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兴文县近7年国民经济主要产业的产值变化来分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邮电通讯等产业间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出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结合兴文县旅游相关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有助于兴文旅游业自身的快速、协调、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是协调解决各地区发展和兼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区域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君  杨玉蓉  毛德华 《冰川冻土》2009,31(3):565-570
基于对虚拟水战略内涵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识上的差异,特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用以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分析了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供给、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区域,也是我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若干关联指标,应用熵值法计算了指标权重,以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查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模糊集合中各变量的隶属度,确定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等级并对和谐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中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变化在0.16373~0.99995之间,和谐度属于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与中度和谐类型的有35个.结合和谐度的大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划分为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中度和谐、勉强和谐、低度不和谐和严重不和谐等6种地域类型;利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差距的绝对值,将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划分为同步和谐型、城镇化超前型和生态主导型等3种模式.结合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类型和和谐模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分为10种组合形式.最后,针对塔里木盆地各县市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促进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燕  吴玉鸣 《冰川冻土》2006,28(2):293-298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以西南岩溶地广西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2004年广西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并与2003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1.1378 hm2上升到2004年的1.223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3年的0.5753 hm2下降到2004年的0.5736 hm2,广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人均生态赤字由2003年的0.5625 hm2增长到2004年的0.6503 hm2,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广西生态环境发展向良性和可持续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建设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甘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DEA模型、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2004年、2008年、2012年和2016年四个节点时间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并利用耦合度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效率在2004-2016年间处于波动中提升状态,且总体效率较低,甘肃省城市化效率值(0.441)远低于全国平均值(0.740);2004-2016年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与全国比较劣势明显,且省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研究期内,甘肃省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处于波动上升状态,耦合度由中强度发展为高强度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省内14个地区,嘉峪关、兰州、金昌和酒泉在四年间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与协调状态,张掖、白银等余下十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也由中低水平发展为中高水平,说明各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汪清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与模型,对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汪清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值逐年增加,自2000年初级协调到2002年中级协调的变化,说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基本上同步发展;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一种低水平的中级协调,且2000~2002年3年间,其协调亚类均为环境滞后型,这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少、环境容量大相对应;吉林省东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可利用其生态环境背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构建了基于双曲距离协调度的资源-经济系统的协调分析模型方法。根据该模型对全国依赖地下水资源且开发程度较高的514个县的地下水资源和经济数据进行了协调关系分析,评价了各县地下水资源禀赋与其承载的经济体之间的协调关系水平,结果显示2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匹配程度及空间上具有较大差异性。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地下水资源与经济协调的正向区间,区域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潜力,华北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负向协调区间,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利用1986、1997、2001、2006年四期TM5遥感影像对兰州西宁地区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从中提取了该区域各县市和总体的水域面积,发现除个别县市水域面积在增大外,该区域水域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与实际统计数据比较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地表水资源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测算结果, 指出现有测算结果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 按照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重新测算了中国各省及中部、东部、西部等主要区域的能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 以此为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 对1990至2008年间不同区域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重要指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中国的区域碳排放格局是东部地区排放总量和累计排放量最大, 但西部地区排放总量及占全国的份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着重指出西部地区作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 其目前的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地区, 如不尽快转变其发展模式, 则会使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二产业产品提供部门、第二产业劳动力提供部门和工业用地提供部门的三部门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市1997~2010年相关数据,探讨了上海市工业用地需求的驱动力问题。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出增加和第二产业劳动力供给增加都会推动工业用地需求增加,并且第二产业产出增加是工业用地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满足工业用地需求的有效供给是第二产业发展必须付出的资源支撑,应当以产出效益为核心用好增量、优化存量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我国关闭煤矿数量逐年增加,煤矿关闭后产业如何转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关闭煤矿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关闭煤矿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其优势产业的选择应与所在城市产业转型方向相一致,才能使关闭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结构...  相似文献   

13.
