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核电站正在运行的地震仪表系统为例,介绍核电地震仪表系统(KIS)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性能指标等。该系统具有精度高、频带广、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满足核电站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首座商用型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地震监测要求,提出一种符合第四代核反应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参照高温气冷堆工程结构布局,设计针对该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方案,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方案、地震报警控制逻辑、误报警抑制机制等,并在核电站现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警方式能有效减少二代核电站OBE报警中的误报和漏报,是一种更加稳健的核电站地震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岭澳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地震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自动进行地震检测、事件的识别、数据采集与存储.当检测到地震事件后,立即向主控室发送报警信号,计算加速度响应谱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日本高铁地震监测预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国目前已建成的高铁地震监测系统的情况。根据日本经验以京津城际高铁为例对中国现有的地震监测系统布台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震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影响。随着核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 有必要关注在地震下核电站的安全。核反应堆厂房是核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其地震响应对核电站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直接法, 考虑了3种不同场地(中硬土、软岩、硬岩)在地震下的塑性变形和土的滞回阻尼, 使用FLAC3D对土-核反应堆厂房模型系统进行了三维建模。为了捕捉上部结构与下部岩石/土壤之间的分离与滑动, 在核反应堆厂房基础与岩石/土壤表面设置接触面单元。上层结构以集总质量模型模拟, 同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基岩深度对核反应堆厂房基础地震响应的影响, 最终得到核反应堆厂房结构杆件的加速度反应谱、剪力、基础的摇动和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位移。结果表明: 在中硬土场地中, 位移、剪切力随基岩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硬岩场地中, 位移和剪切力响应的规律呈相反趋势; 在软岩场地中, 上部结构响应的规律较为复杂。对于基础摇动和基础不均匀沉降, 在中硬土场地中, 其呈现的规律随基岩深度增大而减小; 在软岩和硬岩场地中, 并无明显规律。基础不均匀沉降可直接反映结构的破坏情况。中硬土场地下基础不均匀沉降超过容许值, 所以基础不均匀沉降对核反应堆厂房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对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利用瑞士GeoSIG公司的GSK-166型振动台对美国Kinemetrics公司的ETNA2型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瑞士GeoSIG公司的AC-23型地震加速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比两者的幅频数据和灵敏度数据,对一体化数字强震仪和分体式强震仪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强震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趋于一致,一体化强震仪可以取代分体式强震仪,应用于核电站、高速铁路、水库大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8.
介绍WYD-1地震仪表系统信息处理机柜的抗震试验。试验利用三维振动台,采用与设备安装楼面反应谱相容的人工时程的多频试验方式,对地震监测系统进行白噪声探查和5次运行基准地震及1次极限安全地震试验,试验验证了WYD-1地震仪表系统在地震载荷作用下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云南玉溪市杯湖机井使用地下水动态光纤监测系统样机对井水混浊度微观定量自动监测情况,并对其结果与高精度水温、地电等地震前兆以及气温、气压、降雨等气象因素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浊度异常与邻近井及本身的水温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地电等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而与气象因素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核电站形变观测要求和特点,给出了核岛形变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方案的整体构成及功能、传感器的功能原理及布设.  相似文献   

11.
以红沿河核电站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到2017年获取的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核电站温排水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MCSST(McCla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温度信息提取模型,计算研究区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再依据海湾平均温度法,计算出海面基准温度;其次,进行差值计算,根据温升强度等级,得到研究海域的等级分布数据;最后,基于掩膜技术与监督分类方法,剔除非核电站温排水影响的温升区,得到研究区海域温排水等级分布(Distribution of Thermal Plume,DTP)特征与统计数据,建立了一套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冬季的核电站温排水遥感定量监测结果较好,其他季节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定量获取核电站的温排水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2.
系统回顾多手段地形变监测应用于地震中长期预测和中短期预报的若干实例,以及震后总结给出的突出形变异常和巨幅形变异常未能对应地震的实例,展示了形变手段用于强震预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03年架设的NOAA/FY极轨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为基础,针对NOAA系列卫星.采用分布式处理方案,设计并建立了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发布;自动生成全国夜晚地表亮温图像、全国白天彩色合成图像、全国每旬无云地表亮温图像等专题数据库产品;对任意选定的监测区进行热红外亮温动态跟踪和异常警示;实现了直观的无人值守的准实时自动化处理以及远程管理和数据检索。通过对地震热红外卫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数据标定、辐射校正、图像预处理、专题产品的生成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地震卫星地面数据接收、处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河南分公司委托,河南省地勘一院承担了《河南核电项目高庄厂址可行性研究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子课题——《河南核电项目高庄厂址可行性研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 800万千瓦,在建3 000万千瓦。与此相应的铀资源需求将急剧上升,据测算,2020年中国核电天然铀需求将超过1万吨,消耗铀资源储量超过1.5万吨。不过,很多人听铀色变,其实了解了铀,就会消除对它的恐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及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地震实时监测与报警功能,通用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7.
地震监测SAR卫星需求分析与轨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SAR卫星在地震监测任务中的需求分析。确定者这种卫星应该具备干涉和大视角两种工作模式。并利用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设计方法初步进行了地震监测SAR卫星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中架构VPDN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地震系统约有100个站点需要利用无线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输,前期是利用自建的VPN网络,其传输速度受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传输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不能对仪器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不能按时收取、无法按时向国家台网中心报送数据的情况。而目前湖北省地震网络系统业务的拓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数据传输网络,用于承载前兆无人职守系统、流动测震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鉴于上述情况,湖北省地震信息网络部门通过分析各分支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数据传输的要求,最终使用中国电信的无线VPDN业务,组建湖北省地震数据监测VPDN网络系统。从而满足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观测数据上报的安全性和地震分析预报的及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一行 3人于 3月 15日来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检查防震减灾工作 ,认真听取了防震减灾工作汇报。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李强在震情会商室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 ,向王少阶副省长一行介绍了全国和全省地震形势 ,汇报了全省“九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以及全省“十五”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并就“十五”湖北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技术系统立项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少阶副省长听取汇报后强调指出 ,湖北省地震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与湖北省震情形势不相适应 ,要加快地震台网与地震应急快速反应技术系统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