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李慎中 《地理教学》2009,(10):11-13
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发、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拉近教学情景与生活情景的距离,以地理的视角、思维和方法从社会案例中解析出地理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地理教学有一个缺陷,就是难以将不可逆的情境“真实”再现,数字化探究学习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探究学习是指基于问题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重在体验过程,围绕探究主题、探究水平,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地理探究技能的掌握以及探究水平提升的各种学习活动。但当前的探究学习大多关注探究活动内容和探究形式,很少关注探究科学要素、探究技能水平等隐性要素。本文以“大气的形成过程”为例,探索基于探究性实验资源视角下“问题-证据-体验-表  相似文献   

3.
冯贻翔 《地理教学》2013,(21):16-20
一、引言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足见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新课标注重地理学习实用性的特点。同时,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涉及面广,且更有深度。加上新课改后教学时间缩短,所以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对于高中地理老师来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许悦琦 《地理教学》2023,(10):53-54+4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又能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更加关注周围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国情,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朱留明 《地理教学》2011,(24):43-45
课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重要阵地,特别是初中地理这样的“小学科”,课堂几乎成为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的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阵地,无精打采的课堂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平平常常的课堂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唯有精彩的地理课堂,才能抵消学科地位低的现实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因此,精品地理课程的意识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徐涛 《地理教学》2015,(5):50-51
一、课堂“灯下黑”情况分析“灯”是热闹的学生活动和表现优异的学生,他们过多吸引了地理教师的注意力,也很好的推动和丰富了地理课堂,所以把他们比作课堂的“灯”是当之无愧的。“黑”便是地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潜在问题。1.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活动“灯下黑”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对地理教师设置的流程完成的很漂亮,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所谓的学生活动实际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风采展示,其他学生并不懂,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笔者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学,也为学生发现、探索地理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增强学习乐趣。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激发深人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金爱春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3,(23):32-33,15
一、背景提出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在课堂中使用乡土地理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何燕 《地理教学》2006,(9):22-24
一、巧用生活实例.体会真实的地理“生活价值” 对生活实例课程资源的运用,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引发学生共鸣,引起他们关注。这一过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地理学科价值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在“大气圈”的学习中,可开发和利用的生活实例资源十分丰富,在此简单列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标准,比如要求实施自主学习以利于学生完成学校学习后的学习;时代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高中地理课堂开设学生讲坛的价值1.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准备讲坛  相似文献   

11.
李梓菁 《地理教学》2023,(24):50-52+49
地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本文以“地球的历史”为例建构生本地理课堂,通过让学生浸润式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的上位角度理解地球演化规律,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12.
刘倩 《地理教学》2010,(15):8-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相似文献   

13.
侯建成 《地理教学》2011,(11):24-27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是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地理教材的有效、有机补充和完善,这些“活动”内容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学习地理的情趣、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和技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具有“源头活水”的探究作用,是对地理教学应用的—个有效途径,是地理教学“学用结合”的一个积极亮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仅仅给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贯穿、应用在教学中,为此我把具有大余特色的乡土地理资源——“世界钨都”、“中国金边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适时地应用到教学中,并以案例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究。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不同点之一,表现在地理事实多一些,地理原理少一些。也就是常说的初中地理多讲“有什么”,高中地理多讲“为什么”。初中地理大量的“有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自身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才艺,尽可能使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幽默,使学生爱屋及乌、爱我及“地”。比如,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我把我写得“中国地形赞”投影出来,用于新课导人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引导与合作。地理学习必须改变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也应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上述认识,本课借鉴电视栏目的某些做法,采取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开放式、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课堂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新课程不仅建立了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还倡导教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出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新课程理念,无一不是在强调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地理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意知识背后的生活意义。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强调地理课堂的教与学要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建立联系,在联系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雨娇  姚杰 《地理教学》2011,(16):32-33
在地理新课改的实践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地理课堂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获取并不能局限于课堂中的教学,我们应当跳出传统课堂的框架,结合有效的乡土资源,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做中学”,获取直接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