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金忠 《地质论评》1984,30(4):371-372
“大别山变质岩中一块石灰岩砾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发表于《地质论评》1981年第4期。该文作者曾促请地质界有识之士对这一砾石感兴趣,对此笔者本着争鸣精神提出浅见,以示响应。该文指出石灰岩砾产于安徽省太湖县花凉亭水库溢洪道处,大别山群桥岭纽黑云母片麻岩内。砾石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为16×12×10立方厘米。砾石中还含有一块结核(可能为硅质结核),砾石围岩为黑云母片麻岩,中深程度变质岩,片麻状构造明显,并发育长英质条带;但其  相似文献   

2.
庐山地区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的砾石组构特征表明, 砾石岩性与山体基岩基本一致, 砾石的等体积球径较小, 加权平均砾径较中值砾径大, 分选系数大于1, 分选性差, φ值相对较小, 平均为0.66, F值相对较大, 在2左右, F/φ比值介于2.75~4.75, ρ值集中且较小, 为22.75%~37.75%, 砾石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 磨圆较差; a轴和ab面都倾向沟谷下游, a轴倾角集中且较小, 为7~8°, ab面倾角为7~21°, a轴较ab面具有更为优势的组构倾向; 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4~5?范围内表现为峰; 石英砂颗粒为次棱角状, 贝壳状断口发育, 具平行擦痕、上翻解理片、V形坑和硅质沉淀。上述沉积学特征表明庐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系冰碛冰水沉积, 而非泥石流或河流堆积。   相似文献   

3.
残存于济南市历下区龙洞一带下古生界出露区岩溶负地形中的砾岩体,总体呈浅褐灰色,由砾石及胶结物组成。灰岩、白云岩砾石,砾径大小不一,呈次棱角一次圆状,燧石砾、褐铁矿砾成熟度高、磨圆度好,表面光洁,呈蜡状光泽,钙质孔隙式及接触式胶结,已硬结成岩,砾岩体与周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通过对比研究,初步认定其为新近纪上新世一第四纪更新世白彦组沉积,这一新发现填补了该区岩石地层单位的一项空白,为研究地质构造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南缘新元古界罗圈组为一套特殊的杂砾岩层,其是否为冰川成因对于新元古代冰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鲁山地区罗圈组岩性、岩相特征及冰蚀遗迹进行探索,恢复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罗圈组底部存在冰溜面,主体为块状杂砾岩,砾石砾径差异较大,呈棱角及次棱角状,地层中含有砂岩透镜体及出现坠石构造;镜下观察砂岩分选磨圆差、颗粒支撑。上述特征说明豫西鲁山地区罗圈组为冰川成因,推断其为陆相冰碛岩及冰水环境形成的产物。本文建立了罗圈组冰川相、冰水相的沉积模式,对于确定该地区古环境、古地理及新元古代冰川发育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隆伟  杜蕊  梁宏斌  马郡 《沉积学报》2006,24(2):202-209
碳酸盐角砾岩一般为内源或构造等成因,陆相沉积环境极难形成。研究发现束鹿凹陷古近系角砾岩为陆相成因。束鹿凹陷角砾岩分布于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在凹陷的东西斜坡地带呈裙状发育,是一种以碳酸盐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岩。岩石类型为角砾岩及少量含砾泥灰岩,角砾岩具有以颗粒支撑为主,块状构造、粒序构造或其它层理构造不明显,角砾大小混杂,没有出现方向的优选,砾岩层单层厚度较大等特点;含砾泥灰岩为杂基支撑,具正粒序构造,并可见倒三角形状角砾。碳酸盐角砾岩中无论角砾还是填隙物都主要由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碳酸盐碎屑颗粒构成,其母岩为盆地周围奥陶系及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认为束鹿凹陷沿缓坡分布的角砾岩属陆源非粘性碎屑流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6.
(一) 在描述断裂构造岩时,断层角砾岩是广为引用的术语,这无疑是对断裂破碎岩石形象化地命名。但是在压性或扭性的断裂带中,岩石破碎的形状并不都是棱角状的,常常是拉长状、透镜状以至浑圆状的。这种砾显然不是角砾,而是经过错动破碎、滚动研磨,产生相应的动力变质、应力矿物,具有一定滚圆度,分选性的“磨砾”了,若这种磨砾再由碎屑物胶结成岩,则命名为“磨砾岩”(图版Ⅱ—7)。  相似文献   

7.
