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地理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广大地理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各种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地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狭窄,往往把多媒体、模型、挂图、图书杂志等理解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全部,致使很多其他形式的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曾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宝贵的,但又极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陈庆军 《地理教学》2009,(11):10-12
一、新课程与乡土案例教学相关的理念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相似文献   

3.
葛文城 《地理教学》2007,(10):13-14,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地理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课程设计概念的形成以及对课程设计步骤的了解,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就成了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下面选取地理课程中的某些课程目标及相关的课程内容标准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泰勒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研、展、评”四段式研学课程设计模式,结合五台山地理研学资源,从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研究性学习探索、学习成果展示、全方位评价等方面展示了课程设计过程,以期为研学课程设计及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产生于地理课程实施之前,表达了设置地理课程的一种期望。地理课程目标可分为各个层次的“目标”,整个地理课程有它宏观的“目标”,每个年级、每章节或每堂地理课都可以有各自具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美国世界地理教学情感成果达成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相当明显,且已要求教育培养出相适应的“世界公民”。我国的地理课程目标也把情意领域的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表明地理课程从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佀永辉 《地理教学》2014,(24):30-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公民教育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公民教育和地理教育从内容上和目标上高度吻合,地理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本文从张明澍、杨东平教授的观点出发,介绍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笔者以两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作比较说明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研究价值、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对参加地理研究性课程的同学进行公民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调查,用数据证明地理研究性课程是加强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首先,地理空间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要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前任校长俞立中教授曾经讲过: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空间分析能力都会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空间分析能力就是地理空间素养的一部分。其次,地理信息技术的时空性、多维陛对地理空间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到勒皮雄“板块构造学说”,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水,尤其是陆地水不仅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虽然其与水文学、气候学、气象学、地貌学等学科联系较多,但在课程设计时只从中择取部分知识加以简编,且分散在地理课程中的各个部分。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师生对水知识整体面貌的了解和把握。本文旨在为避免学生对于水知识掌握的碎  相似文献   

10.
地理纪录片是以地理要素为主要表现对象,经过审慎建构和干预后描绘出来的,具有地理知识参考依据的影视艺术形式.本文以《地理中国》为例,探讨地理纪录片作为课程资源的地理内涵与教育价值,并尝试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建立联系,分析不同类型地理纪录片的不同应用方式,以期能够促进教材的二次开发,为地理纪录片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为基础,聚焦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依托北部湾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北部湾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戴敖锁 《地理教学》2013,(16):14-17
青少年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的矛盾冲突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本文从人的自然性与生存空间的去自然、家庭与社会、校园与社会、本土与全球等四个维度的时代性冲突入手,分析了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与价值渴求。为了满足青少年社会化的心理与价值渴求,促进青少年健康的"社会化",笔者认为当代中学地理教育应进行变革,张扬如下教育价值与行动:亲近自然,促进生命健康完满的生命教育;走进自然与深入社会的实践教育;全球合作、国际理解基础上的民族主义教育。希望以此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地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校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师《中国地理》课程为例,通过对其课程思政原则、设计思路、保障措施等进行分析,建议高师地理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以生为本、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并重、凸显专业特色、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等原则,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线,从正确国情观、人生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四观出发,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素养类、技术应用类、实践技能类课程教学中,自上而下地建立高师地理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教科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教科书的历史是社会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对教科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社会、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规律获得丰富的理解。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1976年开始"我国地理教育重新进入了有序并进一步探索的过程。""先是恢复了"文革"被破坏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使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走向有序。随后,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对地理课程重新调整,地理教科书的编撰也取得了一些突破。[1]"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各省市地理学科的教科书,并从  相似文献   

16.
旋晓伟 《地理教学》2020,(1):13-18,8
教科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上海两期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课程设置及其教科书的出版情况、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介绍近三十年上海地理教科书的变化,发现其在内容组织形式、编写形式以及对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上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通过对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析,阐述了地理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中外地理教育在实现方式与过程、课程评价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理念与目标、地理基础教育的结构设计以及实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视角 ,通过对地理学发展新趋势、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析 ,阐述了地理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合中外地理教育在实现方式与过程、课程评价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我国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理念与目标、地理基础教育的结构设计以及实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强调要构建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课程内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围绕大观念进行课程整合的美国AP地理课程为对象,从课程内容、学习目标、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对AP地理课程框架进行评析,最后提出AP地理课程设计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