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2.
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标准和依据,也是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上海市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主要栏目有: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和说明等四大项。新课程标准中并未规定某个国家地理的具体知识点内容,标准对十二个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通过各不相同的“学习水平”和同样的“活动建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介绍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地形,交通,经济等,因此,本册知识点较多,不同国家既有不同的现象和特征,又有相同或相近的现象和特征,若学生在单纯学习某一节内容时,由于知识点少,难度较小,因此学习相对简单,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复习时,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4.
郭振宇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8):40-44,5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水是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大气水、陆地水和海洋水三部分,其中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称之为水资源。陆地水体类型有很多,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泽水等都是典型的地表水。地表水这部分知识重点要抓住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以及河流水的特征这两个核心知识点。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第一个隔水层是潜水和承压水的分界线,潜水位线、承压水位线、承压水补给区是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相似文献   

5.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6.
邱旭 《地理教学》2001,(3):24-25
“欧洲西部”一节知识点多且繁杂,光是大纲上要求记忆的就有17项内容之多,如果只采用单一教法,过多的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只会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十分的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7.
翟军 《地理教学》2012,(19):30-3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目的内容,该目除正文154字,还分别设有一个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整篇内容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点的阐述又有练习反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  相似文献   

8.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师生角色换位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某节课的内容交给学生,由该生当“教师”在讲台上向自己的同学讲授课程,教师在台下和学生一同听课,并对学生的讲课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9.
“热力环流”历来是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直接关系到“风的形成”和“全球性大气环流”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课前实验、课件演示、图示练习、案例分析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含义直至学会用该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瑜  陈实  常珊珊  赵峰 《地理教学》2021,(22):10-14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作为教育的基础工具,教材对于气候科学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用词选择以及完整程度都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以及气候行动指导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际气候变化教育的教材分析研究,从评价气候变化科学知识覆盖程度、结构组成角度出发,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教材对气候变化科学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知识点覆盖不完整的问题.此外,各版教材的气候变化知识点整体表述篇幅少,且知识点具体构成情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推进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工作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堂的教学中,能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中,而且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1.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本人在教湘教版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节内容时,其中有一块知识点是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大表现:吸收、反射、散射”。在课堂里我没有一开始就叫学生去回答或解释这三大表现,而是叫学生朝窗外看,  相似文献   

12.
李香平 《地理教学》2013,(21):62-62
在教学中教师发挥启导、激励的作用,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图表中所蕴藏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并结合文字内容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问“看此图,你能联想到哪些知识点?”“对此图,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学习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难度太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反之则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学习目标难度是教科书学习难度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二级知识点的内容层次和数量多少,包括知识广度和知识层次两个维度。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材国际比较课题组提出的"教材学习难度"指标体系,将学习目标难度定量化,对美国和中国初中地理教科书共有主题之一"天气与气候"进行学习目标难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初中地理教科书在这一主题的学习目标难度得分为7.26,大于美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的6.575,说明中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相较于美国学习难度偏大。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在这一主题上的学习目标难度差异,在编写相关教科书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似文献   

14.
钟有长 《地理教学》2013,(22):31-33,49
正作业(含试卷,下同)讲评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讲评中的"解疑释惑"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整合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一般而言,有效的地理作业讲评要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延时讲评交错于及时讲评一般而言,"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作业应该及时讲评。由于一个单元内容往往由不同节的知识组成,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往往逻辑联系密切,如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二章第  相似文献   

15.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谈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有效突破的方法。一、疏通思路教学时像庖丁解牛一样,层层剥皮,步步深入,依照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思路清,学起来就轻松,可化难为易;思路乱,理解就困难,知识就混为一团,进而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案例1: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难点之一是气候类型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七年级第四章为居民与聚落。包括三节,其中,"人口与人种"中的"世界人口的分布"为聚落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内容共有三个大的知识点,即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于乡村和城市,主要讲述了聚落的概念,乡村与城市的差异两个问题;关于聚落与环境,课文主要讲述了聚落形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这一知识点学生记忆较容易,但理解较难。如果运用此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一节内容知识点多,虽难度不大,但若平铺直叙,未免有些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裴万平 《地理教学》2010,(15):55-55
解析 该题要求估算天然气管道的长度,图中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比例尺,显然是在考查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由此知识点可以推导出两个简单而又实用的结论:①纬度相隔1°的经线段长度约为111km;  相似文献   

20.
所谓知识点到位,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学生的认知中去,并让它们在进一步学习地理、培养和发展智能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