冀钦  杨建平  陈虹举  李曼 《冰川冻土》2021,43(5):1560-1570
以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2000―2015年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与构成等数据,采用Nich指数、Theil指数与Gini系数分别测度经济相对发展速度和空间、产业视角下的经济差异。结果表明:近15年川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强劲,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藏东地区外援型经济的特点使其2012年后的增速回落与川西地区相比更为和缓。空间视角下,2000―2015年沿线地区经济差异经历“增大―缩小―再增大―再缩小”过程,经济发展总体趋于协调。藏东、川西两地区内部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根源,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高于94%,且藏东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大于川西地区。产业分解视角下,川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差异呈“增大―减小―再增大”态势。三大产业的差异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相应的对总差异的贡献率亦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但第二、第三产业贡献率差距呈缩小趋势。产业集中效应主导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第二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在区域上的集聚是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industries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energy and have become primary sources of carbon emission. In this paper, the change in carbon emissions from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between 2000 and 2010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the Log-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which was decomposed into economic output e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al effect and technic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output effe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riving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industrial structural effect has certain decrement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developing low-carbon emission industrial sectors may be a better choice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effect varies considerably without showing any clear decrement effect trend over the period of year 2000–2010.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how to make use of these factors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This study will promot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al shift, technical effect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and is helpful for exploration of relevant strategi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5.
Fan  Tijun  Luo  Ruiling  Xia  Haiyang  Li  Xiaopeng 《Natural Hazards》2014,75(2):319-332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industries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energy and have become primary sources of carbon emission. In this paper, the change in carbon emissions from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between 2000 and 2010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the Log-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which was decomposed into economic output e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al effect and technic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output effe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riving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industrial structural effect has certain decrement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developing low-carbon emission industrial sectors may be a better choice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impact of technical effect varies considerably without showing any clear decrement effect trend over the period of year 2000–2010. The biggest challenge is how to make use of these factors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s. This study will promot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al shift, technical effect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and is helpful for exploration of relevant strategi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6.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lways ends up with regional inequalities. This phenomenon is also true in the case of Thailand.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ailand from 1996 to 2005 was examined using composite index in analyzing the pattern, 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review wa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industries are concentrated only in Bangkok and its vicinity even if the Government of Thailand has promoted investment policies to support and develop provincial industries in the remote rural areas. Moreov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apital intensive based industri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urban areas, while the resources-based industries are mainly found in the rural areas. Despite wide zonal vari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ithin Thailand, the outcomes of the industrial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are very impressive and leading to the path of greater success in coming decades.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问题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理论,而且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与利用状况、工业用地供应的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工业用地出让年限过长、价格低导致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转型升级难度大;供应总体规模大,用地结构未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用地供后监管难等问题。在剖析工业用地供应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应当推进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监管政策、优化工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以完善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系统功能整合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简要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进行系统功能整合的思路:①把人工饲草业-舍饲畜牧业摆在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推行新型畜牧业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天然草场改良复壮;②发展"绿色"农林牧产品精细加工业,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③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水资源,限制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产业的发展;④推广区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⑤山、水、路、农、林、牧统一规划,实现生态系统在景观水平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张乐勤  方宇媛 《水文》2017,37(2):54-58
水资源短缺为掣肘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约束因素之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其关键。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就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对安徽省单位GDP水耗贡献份额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技术进步导致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年均下降31.91m3,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关键因素,贡献率高达88.69%,三次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45.19%、38.59%、4.91%;(2)产业结构调整对安徽省单位GDP用水强度下降贡献率为11.31%,三次产业变动贡献率分别为-4.98%、0.62%、15.66%。提高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核心在于: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制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矿业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兆顺  靳克 《世界地质》2004,23(2):205-208
为分析和确定吉林省矿业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本文采用偏离一份额法对吉林省矿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矿业经济结构较好,对矿业经济总量增长贡献大;吉林省矿业中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基础好,竞争力较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基础较好,但在矿业经济中的地位处于下降阶段;煤炭和有色金属采选业基础较好,但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