15cm以上,最大雪深超过25cm。冬季降雪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