一种特殊瘤状灰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瘤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与碳酸盐结核有关,另一种则认为是差异压实所为,再一种则认为是同沉积作用形成。然而,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瘤状灰岩却因其产状貌似通常意义的砾状灰岩而使得人们将其误认为砾状灰岩。作者通过对这套“砾状灰岩”的沉积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同生和成岩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 (致使强度降低 ),最后在印支期的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实为瘤状灰岩,它代表的是闭塞、贫氧的 (台内洼槽 )沉积-成岩环境,是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鄂西地区茅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李双应  王松  孔为伦 《沉积学报》2011,29(4):704-711
通过对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微相分析,发现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发育于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环境中,自上而下分为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滑塌沉积主要发育于湖南慈利江垭剖面,颗粒流与碎屑流发育于湖北长阳资丘剖面。滑塌沉积物主要由杂乱堆积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屑灰岩组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区地洼型古岩溶堆积形成于岩溶凹陷洞穴中,主要是泥、砂和砾屑的混杂陆源沉积岩,少量为化学成因的碳酸盐岩。由于沉积环境的特殊,使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 1.结构: 碎屑岩:粒级从泥至漂砾,砂屑和碎屑多为次棱角状至次圆状,常为各种奇特的溶蚀  相似文献   

10.
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二叠系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栖霞组、茅口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总厚度为43372 m。该剖面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含少量的白云岩、硅岩和页岩。石灰岩可进一步分为生屑石灰岩、生屑质石灰岩、含生屑石灰岩、泥(粉)晶石灰岩和眼球状石灰岩。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产物。白云岩主要是呈斑块状分布的石灰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长兴组上部,其可能为石灰岩经埋藏白云化作用而形成。硅岩呈结核状、团块状、条带状,为交代成因。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划分出了滨岸、碳酸盐岩台地、盆地边缘和盆地等4种沉积环境,其中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内局部出现浅滩环境。沉积演化表明,该地区二叠纪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旋回,第1次海侵始于中二叠世栖霞组沉积初期,结束于茅口组沉积末期;第2次海侵始于吴家坪组沉积初期,直至长兴组沉积期末结束。初步分析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具有良好的烃源岩条件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豫东石千峰群中发现石灰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我队在豫东永城煤田5001钻孔中,于晚二叠世石千峰群下部第二段(P22—2)发现一层砾状碎屑灰岩,厚1.5m;于第三段(P22—3)发现一层石灰岩,厚0.89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桑托斯盆地盐下Barra Velha组叠层石灰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簇状、指状和近球形叠层石是叠层石灰岩的主要组构,不同组构的发育路径可能与沉积环境有关。叠层石多呈集合体的形式发育,宏观上可见上下叠置和左右相连等组合方式,其中湖水直接沉淀的亮晶和以微生物为媒介形成的泥晶是组成叠层石灰岩的主要物质,叠层石灰岩的形成受到微生物的影响显著。叠层石灰岩中高硅、高镁含量以及正偏的碳、氧同位素特征都表明其形成于盐度较高的蒸发封闭湖盆的水体环境。叠层石灰岩中多数仅为数厘米高的叠层石集合体,表明高位水体持续时间仅在千年左右或更短,而不同高度的叠层石集合体在垂向上的频繁交替出现则表明水体深度存在频繁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双王钠长石岩特征及金矿床形成期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双王含金钠长石岩带主要为层状 ,产于泥盆系星红铺组粉砂质板岩中。钠长石岩带主要由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岩组成。角砾岩角砾主要为层状钠长石岩碎裂形成。层状钠长石岩及钠长石岩角砾韵律纹层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发育 ,矿物组合和热水沉积钠长石岩相同。钠长石岩主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钠长石岩具热水沉积的一般特征。角砾岩角砾棱角明显 ,具可拼接破裂构造或典型角砾状构造 ;钠长石岩角砾和早期胶结物矿物组成基本相同。胶结充填物中晶洞构造发育 ,显示同生液压致裂角砾的一般特征。据钠长石岩沉积特征构造及角砾特征 ,认为钠长石岩及金矿床主要是热水沉积 -隐爆作用形成的 ,可分为 4个形成阶段 ,金矿矿化主要和第 3、4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肖依  周汉文  刘爱民  吴琪 《沉积学报》2011,29(6):1145-1155
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该区奥陶系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主要由细晶白云质灰岩、细晶白云岩、豹皮状灰岩、砾屑灰岩组成,灰岩中普遍含有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硅质岩。XRD分析显示硅质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硅质岩显微镜下为蠕虫状、球状、针状玉髓集合体,个别样品可见交代结构。硅质岩贫Mn、Fe,Mn/Ti...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竹叶状灰岩岩石特征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宽宏  畅通  邱隆伟  孙沛沛 《沉积学报》2015,33(6):1111-1125
砾屑灰岩在华北地台寒武系-奥陶系广泛发育,竹叶状灰岩只是其中一种,且所指范围界限模糊,常与其他类型的砾屑灰岩伴生在一起。古代陆表海提供了砾屑灰岩广泛发育的环境基础。潮坪和潮下开阔海是陆表海广泛发育的基本地貌单元,也是砾屑灰岩形成的重要场所。古板块运动表明,寒武纪华北地台处于低纬度地区,符合古风暴频发的要求。风暴及潮汐流是砾屑灰岩形成的主要动力。另外,成岩过程中的压实和固结脱水也是板条状砾屑的重要成因。条带状薄层灰泥石灰岩与泥岩及泥质灰岩的频繁互层是发生破碎并形成砾屑的物质基础。华北地台砾屑灰岩具有多种成因,可以按照砾屑的颜色特征、形态及磨圆程度、砾屑灰岩的支撑结构、充填物的类型等进行区分并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西部,广泛发育有一套类冰碛岩沉积。该砾岩层变化较大,厚度一般由0~50m不等,砾石成分很复杂砾,径大小悬殊,多呈棱角状—次圆状,杂乱排列不显层理,部分可见冰蚀磨光面及擦痕。砾岩产出层位十分稳定,它与下伏太古—中元古代地层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寒武系多为平行不整合。其时代应属于震旦纪,层位大致与罗圈组相当。从区域占地理和古构造环境分析,它可能是震旦纪晚期华北地台的大陆冰盖,在逐步向鄂尔多斯高原退却过程中的产物。由于后期地质外营力的叠加改造,致使其原始的成因特征受到破坏而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19.
菱铁矿(成分Fe[Co_3]在含煤地层中多呈结核状或薄层状出现.在非氧化范围内的菱铁矿野外鉴定方法:1.菱铁矿比重大,一般为3.7~3.9,石灰岩约2.6~2.8,因此,在岩心中手掂着碳酸盐类岩石,比较重的有可能是菱铁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新近系主要为陆源沉积岩,湖相碳酸盐岩亦广泛发育,其中藻灰岩的储集性和含油性最好。为进一步探究柴西地区新近系藻灰岩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主要通过详细的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分析,对油泉子、黄瓜峁、南翼山、大风山等地新近系的藻灰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柴西地区新近系藻灰岩主要有层纹石灰岩、叠层石灰岩和凝块石灰岩3种类型,以凝块石灰岩最发育。层纹石灰岩中纹层呈较连续且相互平行的水平纹层状,单个纹层最大厚度一般不超过0.5 m;叠层石灰岩主要有柱状叠层石灰岩和锥状叠层石灰岩2种类型,柱状叠层石在岩心上呈高宽比较小的灌木状,锥状叠层石则呈倾斜于地层面的指型密集簇状,叠层石最大单层厚度仅为0.25 m;凝块石灰岩在岩心上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团块状,显微镜下藻凝块内部显微组构为不均匀的云雾状和海绵状。此外,有较多叠层石灰岩和凝块石灰岩呈不规则的砾屑状产出,且发育有明显的同生变形沉积构造。2)柴西地区新近系层纹石灰岩均为原地沉积,而叠层石灰岩和凝块石灰岩除原地沉积外,以原地垮塌沉积为主,以近原地滑塌沉积为次。3)柴西地区新近系藻灰岩同生改造有2个主要控制因素,一是藻灰岩与其基底灰质泥岩岩性硬度的差异,二是以底流为主、波浪为辅的水动力,次要因素为地震的振动、浅湖斜坡的坡度以及叠层石和藻凝块的倾斜生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